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 / 要闻 / 产业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再论上证50指数重视估值驱动

再论上证50指数重视估值驱动

2017-06-03 15:17  来源:中国证券网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中国证券网

关于上证50指数的文章在读者中引起了一些反响,也引起了一些误读。本周我就继续这个话题。

  必须明确上证50指数的崛起符合投资逻辑。投资,不管哪种类型,最后都要落实到价值上。即使丑小鸭,也是期望它变成白天鹅,变成白天鹅后的价值能覆盖目前的价格。只是很多人炒着炒着就忘记了这一条,变成了只要有概念,有资金就能炒的纯粹博傻。目前的市况是对这种现象的纠正,具有重要意义。

  成长与价值是永恒主题。欧美股市,一般把价值股、价值型和周期性蓝筹股以外的其他个股,都归到成长型投资——无法用价值来度量,来解释其上涨,除了成长,还有什么可以解释的?价值与成长会轮流成为市场的主角,其轮换的一般周期是3-5年。这一次的成长型炒作,从2012年酝酿,到2016年收尾,历时5年,达到了风格轮换的最大时间点。

  以指数比价看,2012年1月,创业板指数÷沪综指=0.28,到2016年6月达到最高峰0.96,相对多涨了3.57倍。期间,创业板指数对沪综指的平均PE比,有2次达到7倍——我曾在本专栏说过:成长股的整体估值对价值股的整体估值达到4倍左右是比较正常的。因此,无论从风格轮换的周期律,还是估值差,都是我在去年3、4季度提出“最大调整风险来自深综指,更明确地说是创业板”的缘由。现在看,这个警示还算及时。

  从资金驱动走向定价驱动(或估值驱动),是股市的必由之路,沪深股市也不例外。这个进程何时开始,关键看宏观的供求关系。没有合理的供求,就没有合理的价格,如果股票市值总是只占到社会资金总量的百分之几,这个进程就不可能出现。哪怕短时间看似乎是那么回事了,牛市一来,不看估值看走势的老套路又会卷土重来。这个关键条件2016年已成熟,它是我提出沪深股市已开始从资金驱动向定价驱动转变的主要原因。

  但这个转变应该是市场自组织、自适应、自演化结果。沪深股市早先也有投机潮,但市场聚焦点基本上在业绩、在真实可见可判的成长上。“买什么?”“买绩优股呀!”是很多老一代股评家、分析师都会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其后,虽然有价值理念的短暂回归,总体上,市场行为越来越偏离价值这条主线。这是长期功利主义市场出现的结果。

  下面我想谈点技术层面的东西。定价驱动不等于完全可度量的价值驱动,尤其不等于完全的低估值驱动,这是毫无疑问的。十多年前,我发现沪深股市存在3年一次的风格轮换时,还以为是我们的市场不成熟。后来发现,美股也一样:当价值令人失望,人们就涌向成长;当成长令人失望,人们就涌向价值。也是3-5年一轮换,只是没我们那么明显而极端。于是我就去了解它的内部机理和演变规律。

  首先,间断性的风格轮换,是投资者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和市场自我平衡的一种交汇。它让投资和投机能量能在不同市道中找到不同宣泄口,又动态地平衡了成长与价值关系,调整了价格和估值序列,它是市场自适应、自演化过程。

  其次,价值和成长一般都会在牛熊循环中各占一段。在牛市中偏弱的,会在弱市中逞强;在牛市中逞强的,会在弱市中偏弱。但从概率来说,因价值在牛市中通常不如成长受欢迎,所以,价值在弱市中逞强的可能性更大。2011年2月,上证50指数对沪综指的比价是0.7,到2013年2月达到0.84。以后分2波下跌,到2015年6月,跌到最低0.67。但沪综指跌到2638点时,它已回升到了0.72倍。目前,回升到0.8,和5178点行情中的最高点持平。由于50指数对沪综指比价的2个历史峰值分别是0.85和0.84,因此,有继续逞强的可能性。

  其三,欧奈尔有个相当好的概念——过度持有,可以对风格轮换做最好的市场化解释。过度持有,就是看好它的、有兴趣的,都已持有了,其余的投资人,对它兴趣缺乏,或因错过最佳时机,不想再介入了。过度持有会让股票的绝对需求降低到不足以克服其相对卖盘的程度,股价由此会进入牛皮状态。

  回头看看中小创,去年6月到11月,中小创的成交总额等于沪综指的1.14倍,但指数却一直原地踏步。无论对投资者还是对大市,这都是一种极不经济状态。股价朝阻力最小方向走,能量总是朝最经济方向走。到一定时候,市场自组织、自演化就会起作用,推动能量从最不经济状态中脱出来,朝最经济的方向运动。所以,一个市场,只要有交易功能,就会有风格轮换。

  目前,中小创已开始从过度持有中走出来,上证50指数接续而上。从估值来说,创业板指数对沪综指的PE比,已从2015年最高7倍、2016年最高5.5倍,降到当下的3.3倍,而其历史最低为2.8倍。

  每当市场天平倾斜到价值这一端时,我们总能听到“价值投资的时代开始了”。以我观念,市场没有时代,它会永远在价值和成长两端摇摆。我只希望,通过这一轮调整,每个投资者心中,都能树立起一个概念——估值!不管什么股票,都要做一个定价分析,通过,才买,这是一条底线。至于“50不死,熊市不止”,则无关投资理念,只是在讲一种牛熊演化的能量规律。熊市之末,牛市之初,没有一个板块会处在过度持有状态。


标签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