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 >主页 > 财经 > 国内 >

周小川:将去杠杆进行到底

时间:2017-06-21 16:42 来源:未知 浏览量:

金融 去杠杆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17年陆家嘴论坛上的一番主旨演讲,勾勒出了中国金融业未来一段时间的三大关键词:去杠杆、开放竞争、加速国际化,最终目的均是为了保证中国金融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金融如不稳定,往往出大乱子。”他说。

  事实上,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中国监管层去杠杆的决心从未动摇。即便6月以来央行净投放货币超5000亿元,主要目的却是保证二季度末的流动性平衡。

  去杠杆的同时,优化资源配置也是支持经济持续发展的长期动力。“保护易导致懒惰。”周小川20日指出,从制造业、服务业开放的经验可以推导出,金融行业不是例外,同样适用竞争和开放的规律,由此金融业才会发展得更好,“我相信,在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中国对外开放一定能够再上新的台阶,上海自贸区的试验和推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将取得新的成就。”

  周小川当天还宣布,近期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第二期将落户上海,更好地为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在中国经济加速转型、“一带一路”深入推进等背景下,看好人民币稳健表现及国际化前景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加大竞争和开放

  周小川在陆家嘴论坛上明确表态,金融业应继续加大竞争和开放,“个别人从自身利益出发,主张对金融业进行保护,等成长壮大了再开放,再参与国际竞争。各国经验(包括我国自身经验)都表明,保护易导致懒惰、财务软约束、寻租等问题,反而使竞争力更弱,损害行业发展,市场和机构不健康、不稳定。其中一个例子是亚洲金融危机前后所发生的那些现象。”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通过参与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在此过程中,对外开放起了重要的作用。”周小川还从支持对外开放、引入外资竞争方面做了详细阐释。

  首先,制造业的开放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对制造业的开放,周小川的一个观察是,较早参与开放和竞争的大多数行业最终都发展壮大得快,竞争力强。开放是资源配置优化的进程,是通过市场和竞争机制带来了优化的配置。

  对外开放之后,中国制造业从加工贸易到工业制成品都参与了国际竞争。随后又走出去办企业,中国的制造业和企业不仅没有被冲垮,反而快速发展。中国成为制造业强国、世界工厂,不少领域正在迈向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

  其次,开放促进了国内的政策改革,开放过程强烈冲击了传统的集中型计划经济的政策体系,并引发了国内一系列重大改革。

  “回想起来,包括价格体制改革、增值税改革、出口退税、汇率市场化,以及当时开启的关贸总协定和WTO(世界贸易组织)谈判等影响深远的改革,都是由开放所引发的。”周小川表示,此后中国又引入了“国民待遇”的概念,无论是对内资还是外资,准入条件应该是一致的。对外开放推动了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汇率市场化,以及放宽外汇管制等政策改革。降低了市场准入的门槛,使市场和竞争成为普遍适用的政策机制。

  此外,周小川也表示,服务业的开放也有类似的进程。过去经济学把服务业列为非贸易或者说不可贸易行业。但是随着信息、交通运输的大幅进步,随着全球化的进展,有不少服务都已经变成是可贸易的。也是通过对外开放引入竞争,推动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并带动国内相关的政策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周小川还强调了金融服务业开放的必要性,“全球来看,绝大多数金融行业都是竞争性服务业。当年我国引入外资银行,最开始希望引入资本。回过头来看,国内商业银行从竞争中学习到了很多内容,为我国金融业带来了产品的演变、市场建设、业务模式、管理经验等一系列的变化。”

  最后,周小川也提及,“一带一路”是开放之路,涉及大量的新兴金融合作,会带来进一步开放的需求,也为我国金融开放和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一带一路”的建设也为金融机构开拓海外布局,为贸易投资资本运作等提供了更好的金融服务和发展空间。

  将去杠杆进行到底

  “全球金融危机的经验告诉我们,要防范金融危机首先要保证金融机构的健康性。对那些高杠杆、低资本、不良贷款等现象均不可以宽容。而越是不开放不竞争,往往会纵容这些低标准。此后,金融业作为市场竞争中的服务业的属性变得十分清晰。”周小川在陆家嘴论坛期间表示。

  从周小川的讲话可以发现,金融去杠杆虽然已有成效,但尚未走到终点。

  央行5月份的金融数据显示,截至当月末,M2余额为160.1万亿元,月度环比增5029亿元,同比增速为9.6%,为近几年首次低于10%。这从侧面体现出了过去一段时间的去杠杆效果。

  根据国泰君安银行团队测算,当月M2派生来源全部为信贷,其他渠道全部负贡献,该情况与4月类似。而自营债券、非银/非标是拉低M2同比增速的主要原因。这些信号均显示,金融去杠杆还在持续推进。

  尽管央行最近一段时间在公开市场释放流动性,但以“稳”为主的基调并没有改变。数据显示,6月5~9日,央行公开市场有4700亿元逆回购到期,同时还有2243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到期。而央行同期在公开市场上共投放逆回购合计4600亿元,另外还在6月6日实施了4980亿元MLF操作,超过上周到期量。

  “逆回购投放虽较到期量少100亿元,但基本平衡对冲了对市场流动性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从结构上来看,较多的28天期资金也显示,货币当局在流动性管理谋篇布局方面有更前瞻的考虑,以保证二季末的流动性平衡。”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陈冀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为人民币国际化铺路

  如果说去杠杆、优化资源配置是做好“家务事”,那么在这一基础上,国际化的步伐就能够走得更为扎实。货币国际化则是中国融入全球的重要一步。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资本项目的逐步放开,现有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模式将不具备可持续性。“为了进一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近期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将落户上海,更好地为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周小川在论坛上表示。

  CIPS的主要功能是处理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主要进行跨境美元交易清算。2015年10月CIPS一期项目建设正式上线运营,二期也有望在2017年底建成。CIPS系统投入使用后,将取代境外清算行,成为人民币回流的主要渠道及人民币存款的定价基础。人民币跨境清算模式的更新换代,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入一个新纪元。

  未来,清算行将不再是境外人民币的主要“出路”和离岸人民币存款的定价基础,这些功能将由CIPS承担。此前,中国的跨境支付系统是用的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在CIPS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中国就有了自己独立的支付系统,可以两者并行,也将不再完全依赖SWIFT传递报文,金融安全性和独立性将会大幅提高。

  有一种更为生动的说法,即人民币国际化,必须要让人民币走出去,而且还能回得来。打个比方,水流到哪里就需要把管道铺到哪里,CIPS就是人民币的管道,管道铺到哪里,人民币国际化就真正走到哪里。

  欧洲央行近期宣布,今年上半年已将等值5亿欧元的外汇储备,由美元转换为人民币,约合38亿元人民币,储备总量不变。这是欧洲央行首度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市场分析,预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央行加入布局。根据SWIFT的最新统计,截至2017年首季,以人民币来进行国际支付的比重为1.78%,人民币是第六大全球支付货币。

  “尽管人民币的市场使用近期小幅回落,不过中国的经济体量巨大,又加入了SDR(特别提款权)篮子,国外央行增持人民币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只是人民币在它们外储中的占比与贸易等指标相比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员葛佳飞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