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的保费数据显示,寿险公司转型初见成效:万能险保费收入同比下降超六成,原保险保费占规模保费之比大幅提升24个百分点。
无论是行业自身发展需要,还是监管政策等外部因素,寿险业的转型已经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当然,仅看万能险占比下降这一项指标尚不足以说明寿险公司转型成功,在猛药去疴的路上,保险公司正在努力修炼转型平衡术,在践行“保险姓保”价值观念的同时,寻求新的发展之路,努力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
部分险企万能险保费降幅超九成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一季度,万能险保费约为2313.4亿元,同比下降了61.24%。从不同类型保险业务占规模保费之比来看,原保险保费的占比为84.67%,比去年同期提升了24.08个百分点;而万能险保费的占比为14.80%,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2.71个百分点。
去年年底,中国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身保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中短存续期产品季度规模保费收入占当季总规模保费收入比例不得高于50%;季度原保险保费收入占当季规模保费收入比例不得低于30%。从行业整体数据层面看,万能险保费绝对额以及占比都出现明显下降,远优于该《通知》提出的标准。
从具体的险企来看,情况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部分寿险公司在“降万提原”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例如,今年一季度,信泰保险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约为5.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了93.3%;同时,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3.6亿元,同比增长了390%。从不同类型业务的占比来看,原保险保费收入占比从去年同期的6%上升至82%,转型力度较大。
然而,还有个别险企的保费结构达不到上述《通知》的要求。例如,一季度瑞泰人寿的原保险保费占比仅为8.20%,而万能险保费占比高达91.6%。同时,渤海人寿等6家险企的万能险保费占比仍在50%以上。
由于具备保障与投资双重特性、缴费灵活、收益保底等特性,过去几年,我国万能险市场快速壮大。同时,也因为万能险缴费灵活、流动性强,在资金的运用上可能出现资产负债错配,进而引发现金流风险,因此,监管层对万能险的产品报备、信息披露等方面都实施了更为严格的监管措施。
近日,保监会向相关保险公司下发《人身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评估标准(征求意见稿)》,这将倒逼保险公司“练内功”。该《征求意见稿》要求,险企在产品开发、分红政策制定、万能险结算利率确定等环节均需要考虑对资产与负债匹配的影响,考虑产品全生命周期对公司经营的影响等。“这对部分采取激进经营、激进投资策略的保险公司将产生较大影响。”某寿险公司总精算师表示。
多措并举推转型
在内外部因素的推动下,保险公司采取多种举措推进自身业务转型,践行“保险姓保”的理念,发展保障型业务。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保险公司绝不能触碰万能险业务,而是要注重整体业务的平衡发展。
安邦养老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监管部门的通知要求,结合经济形势变化,该公司将进行产品研发与经营结构的调整,从单一保险产品结构向多元化产品发展,从产品端、运营端、资产端三大方向严控各类风险。要高度关注产品的战略风险、保险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充分分析国际国内保险市场、现货市场、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开发合理的长期、中期和短期产品组合,同时进行动态资产配置,合理配置资产。同时,不以高费用、低价格等非理性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此外,充分考虑经营风险发生时的情景假设和压力测试,在偿付能力方面进行充分准备,避免流动性风险。
信泰人寿表示,该公司从2016年起就积极调控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大力发展期交业务。经过一年多的积极调整,公司业务结构持续改善,最近一年的中短存续期业务占比下降15%。
在向保障型业务转型的过程中,寿险公司采取了多种举措,包括推动产品结构从理财型业务向保障型业务转型,推动保费结构从趸交业务转向期交业务转型,推动年期结构由短期向长期转变,推动渠道结构从银保渠道向个险渠道倾斜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寿险公司转型并非不能发展万能险业务,而是要找到理财与保障的平衡,找到资本与负债的平衡。如何练好“平衡术”,正考验着险企的综合经营能力。
在万能险方面,某保险集团产品精算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内万能险主要分为传统个人万能险型保险产品和创新型万能型年金产品。“以满足团体法人客户需求、以养老保障为目的万能型年金产品,其宗旨是在帮助企业在政府建立的基本养老保险、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同时,提高职工退休后的养老待遇,其产品属性有别于传统个人万能险型保险产品。”该人士指出,对这类产品,险企依然有较大的可以作为的空间。
据记者了解,保监会近期发布了《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对保险产品设计的原则、鼓励发展的产品以及具体的产品开发要求都进行了明确规定。其中,万能险、投连险设计应提供不定期、不定额追加保费,灵活调整保额等功能,并要求保险公司不得以附加险形式设计万能险或投连险。
从利差独大到三差鼎立
在寿险业转型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不得不提及的重要方面,即改变过度依赖利差的经营模式,从“利差独大”的盈利模式向“三差鼎立”转变。
影响寿险公司的利润来源包括利差、费差和死差,简称“三差”。不过,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去年年底在公开讲话中指出,近些年来,一些新兴险企在产品设计上过分倚重利差,造成利润来源单一。据他透露,目前我国人身保险业利润来源中,利差占比超过了100%。
上海一家中型寿险公司投资负责人表示,这种现状对寿险业形成了巨大挑战。一方面,保险公司的利润过度依赖投资收益,深受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2016年险企的年报也反映出这一点,大部分险企利润大幅下降,主要原因即投资收益大幅减少。当前,在复杂利率环境下,险企必须改变严重利差“依赖症”,向“三差鼎立”过度。
可喜的是,有不少险企已经在行动,而这也成为研究机构看好今年的保险股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华保险董事长兼CEO万峰此前表示,新华保险以形成科学稳健的“三差”盈利结构为目标:利差益保持稳定,死差益较快增长,费差方面实现收支平衡。他指出,保障类、期交产品销售好,死差益就会增长。近期,各大券商再次密集发布研报,认为保险股处在价值低洼,值得长期投资,进行资产配置。
天风证券研报指出,短期来看,利率进入上行通道将进一步改善险企的利差结构,提升保险公司内含价值;中期来看,寿险业务从利差独大到三差结构均衡的业务价值转型将会改善险企利润结构;同时,加速开展保障型寿险业务的险企将会持续受益于拉长期缴期限而带来的价值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