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护卫队2》已经登陆了各大影院,“朋友圈”里又掀起了一波科幻潮。在无数科幻电影、书籍、游戏里面,人们对于未来进行过各种各样的遐想,其中有很多都与未来的交通息息相关。从《回到未来》中的飞行汽车,到《第五元素》中的空中交通网络,再到《全面回忆》中贯穿地心的交通隧道,想一想还有点小激动呢!不过,未来真的离我们很远么?飞行汽车已经正式发布、地下超级隧道的方案也开始实施。未来基于汽车的交通到底是什么样子?网友们都是怎么看待这些新东西的?今天咱们就一起聊一聊这个轻松的话题。
◆ 故事,先从一家斯洛伐克飞行汽车公司说起
斯洛伐克有一家飞行汽车公司叫做AeroMobil,其实和很多网友一样,我听到这家公司的名字时也是一脸迷茫。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家公司在4月20日的摩纳哥奢侈跑车展Top Marques Monaco上发布了首款商业化的飞行汽车,而且这款车已经可以合法上路(取得了欧洲和美国的认证)。毫无疑问,一个新事物的横空出世,质疑肯定就会劈头盖脸而来。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先从这款飞行汽车本身说起。这款“车”其实就是汽车和飞机的合体,前半部分造型接近于一款汽车,使用2.0T发动机作为动力;后半部分则更像是一架飞机,使用的是螺旋桨。它的机翼可以在3分钟内完成展开/折叠,这样就解决了一些人担心的“在路上行驶太宽”的问题。此外它还配备了降落伞,以备不时之需。
据悉,该飞行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续航里程为700km,空中飞行的最大航程为750km。根据官方信息,这款飞行汽车最大重量的起飞距离为397-595米。同时外媒曾曝光,这款车搭载短距离起降系统后,只需要200米的跑道就可以起飞,紧急情况下仅需要50米的跑道就可以完成降落。
很多人对于AeroMobil这款产品不解,其实换一个思路,你先将它看做是一家飞机,然后是一架可以上路的飞机。显而易见,它的实用性并不是很高,毕竟并不是在什么地方都可以起降。接下来,就该“祭出”能够垂直起降的飞行汽车了。
世界著名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与意大利设计公司在今年的日内瓦车展上推出了Pop.Up飞行概念车,这款概念车的使用场景则更加贴近未来日常的需求,因为它并不需要滑跑,可以实现垂直起降。
Pop.Up飞行概念车引入了模块化的理念,该车采用了胶囊式的座舱,与座舱匹配的有地面模块和飞行模块,通过与不同模块的适配链接,它可以在汽车和直升飞机两种模式之间实现切换。另外,它预计还会采用全自动驾驶技术,令飞行更加简单也更加安全。显然,这样的产品相比于AeroMobil飞行汽车要更加实用,也更符合未来的发展需求(至少理论上可以满足随时起飞和降落)。
为什么需要飞行汽车呢?来自硅谷的飞行汽车公司创始人塞巴斯蒂安·斯伦给出了简单的回答,“地面公路是以一维的,而天空是三维的,而且要大的多,地面的道路日趋拥堵,飞行则能解决这些问题”。毫无疑问,在道路资源越来越紧张的今天,如果能将日常出行拓展到空中,可以解决不少的问题。不过在安全性(空中事故要更加严重)、噪音(飞行器的噪音要比汽车更大)、法规(全新的交通法规)、城市规划(基于更加立体的交通形式的城市建设)等诸多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实很多细节都需要去考究,就像网友所说的那样:“我买不起,请记得别往下扔东西!”
