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银行 保险 / 汽车 / 房产 / P2P > 保险生态建设:日渐逼近保险业的“天王山”之战

保险生态建设:日渐逼近保险业的“天王山”之战

2017-05-26 16:45  来源:未知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未知

“天王山之战”原指日本战国时期的一场鏖战。经此一役,丰臣秀吉逐步完成统一日本的霸业,实现了由田舍郎到天子堂的逆袭。由于战役名含有胜者成为“天王”的意思,现在网络用语将“天王山之战”普遍看作“关键战役”,胜者一举定鼎。当前,互联网及各路产业企业积极运用保险工具,各大险企亦大力布局产业链上下游,一场关于保险生态的争锋战山雨欲来。尽管最近乐视生态屡屡受挫、互联网金融降温,但笔者认为,适逢互联网信息技术爆发的大时代,基于保险行业全链条风险管理、全场景连通的本质属性,肩负服务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使命的保险生态“天王山之战”已经箭在弦上。行业是做先锋还是当随从?且拭目以待。

  1

  守土有责,保险业生态建设实乃是保险经营的本性使然

  生态型商业模式是一个互联网概念,目前并无权威的统一定义。该模式主要是指企业在核心业务的基础上链接不同的产品、服务提供者和需求者,从而搭建或参与开放式生态协同体系,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方案或解决方案并从中受益的商业模式。对于客户而言,无需面对多个供应商,通过一个入口即可享受全套产品和服务,省时省力。对于企业而言,借整个生态系统与竞争者角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大幅提升,服务内容、收入来源、营销策略亦更加灵活多元,更可进一步增加客户粘性和忠诚度。如阿里在提供电商、支付服务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娱乐、健康、文化等一体化生活服务,乐视在乐视网的基础上,扩展到手机、电视、汽车、电商等多个领域,并且在领域之间由数据连接,从而实现信息的沟通互联,进而实现服务的一体化。

  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经营并构建生态系统,在保险业并不完全是一个新概念。国内外许多保险公司都通过收购或投资医疗机构的方式打通保险与健康管理的壁垒,既可以通过前置管理控制赔付成本,也能够通过多元化增值服务和理赔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无独有偶,近年来保险公司涉猎汽车、养老、金融科技等产业的现象也蔚然成风。为什么保险公司会自发地涉及产业链上下游,其核心原因即在于:

  一方面,保险具有“跨界”的天然属性,可以自然切入绝大多数场景,并把客户不同节点的需求无缝连接起来,拥有全场景联通的强大功能。

  另一方面,保险经营的本质属性就是风险的全过程管理:事前要核保,对人和物的风险进行评定和筛分;事中要进行防灾防损,管控理赔成本;事后要主动、迅速、准确、合理地进行补偿,提升客户满意度。

  因此保险经营本身就涉及风险的链式管理,从来就不是只专注于检测服务、使用服务或恢复服务中的单个环节,保险公司最有条件和动力做好全产业链管理。无需赘言,做好生态建设,是行业发展的应有之义,加之互联网时代的数据、信息和支付等便利条件,保险已成为生态建设的最适宜的底层工具之一。

  2

  凛冬将至,保险业迎来“生态建设”的“天王山”之战

  2017年3月,国际保险监督官发布《保险科技创新报告》,分析了科技参与保险经营的情景。一种是保险业主动发展保险科技,掌握并深耕客户资源;另一种是科技公司掌握客户资源,保险公司除承担风险外与市场的互动均被隔离,保险产品被嵌入其它服务或产品,保险成为消费者消费其它服务或产品时的次生需求。这一情景分析说明,如果不主动进行生态建设,保险业抑或陷入“出局”的窘境。细思极恐,理由有三。

  首先,客户隔离。以车险为例,一些4S店号称买车免费送车险(实际将车险保费纳入车价),为车主提供一站式保险和维修服务,搭建以4S店为核心的商业生态。其“免费保险”的营销形式实质上形成了对保险业的“降维打击”,剥夺了保险公司在车险市场的话语权。无论是前端销售、中端服务还是后端理赔,保险公司都无法介入,只能向4S店买保费。4S店的秘诀在于向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掌握了销售场景和第一触点,从而将保险公司隔离单独控制客户资料,继而彻底掌握与保险公司讨价还价的主动权。在互联网时代,如果保险业不做生态建设,丧失客户现象会日益严重,因为对新一代互联网用户消费产生核心影响的,不仅是价格因素,也包括时间成本,他们更愿意接受一站式服务。

