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 >主页 > 财经 > 国内 >

基金发行首度搁浅背后原因探秘

时间:2017-05-06 14:02 作者:桂浩明 来源:http://fund.10jqka.com.cn/2017 浏览量:

基金 桂浩明 搁浅

    日前基金界最大的新闻,莫过于某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发行的定期开放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在募集期满时,由于没有能够达到基金合同生效条件,被宣布基金合同暂不生效。通俗地说,也就是该基金产品发行失败。


  中国的公募基金在上世纪末起步,到现在已有了近20年历史,所发行的基金产品超过6000个,称得上蔚为大观。这么多年下来,虽然基金产品的发行不再像早期那样广受追捧,但出现发行失败,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分析,这可能与该基金在发行时,正好遇到“股债双杀”的行情有关,因为市场资金紧张,筹集起来有难度。还有人认为,作为一个封闭期长达一年的定期开放品种,其流动性相对比较低,因此发行难度也就更大一些。不过,由于现在公募发行的起始门槛并不高,也就2亿元而已,因此对于大多数基金公司而言,还是有能力找到资金认购的。这次该基金之所以没有取得成功,最大的可能并非是因为没有找到足够的资金,而是在其发行开始之际,监管部门出台了新的规定,要求基金产品的单一大客户持有数量不能超过总规模的50%。该基金一时间找不到与新规匹配的资金,结果导致发行搁浅。


  应该说,相对于6000多个基金产品而言,出现有几个基金发行失败,就如同有几个基金因为规模太小而清盘一样,本不足为奇。但是,透过该基金的发行,人们还是能够发现基金市场所存在的一些密码,而这很值得研究。


  从理论上来说,公募基金产品主要是面向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因此对单一基金产品的持有人有相应的持仓比例限制。但事实上,现在很多基金的持有人并不多,同时不同持有人的持有数量相差也较为悬殊,经常有某个单一持有人持有基金50%,甚至更多比例份额的现象出现。显然,如果真有大资金愿意委托基金公司进行投资的话,那么最合理的做法是通过基金专户的形式操作,而不是认购信息高度透明的公募基金产品。之所以会有大资金高比例认购公募基金产品,这里即有接受银行“委外”的因素,一般来说还存在“帮忙”的嫌疑。也就是为了配合基金的发行,有人拿出一大笔钱来认购,当然其本意并不是要委托投资,仅仅是为了让这个基金能够成功发行,按期投入运行。至于基金运行以后,则会在封闭期结束后的第一时间赎回。于是,人们也就看到,一些公募基金尽管成立时规模并不小,但很快就遭遇到大量的赎回,迅速沦为“迷你基金”,开始在清盘线附近挣扎。不能说这次发行失败的某基金也是准备按这样的套路来运作,但有一点是明显的,也就是它并没有获得足够多的基金持有人的认同,在监管新规生效以后,败走滑铁卢。


  问题在于,一个基金产品的发行,如果不能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同,不得不依靠“帮忙”资金来凑数,这种现象正常吗?国内市场上现在有6000多个基金产品,并且还在快速增加,但是其中有几个是真正为大家所熟知、所喜爱、规模稳定增长、业绩不断提升的呢?客观而言,还真的很少。大量的基金同质化现象严重,经营基本是“靠天吃饭”,无法战胜大盘。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体现不出专家理财的特征。越是这样,基金的发行就越难。为了确保发行,就有找“帮忙”资金的需求。当这种游戏在基金市场上反复出现时,其背后的密码就在告诉人们:这个市场还不够规范,并且不那么成熟,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改革。


  好在,监管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为了杜绝一些基金成立时靠“帮忙”资金撑门面的现象,制定对于单一客户的持有比例限制。看来,这个规定一出,就已经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应该说,人们并不愿意看到基金发行失败,而是希望以此为起点,基金公司能够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投资效益、做好品牌上,而不再是片面追求发行多少个基金产品。毕竟,对于基金管理人来说,有数量无质量的发展并不可取,经营绩效则永远是第一位的。


  (作者系申万宏源(000166)证券首席分析师)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