◆ 马斯克的地下王国
天都上了,地也该入一下。特斯拉CEO马斯克在前段时间则公布了自己的的“超级隧道”计划,这个计划十分简单粗暴,那就是在洛杉矶的地下挖出超级隧道,汽车会通过地面上的升降机进入隧道,升降机接下来会成为汽车在固定轨道上的托盘,托盘通过特定的轨道将汽车高速运输到目的地,接下来再将车辆送回路面继续开
为什么要打造这么一个工程,马斯克的理由也很简单:“洛杉矶的拥堵情况已经非常严重,未来自动驾驶和车辆共享的普及,会使得汽车的使用成本进一步下降,未来路面上的汽车会越来越多。而现在的交通容量已经基本饱和,要么往天上发展,要么往地下发展。向天上发展会面临安全、噪声、环境的等问题,而向下发展仅仅挖隧道就够了。”然后,大家又开始担忧了:
就像很多网友担心的那样,挖隧道的成本太高了。不过马斯克表示,他会让隧道的成本在现在的基础上下降十倍:减少一半隧道直径(以牺牲应急通道为代价) /隧道横截面积减少到原来的四分之一 (速度提高四倍 )/采用一边挖掘一边加固隧道的技术(速度提高两倍)/采用更加先进的动力源提高挖掘设备热效率(速度提高4-5倍)。不过是否能真的实现?我们先在这里打一个问号。
那么,超级隧道可以多大程度上解决拥堵?超级隧道就如同地铁站一样,需要有固定的车辆出入口。所以无论如何,车辆从出发地到隧道入口、从隧道出口到达目的地都还需要依靠传统的地面道路系统来完成的,那么在出、入口处如何避免拥堵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比如北京的地铁系统,在高峰时期的部分站点,甚至有可能半个小时都挤不进地铁站。同样,超级隧道也会面对这样的漏斗效应。所以,我认为超级隧道并无法完全解决拥堵问题,但是能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缓解主干道的拥堵情况。
『超级隧道项目目前已经开工』
『超级隧道项目的盾构机』
5月13日,马斯克宣称洛杉矶地下隧道挖掘工程已经正式开始开工,不过马斯克也坦言,该项目只会占用他“可能2-3%的时间和精力,这基本上就是实习、做兼职”。好吧,只能说你太任性了。
上天和入地离我们还比较远,我们暂且把思维拉回来一点,看看在离我们比较近的这几年,基于汽车的交通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 2030年,无人驾驶共享汽车占领美国?
5月初,斯坦福大学讲师Tony Seba通过他的智囊机构RethinkX发布了一份长达77页的研究报告 《重新思考2020-2030的交通》(点击这里查看原版报告),其中很多结论令人震惊,比如2030年,美国私家车的保有量将下降80%;美国公路上客运车辆的数量将从2020年的2.47亿辆减少至4400万辆;美国公路上60%的车辆会是自动驾驶电动汽车,而TaaS(什么是TaaS,见下文)车辆行驶里程占所有汽车里程的95%。
为什么私家车的保有量会大幅度的下降?我们必须提到“Transportation as a Service”(TaaS)“交通即服务”概念,目前我们的汽车可以用“汽车即财产”来形容,意思就是现在的私家车都是个人或集体的财产,而未来则是要向“交通(汽车)即服务”(TaaS)来发展。未来的TaaS可以看做是依托于自动驾驶、纯电动技术发展的汽车共享服务(不仅仅包含客运,还有货运等),车辆都属于交通运输公司。研究报告,在使用TaaS作为出行方式的情况下,美国一般家庭每年可以节省超过5600美元的交通费用。
『汽车共享可以将汽车的利用率提升10倍左右』
而对于目前的出行服务公司,比如Uber、滴滴等,他们的车队将从有人驾驶的内燃机车过渡到无人驾驶的纯电动车,车辆的利用率可以提升到目前的10倍,车辆的使用寿命也会有很大幅度的提升。
牵一发而动全身,该报告指出在TaaS模式普及之后,社会对于新车的需求量会大幅下降,乘用车和卡车的产量会比现在下降70%左右,这有可能导致目前汽车行业的重大变革,汽车经销商、保险等方面的业务规模也会大幅缩减,很多汽车制造商会成为TaaS的供应商。
『编辑和很多海外网友一样认为这样的假设很疯狂』
不过,就算是在接下来几年内自动驾驶汽车能够达到Level 5水平,但是政治、经济、环境、配套设置等无数因素都可能会成为TaaS大面积普及的绊脚石。也许自动驾驶纯电动共享汽车的全面普及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现实,但我相信那一天可能不会在13年之后的2030年,那简直太疯狂了。
当然,大家还会想到现在在一些大城市已经拥有的共享汽车服务,比如car2go、途歌、Gofun、Uber(海外)等。以在北京主营的途歌为例,编辑曾经进行过长时间的体验,发现停车、卫生、加油、不合理的费用等等都会困扰着消费者,可以说目前并不是很成熟,要想成为日常的出行方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实际。另外我们也要看到Uber在海外一直进行着自动驾驶测试,相比于国内的共享汽车公司要更加有前瞻性。