  其次,利润微薄。保险业不做生态必然利薄如纸。客户掌握在别人手上,保险公司就失去了衣食父母,自然也就谈不上获得应有的利润。比如车险,作为产业链核心环节的销售和维修都掌握在4S店手上,4S店代表客户极力压低保险价格,保险不得不“被让利”,甚至“被定价”。曾有人戏称,整个汽车产业链,除了车险不赚钱,其它环节都利润丰厚。再比如网购退货运费险,场景、数据、客户群体高度依赖电商平台。电商平台甚至可以要求保险公司精准降价甚至限时亏本促销,保险公司只能被动服从、获得苟活之利。

  第三,发展空间受限。保险业不做生态必然沦为产业链的低端,部分需要核心数据的业务甚至无法开展。在业务来源、定价信息、理赔成本全部由别人掌握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只能沦为支付工具,无法构建核心竞争力,罔论实现贯彻行业理念、主导发展方向等深层次诉求。

  Winter is coming。保险公司面临的不仅行业内的激烈厮杀,业外拥有海量流量、精细化大数据管理能力的科技企业及产业链企业所带来的竞争压力更显颠覆性。从整个行业角度来看,建设保险生态是别无选择的必由之路。

  3

  自带光环,保险业生态建设所独具的先天条件和先发优势

  其一,保险产业链上下游的大量服务业空白点和消费痛点为保险生态建设提供巨大发展空间。“看病贵,看病难”、“养老难,养老贵”、“养车贵,信息不透明”各种消费痛点广泛存在,农业领域的“农前、农后服务”交易成本高、交易风险大。这些都说明我国相关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资源分布不平衡,供给水平和质量不高,产业体系不完整、产业链偏短、产业带动作用不大,供求矛盾仍然突出,急需产业链整合。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我国相关服务业准入和定价机制较社会需求略显滞后、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仍有不足密切相关。从保险行业责任来看,真正满足民众保障诉求、提升风险管理和保障水平要求保险业必须做好延伸服务,确保客户的消费体验和满意度;从行业发展来看,切肤的痛点中亦蕴含着巨大的商业蓝海,谁主动延伸产业触角率先解决这些根本痛点,谁就能在生态之战中赢得先机。尤其当前国家明确消除垄断、支持社会资本投入医疗养老汽车销售和售后,为保险生态建设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其二,新技术的发展重新定义保险数据,有效提升保险产业链延伸经营能力,催生产业数据思维的变革。中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保险业也是互联网红利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数据变革层面,物联网的发展为保险提供了丰富、实时的定价因子;大数据和云技术不断完善,使保险公司可实现多维度深入挖掘和分析用户行为;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可有效防止信息被篡改,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技术变革层面,快速迭代的信息技术和海量数据支持保险公司实现基于用户需求进行产品开发和精准营销,并实现由“被动承保”向“主动管理风险”转变,促进行业整体成本下降,并建立起灵活高效的运营机制。思维变革层面,数据的互联和一体化、技术的飞跃式发展使得行业形成以数据为驱动的,专业化基础之上的穿透思维、整合思维和协同思维,即生态思维。通过产业链的改造和重塑,增强产业统筹能力,延伸产业辐射范围,实现更大业务追求和价值目标。

  其三,保险公司实力明显增强,为保险生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尤其是当前利率长期低位、优质资产依然稀缺,投资扩展产业链条、拓展商业边界更是险企资金运用的内在需求。

  4

  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做好保险生态建设,才能将服务民生落到实处,真正发挥保险在服务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

  自然生态系统中存在“关键物种”。例如,自然界中围绕一颗大树组成的包括各种动植物的生态子系统。这棵大树作为其中的“关键物种”,创造了其他动植物的生存平台并将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生态系统。在商业生态系统中,存在“核心成员/企业”,由其扮演系统中各成员的链接器、资源组织者、信息协者角色,推动整个生态系统的形成并维持系统的动态平衡。我们要建设的保险生态是以保险企业为核心物种,打通保险产业链横向和纵向的各个环节,并通过连通、交互的数据把客户和保险产业链上服务提供者紧密相连、环环相扣。从而实现对客户数据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链式管理,促使整个闭环链条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对于客户来说,它是一个以保险账户链接的所有服务需求解决方案的集成调度系统。简单流畅的一站式服务的背后是数据、物流和资金流复杂的交织配合。而这些数据、物流和资金流的复杂的交织配合的基础就是依赖于保险公司高效的信息管理能力、保险定价能力和资金管理能力。

  目前,平安、众安、太平洋、人保等保险公司都已开始积极探索保险生态建设。基于当前发展趋势,保险业至少可以建立三大生态圈。一是大健康保险生态圈。商业健康保险作为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成为健康服务产业链条的重要整合者。二是大汽车保险生态圈。保险公司强大的送修资源决定了车险的用户才是汽车后市场的核心入口。三是三农保险生态圈。快速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保险有着更强的自发需求,为大农业保险生态建设提供了机遇。农业保险生态圈的建立,除满足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等各种保险需求外,还可以吸引遥感技术服务商、病虫害专业治理服务商、农机服务机构等参与,从而对规模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一站式全方位保驾护航。见微知著,大健康、大汽车、大农业生态圈的建立至少能撬动20万亿元的市场规模,是保险在国民经济中重要职能和地位的映射,亦彰显出保险通过建立生态商业模式解决百姓痛点、撬动社会资源、服务社会治理巨大市场潜力。

