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 / 要闻 / 产业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景气高涨,区域不均衡

景气高涨,区域不均衡

2017-06-29 11:22  来源:中国证券报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中国证券报

    在零售行业总体表现不佳的情况下,便利店业态作为现代零售主力业态之一,近年来开店数量及销售规模双双快速增长,行业发展趋势向好。在此背景下,永辉、家乐福等传统零售巨头以及京东等电商企业纷纷加码便利店业态。需要警惕的是,因各项运营费用及成本持续上涨,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便利店行业已出现“不愁收入愁利润”的现象。

  景气高涨

  商务部发布的《中国便利店指数景气报告》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便利店总体景气指数为72.2,高出荣枯线22.2,从业者对便利店的发展趋势持较为乐观的态度。其中,行业景气指数为81.1,高出荣枯线33.1;门店景气指数为66.3,高出荣枯线16.3。显示出行业管理者对便利店行业持续发展持有较高信心,而基层门店经营者对于其门店发展持谨慎乐观态度。

  一般而言,便利店经营面积在200平方米以内,经营品种在1000至4000种左右,以速成食品、日用百货为主,具备即时消费、小容量、应急性等特点。其中,24小时便利店方便了上班族和熬夜一族的消费需求。

  从目前情况看,国内便利店品牌已超过260个,2015年便利店数量为9.1万家,2016年同比增长9%至9.8万家;便利店行业的销售额则从2015年的1181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1334亿元,涨幅高达13%。门店数量与销售规模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6年中国连锁百强”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百强企业销售规模同比增长3.5%,为有统计以来最低的一年,而便利店销售增幅高达16.7%。从开店情况来看,2016年百强企业门店总数增长近6400家,其中门店数量净增长过百的企业15家,主要是便利店和专业店,门店净增长6900余家。

  招商证券指出,当人均GDP达到2000-3000美元时,属于便利店业态的导入期;当人均GDP达5000美元时,便利店进入快速成长期;当人均GDP达1万美元时,行业将出现激烈竞争局面。2011年,中国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便利店数量迅速增长,便利店零售额占比增长;2016年,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便利店行业迎来激烈竞争时期。

  除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淡化价格敏感度外,《2017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规模预测》指出,消费升级、人口结构变迁,加速催生“便利”需求,收入增加提升品质需求。90后消费群体崛起、全面二胎放开后,年轻群体生活节奏加快,叠加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催生了“宅、懒、馋、急、忙、老”等需求。而便利店贴近消费者,顺应消费新趋势。

  从开店的商家角度看,便利店有相对固定的模式。“开店、管理和运行已形成一套独立的体系。投资开设这种店,运作管理、装修设计等均不需要自己费力。同时,盈利情况较为稳定。”有便利店商家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区域不均衡

  中国便利店行业发展了近20年,依然没有形成一家全国性的品牌。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国内便利店品牌超过了260个,除石油系便利店品牌外,大多数便利店都属于区域集中型企业。

  目前,国内便利店主要分布于长三角、珠三角、沿海发达地区以及内地的省会城市。便利店品牌主要包括罗森、7-11、全家等外资品牌,以及美宜佳、唐久等本土品牌。外资品牌便利店龙头主要布局于京津、长三角、珠三角和部分重点城市。内资便利店主要在各自省份、区域内布点,如美宜佳主要在广东省,红旗连锁主要在四川省等。

  商务部报告显示,从全国范围看,中西部城市的便利店发展势头迅猛,全国便利店总体规模高速增长,竞争进一步加剧。在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排名中,深圳排名第1,总分为89分,太原市和长沙市分列2、3位;上海市和北京市总分为82分和81分,仅排在第7和第8位。此外,深圳、太原、长沙、东莞、厦门、郑州、上海、北京、广州、乌鲁木齐综合指数排名位列前十。

  值得注意的是,深处内陆的太原市击败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排在第二位,主要依靠本土品牌的充分发展。对太原市民而言,最熟悉的便利店并非7-11、全家等品牌,而是山西省的本土品牌唐久便利和金虎便利。数据显示,2016年,唐久便利的销售额达到39.06亿元,门店总数达1420家;金虎便利的销售额达到11.32亿元,门店总数为943家。2016年太原市便利店的饱和度排名排在全国第4位,达到每2801人便拥有一家便利店。

  排名第四位的东莞则是中国最大的本土便利店连锁品牌美宜佳的大本营。截至5月26日,美宜佳开出第10000家加盟店。开业20年间,美宜佳已成为珠三角地区“便利店”的代名词。美宜佳提出要做“更具本土思维的便利店”,与7-11等品牌便利店聚集在闹市区、写字楼不同,美宜佳更多地选择居民区、工业区甚至城乡接合部等租金低廉的地方开店。

  另一家“便利店大户”喜洋洋诞生地也在东莞。据东莞市零售行业协会有关人士介绍,便利店之所以在东莞受到欢迎,与其城市结构有关。东莞城镇分布较为分散,散落各区域的便利店可以有效满足市民的消费需求。

  24小时便利店曾经是典型的“南方”生活方式,而便利店品牌的快速开疆拓土,让这一业态迅速向北推进。2016年,便利店增长率最高的城市是哈尔滨,高达33.3%;北京的便利店增速达到23.5%,成为便利店发展的明星区域。

  成本费用提升

  2017年第一季度,便利店行业管理者对于整个行业销售增长、自身企业销售额增长、门店增长、从业人数、主营业务利润以及营商环境等均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其中,自身企业销售额增长信心指数为94.7,高出枯荣线44.7,在各分项指标中表现最好。

  尽管对销售额增长有信心,但对企业自身的总体费用和主营业务成本方面,行业管理者表现出较大担忧。其中,总体费用指数仅为19.1,低于枯荣线31.9,与收入端的信心高涨反差明显。

  业内专家指出,便利店的商品平均价格通常比超市高15%、毛利率多在20%-30%,但净利率很难超过5%。王府井持有北京7-11的25%股权。财报显示,自2008年首次盈利以来,北京7-11营收连年增长;不过,净利润连年徘徊在百万元左右,2016年净利润仅为207万元。

  便利店行业整体销售额明显增加,但日均销售额仅增长4%。这意味着便利店的销售增长更多来自门店数的增多,而非门店销售的增长。缓慢增长的单店营收和快速增长的费用,导致过低的净利润水平。这也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基层门店经营者对其门店的发展远不如对行业发展更乐观。

  对于便利店行业“不愁收入愁利润”的情况,商务部指出,目前经济形势面临下行压力,零售市场盈利困难加大,而房租以及各项运营费用持续上涨,便利店行业面临着较高的运营压力;便利店行业目前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出现一些靠粗放型扩张圈地开张的门店,经营业绩差、效率低下等问题将逐渐显现。便利店管理者须主动进行调整,减少成本支出,缓解经营压力。

  对便利店而言,无论是单店收入还是利润水平,都与产品结构息息相关。根据招商证券研报,日本便利店生鲜及半加工食品销售占比为30%-40%,2017财年日本7-11快餐占销售额比例为30%,罗森为25%;而在中国样本企业中,接近一半(45%)的便利店生鲜及半加工食品销售额占比不到10%。中国便利店生鲜及半加工食品销售额占比平均值为15%。

  鲜食是便利店差异于传统超市的核心品类,也是日资便利店与内资便利店竞争的利器。不过,要经营好鲜食并不容易。赢商网创始人、零售专家吴传鲲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鲜食对于供应链的要求非常高,传统便利店做鲜食要考虑存放时间、售卖数量、消耗量和品类管理,背后需要一整套成熟的供应链系统。


标签行情 零售业 市场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