◆ 别谈那么远,特斯拉和领克要做汽车分享业务
在不遥远的未来,特斯拉和领克都会带来汽车分享的服务。也许有人会怼我,官方都叫做“共享”,为什么我非要说“分享”。壮士勿怼,听我道来。特斯拉和领克的共享,与租车公司car2go、Uber等不一样,前者是车主可选择性的将车辆交给特定的人来使用,而后者是完全开放给所有人使用的。所以我认为特斯拉和领克的“共享”,更应该说是“分享”。而且我也相信,这样的模式很有可能成为未来一定时间内的趋势。
特斯拉:建立共享车队
特斯拉CEO马斯克在2016年就已经提出了特斯拉的共享业务。未来,特斯拉将建设一支共享车队。马斯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你不用车的时候,你只需打开你手机上的特斯拉应用程序,让你的车加入或退出共享车队。你就可以决定谁可以驾驶汽车,例如五星级用户、朋友或者是家人。而当你想要收回汽车的时候,你也可以通过控制手机端的应用去完成。”
马斯克还提到,“在大多数时候,你的汽车总是闲置在某个地方的停车场中,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这种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汽车的功效,以此来抵消车主的养车成本。而且,这完全取决于你何时用车,以及何时不用车,这一切都将由你自己来决定。”
领克:共享是每台车的标配
在领克品牌的发布会上,官方宣布这款车提供多样化的用车模式:共享、租约、购买等。与特斯拉的模式相似,领克车型会使用虚拟钥匙技术,车主可以通过App将汽车的使用权授权给亲属、朋友。甚至还可以通过车载系统里的共享功能与社区里面的邻居甚至是陌生人分享自己的汽车。这一切,都取决于你愿不愿意。
领克高级副总裁魏思澜(Alain Visser)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车载系统里的‘分享’键并不是一个高级配置,而是每台车都有的标准配置。”也就是说领克会将共享功能在所有车型上进行普及,毫无疑问,领克将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一些领克的潜在用户并不赞同分享功能』
在谈及对这项业务未来的看法时,魏思澜(Alain Visser)认为共享的设想很有可能实现,“在刚开始的时候,愿意去用的人的确是少数,但是我相信这个趋势(共享汽车)在未来会有所增长,而且我发现,年轻的消费者对共享的态度更加开放:既然大家愿意共享自己的房子这样一个私密的东西,我想共享汽车也是很有可能实现的。”
就好像为了实现新能源的普及要分步走,先普及混动、插电式混动,逐步实现纯电动一样。如果要实现真正所有汽车的共享,也要一步一步来。先定一个小目标,那就是从分享开始,我认为接下来特斯拉和领克等汽车厂家发起的汽车分享业务会成为一段时间内的趋势。即使这样,也会困难重重,要想实现这一切,需要一个文明、开放、共享的社会环境来支撑,目前我们的社会发展水平,明显不够。说句大家都听过的玩笑,“老婆、车、相机概不外借”,想要让大家把车分享出去,难。
◆ 效率至上,上天、入地、共享都不是梦
任何变革都是从效率出发的,从算盘到电脑、从马车到汽车。而提升出行效率和交通工具使用效率都是加速交通发展的原动力。就我个人而言,对于上天入地,我只能凭科幻电影和游戏里去想象,这里就不多说了。而对于基于自动驾驶的共享汽车,我倒是认为是不上天入地的情况下,能改善交通的最佳方式。自动驾驶可以减少人为驾驶造成的拥堵,共享则可以提升汽车的利用率,何乐而不为。
话说回来,无论是什么样的探索,免不了突发奇想、免不了各种尝试,但是不就是这些小小的尝试一直在推动者人类的发展么?英国著名的私掠船船长、探险家、航海家弗朗西斯·德雷克(Francis Drake)曾经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Sic Parvis Magna,意思是伟大的事业起源于微不足道的开始。从瓦特发明蒸汽机开启工业时代,到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开启人类的飞行之旅,也许当时也有那么一群人会看不上、会取笑,但是几百年后的现在,他们的后代还不是老老实实的坐在飞机上?在这里,向所有探索未来的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