  首先,保险生态可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消除医疗、汽车使用等生活场景中的价格和服务痛点,极大提升客户体验。客户买保险,不仅是为了资金赔付,更重要是获取质优价廉的医疗或汽车服务。通过构建保险生态体系联通服务提供者商,保险代表客户与服务提供者进行价格谈判,占据议价能力的高点,再加上扁平化的管理和“去媒”效应,降低服务成本。保险不仅管“赔钱”,还可以帮助客户更好地“花钱”。

  其次,保险生态可以有效提升供给效率,盘活市场存量,助力社会资源的精准投放。通过保险生态体系的建立,形成物流、数据流、现金流的共享,保险企业可实现对企业和个人的风险进行评判、精准定价和有效控制,为通过保险释放企业保证金、个人养老金等存量资金提供基础,有效推动企业高效运转,完善个人保障水平,推动保险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

  第三,保险生态圈的建立可以充分发挥保险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实现行业从转移风险到管理风险的定位转换。利用大数据对客户的健康、行为等进行追踪,通过价格诱导、行为干扰等手段主动参与风险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率。实现保险从财务赔付为主的被动风险保障管理转变为主动深度参与用户财产、财务和人身安全风险预防和管理的机制的转变,使保险真正深度切入社会治理。同时,通过对风险的全环节、全链条管理和统筹,有效覆盖原来社会影响大、关注度高的医疗纠纷、环境治理等单点风险较高的保障盲区,有效提升社会和谐度和稳定性。

  5

  直面挑战,积极引导保险生态建设

  当前,保险生态建设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保险生态圈的建设才刚刚起步,一些功能和技术还只是散点式的应用,没有形成成熟的规模,整体商业模式的探索有待破局。可用数据有限,公共数据在国内开放性不够、数据孤岛效应明显、组织管理欠缺,不能满足保险生态发展的需要。

  二是保险生态战略的规划和实践尚未积累成熟经验,如规划偏差或实操把握不够准确,容易重蹈乐视覆辙,超越能力盲目扩张,造成资源浪费。对此应当严格规划,分步推进生态建设,保证只有能力所及、协同效用明显的企业才能进行试点。

  虽然保险业的生态建设尚处于萌芽阶段,未完全成型,且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点,但顺应互联网思维、推进保险生态建设已成大势所趋。笔者认为,未雨绸缪,监管部门应有规划、分步骤地做好生态建设的引导和规范。

  (一)考虑修改《保险法》关于保险的定义。《保险法》指出:本法所称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这一定义过于强调资金赔偿给付,可以考虑在一定边界内,允许保险公司进行实物或服务赔付,为生态建设提供法理依据。

  (二)研究新的保险资金运用政策,利用保险资金长期大量的优势,对有利于保险公司实现产业协同或产业链整合的,允许其实施并购,形成以保险为核心的服务体系或企业生态。除开资本层面的并购,也可以通过互联网链接,把相关产业形成产业联盟或共享经济圈,共同营造服务生态体系。

  (三)推进保险组织创新。一是引导专业型主体做精做细,鼓励具备差异化经营理念的精细专业、简洁高效的小微型保险机构,扶持保险机构充分发挥特色优势,深耕垂直领域和客户群,建立在生态系统中的核心地位。二是促进综合性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保险公司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进行集团化发展,充分拓展产业链,构建保险生态体系。三是在进行实质、穿透监管的前提下,允许对保险业务流程进行拆分和解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专业化法人主体,使保险生态建设更加灵活、多样。

  (四)强化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由行业组织牵头联合其他相关单位推动医保、社保等大数据资源的收集和整合,鼓励保险企业与相关机构共建数据实验室;为互联网、大数据、特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在保险业的应用和推广奠定组织基础。

  (五)制定《开展保险生态建设试点的指导意见》,借鉴国外金融“沙盒监管”理念和举措,选择部分有条件的保险公司先行先试,在风险可控、安全隔离、信息充分披露、消费者权益有效保障的前提下充分鼓励创新。

  保险起源于海上贸易,壮大于人类对生命安全和安稳生活的美好期许。应社会和民众所需,发轫于新时期的中国保险业在坚守保障和风险管理的核心功能之上,逐步被赋予更为重要的使命,亦在互联网科技的蓬勃发展中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围绕服务实体、服务百姓的保障需求,中国保险业的保险生态建设探索已然初露锋芒,亦有可能探索出一条与老牌保险大国不同的发展和参与社会治理之路。


标签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