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A股保险指数大涨47%,不仅超越2015年牛市的盛况,还站上十年来的最高点,以至于有业内人士发出“比牛市还牛”的惊呼。历史上,保险股走势一直是“慢慢涨,急急跌”,为何今年画风突转?本专题从保险业半年成绩单的视角,剖析A股上市保险公司和保险行业的表现。
截至昨日收盘,保险板块总市值2.3万亿元,保险板块市盈率22.7,市净率2.6,A股6家上市保险公司中,中国平安(601318)成为首家总市值突破万亿的公司。保险指数本年涨幅达47.55%。
“过去8年,我一直在推荐保险股,但总被嘲笑跑输市场,今年终于扬眉吐气了。”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
“今年保险是大金融逻辑最强的子板块。按跌入即买入操作没有任何毛病。”华泰金融沈娟团队表示。
早在今年初,国内券商分析师和海外知名投行就密集向机构投资者推荐保险股。保险股凌厉上攻,与机构投资者的热情参与分不开。近日披露的基金半年报显示,二季度基金增持比例最大的行业为非银金融,其中加仓集中在保险领域。
一位保险资管公司权益投资部门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尽管保险股已涨很多,但从长期投资的逻辑来看,估值仍不高。主流券商分析师对保险股仍给出持有或买入的建议。
五大逻辑支撑大涨
多位长期观察保险股走势的业内分析师向记者表示,上半年保险股上涨,主要由五大逻辑支撑:保险市场需求旺盛、保险公司内含价值增长快速、利润结构调整向好、准备金补提的不利影响见底,以及严监管环境下保险投资趋于稳健。
上半年,保险业保费同比增长15%,增速有所下滑,但上市公司的表现要远好于行业平均。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寿(601628)的增速均超平均,同比分别增加32.91%、24.1%、18.3%,新华保险(601336)仍是唯一一家上半年原保费负增长的上市险企,同比下降13.8%。
新华保险的业绩同比下降,但股价却创新高,成为分析师口中弹性最佳、推荐最多的保险股。其原因主要是市场认可新华保险的转型升级,转型后公司健康险占比达40%,为内含价值增长持续提供了基础。
“理财保单新业务价值率一般在20%~30%,而重疾险一般在80%以上。保险公司通过调整业务结构来增加业务价值,效果可见一斑。”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保障型产品大发展,带来保险公司新业务价值和内含价值的提升。“预计今年保险板块新业务价值增速35%~45%。”华泰证券(601688)沈娟团队称。
产品结构优化对保险公司内在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理财型险种的减少,让保险公司对利差的依赖缩小,转向费差和死差,将使三差的利润贡献更加均衡。
中信证券(600030)邵子钦团队表示,向保障转型,是提升内含价值可靠性和盈利确定性增长的基础。“因为当下能够找到最可持续的利润来源就是纯保障型保单下的死差。以平安为例,存量业务的利润结构中,长期保障型保单占比高达69%,折算成死差预计贡献在60%左右,是可以确定兑现的利润。”
多家券商认为,长端利率的准备金在移动平均线平滑中释放利润,将在今年第四季度或明年体现出来。
2016年,上市保险公司因为750日移动平均国债到期收益率的下行而大量补提准备金,消耗掉百亿利润。今年,随着长端利率的企稳回升,多家券商预计保险公司准备金补提的压力在2017年二三季度进入尾声,2018年可能释放准备金,将对同比利润产生正面的影响。
去年以来,保险投资成为监管从严的重要领域,监管要求保险资金回归本源,强化资产负债联动,令保险投资的风险偏好明显降低。一位保险资管人士坦言,今年业绩压力相比去年较好,主要是因为保险资金偏爱的白马股今年取得了不错的回报。
下半年干扰因素隐现
受监管政策影响,去年4月以后,万能险保费收入明显下降,寿险行业规模保费的增速下滑明显。
今年上半年,寿险业规模保费呈负增长,险企、尤其是中小险企日子并不好过。虽然保险市场业务高度集中在大公司,上市公司的保费表现尚可,但下半年即将出台的134号文,对销售端的影响有多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今年10月1日,《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人身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134号文)将正式实施,要求两全险和年金险5年内不得返还,且对每年返还的金额作了限制,还要求万能险不得以附加险方式存在,保险产品不得以理财名义销售。目前各大公司热销的快速返还型产品都需要根据新规自查和整改,10月1日后的新产品在销售端的接受度如何,都值得关注。
长江证券(000783)首席非银分析师周晶晶认为,下半年有公司新单保费增速可能出现负增长,这或将成为股价的干扰因素之一。但也要看到,牺牲规模换来的是业务价值的增长和利润的改善,因此短期干扰并不改变长期趋势。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未来750日移动平均国债到期收益率继续下行的概率不大,但是如果长端利率一直在低位徘徊,可能令保险公司存量资产的损失吃掉新增利润,而到期资产再投资风险也会增加。
平安证券缴文超认为,保险利率快速上行或下降风险、市场波动的风险、债券投资信用风险、以及政策趋紧超预期风险需要密切关注。
去产能助推价格反弹 钢铁行业上半年业绩亮眼
在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协同作用、共同发力,使钢铁行业顺利度过了产能过剩和业绩探底的艰难阶段,行业迎来逐步复苏态势。
从A股钢铁板块已发布中报预告的上市公司看,行业整体业绩亮眼。供给端的收缩与转型,行业复苏带来的需求扩张以及原材料价格走弱促使成本降低,均助力钢铁行业在新形势下呈现新面貌。
在业内人士看来,钢铁行业发展面临新动向与新挑战,基本面向好态势显现。并且,在不断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理念的今天,行业细化领域的差异也由此展开,值得关注。
