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长史蒂文·姆努钦日前表示,美中经贸关系对美国非常重要,他对当前两国经贸发展方向感到满意。同时,姆努钦还说,特朗普政府计划重启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将令美国公司进入更大范围的中国市场,但前提是华盛顿在其他贸易问题上取得进展。
众所周知,推进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BIT)符合双方的利益。近年来,受制于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中国企业在美投资屡屡受挫。同时,美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环境也多有抱怨。中美两国都希望通过推动BIT谈判来促进双边投资、保护各自企业的海外利益。在双方企业的期待下,2008年6月举行中美第四次战略与经济对话,正式启动BIT谈判。2013年7月,双方开始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模式进行实质性谈判。2015年中美BIT谈判进入关键阶段,当年6月,双方首次交换负面清单,并开始负面清单谈判,目前双方已经交换过三次改进了的负面清单。美国大选,中美BIT谈判暂时搁置。特朗普走马上任后基于美国利益,继续BIT谈判是现实的考量。
中美BIT谈判到今年已经历时9年,经过近30轮的谈判,在各方面取得了成果,但距离达成协定仍有层层阻碍。
根据现有的关于谈判的公开资料,中美双方已就一些条款达成共识。但由于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双方在负面清单、环境标准、投资与投资者定义、国有企业、外汇资金转移、金融服务、业绩要求、法律法规透明度和争端解决机制等方面仍存在分歧。如美方将关键性的基础设施、重要技术、国家安全等列入负面清单,但却并未给出相关的明确定义和范围,专家说这是悬在中国投资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成为美国制约中国投资的一道关卡。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张敬伟解释,如果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某一项目,美国认为有问题,可以在任何时候中止中方的投资项目,而不必承担任何责任。如华为收购加州破产企业3Leaf部分资产,曹妃甸投资公司与美国光导纤维制造业企业Emcore建立合资企业就是由于受到CFIUS的反对而中断,2012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还签发了总统令,以涉嫌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由中止了三一集团关联公司及其美方合作者Ralls公司在俄勒冈州的风场发电项目。CFIUS在对外国投资的审查中或多或少存在着将国家安全问题与经济议题混淆,以加大对外国企业在美投资的限制,增加在贸易谈判中的筹码的现象。这样的事件并非偶发,美国的安全审查制度不够透明和公开,再加上受政治因素和商业利益干扰,让中国在美国的投资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中方投资者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
在三个负面清单外,中美贸易和投资领域存在的长期问题,美方也没有给出让人满意的进展。美国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至今仍然受到严格限制,美国对中国资本进入美国设置有别于其他国家的高门槛等,为中国投资者所诟病。与此同时,美方则要求中国在金融、通信、能源等领域开放市场等。总体看,中美双方投资者对进入对方市场各有诉求,中国企业呼吁公平,美国企业寻求开放。
专家提出,中美BIT谈判是个过程,既有博弈,也需要妥协,谈判过程可能持续很长时间,尤其是要达成一项高水平的协定,实现双方创建非歧视、透明、开放的投资体制的共同目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学者王碧珺认为,中国应该提出自己的BIT谈判范本,重点纳入CFIUS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以加强对CFIUS的监管和规范,防止正当的安全审查被滥用,或者被政客和商业竞争对手所利用。在谈到CFIUS对外国投资的审查时,姆努钦也表示,特朗普政府希望该机构仍专注于国家安全审查,不要将国家安全问题与经济议题混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认为,中美经贸分歧的根源是蛋糕还不够大。中美两国都要发展,都要提高就业,都要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所以从现实角度讲,中美有很多合作的机会,包括推动BIT谈判,应该能够争取实现双赢,从而使得中美经贸关系有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