4月初银监会连发七份文件开展“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专项检查,目前距离银行自查大限仅剩半个月,南都记者昨天了解到,大部分商业银行地方分行完成了自查,监管部门现场检查已启动。
此轮覆盖全行业的监管大考,对资管业务、通道业务影响甚深。据南都记者采访了解,银行理财资金、同业资金借助通道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等业务被部分商业银行叫停,新增业务不再开展,存量业务进行整改。
自查:
“不当收费”是支行重点
根据“三三四”监管文件要求,银行金融机构的自查分为逐级上报自查结果以及“上查下”两条脉络。“中后台忙着调整,前台的业务基本暂停不做,大家都在忙着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华东一家大型城商行高层人士日前向南都记者表示。
“总行根据文件制定了自查实施方案并下发给了分行,支行按照业务条线分配自查任务,对可能存在风险和问题的业务条线重点排查”,一家大型股份制银行广州某基层支行的负责人王旭(化名)向南都记者表示,根据方案,支行将自查结果上报分行,分行再提交辖内自查报告至总行和属地银监局(分局).
王旭介绍,由于支行主要业务集中在存贷款、理财产品销售、对公等业务方面,在同业业务上涉及较少,所以自查比较多的还是“三违反”和“四不当”,其中“不当收费”是自查的一个重点。
在密集检查期间,银行高管履职在程序上更为严格。广东某大型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近日向南都记者透露,近期行内高管进行了人事调动,按照过往习惯,高管到任分行之后随即就开展工作,包括业务审批等。“但我们现在更加谨慎,都要等监管部门任职资格核准正式下来”,这名负责人透露,目前行内在过渡期按合规要求延用原高管的签章。
红线:
不能再玩“擦边球”了
“三三四”文件将此前的灰色地带内容强化为明确的监管态度,相当于红线不断在抬高。
某股份制银行广州某支行行长向南都记者表示,这次集中检查对银行此前开展的一些打“擦边球”的业务影响很大,如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的夹层融资、机构间互相购买理财产品,以及私募类资产证券化均不能做了。
“政府平台融资和房地产通道业务,以及信托业务等均被监管叫停”,江浙地区某大型商业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坦言。
事实上,银行理财资金不得流向于政府融资平台、“两高一剩”企业和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等限制性行业和领域。但有银行却借助券商、信托等通道实现监管套利。
一名来自华东地区的股份行人士杨东(化名)向南都记者解释,一般的操作方式是银行理财资金或同业资金对接券商或信托成立的专项资管计划,投到项目或融资人。
“或者通过委托贷款(债权)或者直接股权投资(名股实债)这类工具,按照约定还本付息,一般期限3- 5年”,杨东进一步补充,其中委托贷款的操作方式为:先由一家企业向融资企业发放委托贷款,然后银行理财产品购买这个委托贷款债券。
银行理财资金绕道监管投向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情况并不少见。杨东称,股份制银行的规模更大一些,毕竟总规模比国有大行小,也有出表的需求。
对于银行借助“通道”类业务被叫停,杨东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新增业务可以不做,但存量业务怎么办?到期后不能续做,融资企业还不上钱怎么办?毕竟存量业务涉及的规模并不小”。
对此,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局长肖远企此前表示,实行新老划断。对新增业务,严格按照监管标准进行规范;对存量业务,允许其存续到期实现自然消化;对高风险业务,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制定应对预案。
承压:
资管业务难做银行要减员
近期在“强监管”之下,银行部分业务出现停摆,金融市场部、投资银行部等从业人士感受到的冲击最大。
“我们的金融市场部要有大变革了”,山东某股份制银行资管人士昨天向南都记者表示,现在资金资管业务难做,甚至批复了放款条件也难以落实,无法完成工作量,部门架构、人员岗位可能会调整。
不仅如此,华东某资深资管人士透露,上述股份制银行华东地区某分行在减少金融市场部人员,“有的是通过加码业务量变相减人,比如年薪6万,活期(存款)要拉一个亿”。
实际上,银行资管人士目前第一重压力来源,是监管收紧后达标资管业务难做。“现在风控很严,差客户不愿要、好客户不要你,都是优质客户挑银行”,华东某股份行投行部负责人向南都记者表示。
然而,银行资管人面临的形势较去年更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