供需紧平衡下行业利润上升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A股钢铁板块已有25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中报业绩预告,22家预喜,占比88%,两家业绩预忧,1家业绩不确定。
其中,太钢不锈(000825)、首钢股份(000959)、鞍钢股份(000898)、三钢闽光(002110)、河钢股份(000709)等10家公司预计净利同比增长超100%,宝钢股份(600019)、沙钢股份(002075)、酒钢宏兴(600307)3家公司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50%,韶钢松山(000717)、凌钢股份(600231)、*ST华凌预计净利润同比扭亏为盈。
业内人士认为,钢材价格回升是业绩持续向好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看,需求优于预期、供应不及预期则是钢价上涨的主要动力。上半年,钢铁市场整体处于供给紧平衡状态,加之库存波动下降,两者共同助推钢价保持较高水平,进而带来了行业利润的持续走高。
今年以来,钢材价格整体上均有较明显上涨,从而奠定了钢铁企业业绩持续向好的基础。根据平安证券研究所统计,截止到6月30日,Myspic综合价格指数133.52 点,同比增长49.64%,其中长材价格指数151.65点,同比增长57.36%;板材价格指数116.17点,同比增长40.98%。与年初相比,Myspic综合价格指数增长4.50%,长材价格指数增长12.72%,板材价格指数下降4.22%。
而钢价上涨背后是需求端与供给端共同作用的结果。申万宏源(000166)研究表示,从产能端看,钢铁行业上半年完成年度去产能目标84.8%,减少产能4239万吨。供给端方面,虽然合规产量大增,但地条钢产量退出更多,预计地条钢出清影响今年螺纹产量6500万吨,其中上半年超过3000万吨。
需求端方面,数据显示,上半年下游需求总体旺盛,板材去库存化加速。如地产表现超预期,1月至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8.8%,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长9.5%。此外,基建稳增长,挖掘机爆发,汽车家电稳定,进一步带动需求扩张。
下半年板材需求有望进一步改善
展望下半年,钢铁行业的需求供给以及业绩又将如何?分析人士称,制造业复苏,下半年板材需求有望进一步改善。据申万宏源证券统计,1月至5月制造业累计投资同比增长5.1%,增速较1月至4月累计增速上升0.2个百分点,而增速复苏的主要动力来源于运输设备、食品、纺织、电子设备、汽车、专用设备等制造业。同时,6月制造业PMI逆季度上升至年内次高点,也显示出制造业复苏的迹象。
具体从下游需求看,考虑到“金九银十”和年底购置税的退坡,三季度开始,汽车销量有望回升。家电行业销售和地产销售一般存在9个月的滞后期,上半年超预期的地产销售仍将逐步传导,并利好下半年的家电销售。而板材下游制造业的复苏也将带动板材的需求。
业内人士预计,在产能紧缩周期下,钢厂或将维持高盈利水平。从历史数据看,产能利用率与钢价的关系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并且这种相关性并不因需求增速放缓而改变。
上述人士表示,由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的提出,钢铁行业去产能、提高产能利用率的趋势是不可逆的,因此在这一阶段,钢价总体将是上涨态势,钢铁行业将维持高盈利水平。持续盈利的情况下,钢铁行业公共事业属性增加,价值有望重估。
事实上,原材料价格的整体下降也进一步巩固了钢企的业绩。“无论是铁矿石、焦炭还是废钢,上半年价格整体呈趋弱下降走势。而主要原材料价格下降,导致钢企成本中枢下移,进一步巩固了钢铁企业业绩向好的基础。”平安证券分析师表示。
电炉钢和石墨电极今后或有投资机会
在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理念的当下,环保政策等将持续制约钢铁产能释放。2017年以来,环保部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钢铁工业(征求意见稿)》等文件,质检总局发布《关于开展钢铁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的通知》。下半年各项督查措施力度的加大,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产能的释放,为钢铁行业供给侧环境的持续改善奠定基础。
那么,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除了业绩复苏,钢铁板块今后还会有哪些亮点呢?光大证券(601788)分析师王招华建议,可以从钢铁板块的细分领域寻找投资机会,其中电炉钢和石墨电极有望崛起。
由于市场和政策的双重共振,电炉钢产业链的战略机遇或已到来。王招华称,2016年10月开始清零地条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得废钢价格大跌,进而引发电炉钢和高炉-转炉钢经济效益的比较出现了拐点,随后,中国步入废钢折旧周期,将继续推动电炉钢步入一个新的更长的成长阶段。电炉钢相对于高炉-转炉钢更加节能、环保和低碳,预计其占整个钢产量的比重将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石墨电极行业也有望迎来供给和需求双重驱动的景气趋势。王招华表示,一方面,全国石墨电极46%的产能受到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察影响,产能利用率难有提升甚至面临下降,21%的产能则受制于常年亏损和资金匮乏影响,复产之路漫长;另一方面,石墨电极55%用在电炉钢,而电炉钢产量今年有望大幅增长。在目前高利润驱使下电炉钢复产成趋势,而石墨电极全产业库存低,生产周期、新建产能周期较短,因此该行业的景气趋势有望继续。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