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农历新年前夕,京东集团宣布全资子集团京东物流完成了首轮 25 亿美元融资,这也成为了中国物流行业最大的单笔融资。
交易完成后,京东集团继续持有 81.4% 的京东物流股权,而京东物流的估值也达到约 135 亿美元,一步跨入百亿美元俱乐部。
时间倒回 10 年前,各电商平台和第三方物流正蓬勃共生,每家电商公司都在力争用尽每一分钱去跑马圈地,拓展用户规模。京东却在获得第一笔——来自今日资本的 1000 万美元融资后,把不雄厚的财力投入到几近无底洞的物流体系建设上,一无反顾走上了自建物流的漫漫历程。
几乎同时,金融危机来袭,花完第一笔融资的京东险些没有挺过去。刘强东说自己当时“一夜白头”。
而在京东艰难完成第二笔 2100 万美元融资后,刘强东又继续把钱投在了物流上。事后看来,刘强东的决策当然是富有远见的。但即便只看当时,其实也意义斐然。
京东是以 3C 产品为切入口进入 B2C 领域的,对于物流的要求明显高于服饰小商品。在 2007 年,中国物流快递行业的服务质量还非常粗放,显然无法满足刘强东的要求。所以,狭隘的讲,我们也很难否认自建物流对京东品牌扩张的重要作用。
自建物流之路注定漫长,在后来的很多年里,刘强东和京东都在承受各种非议。2012 年,当当网 CEO 李国庆“嘲讽”京东撑不过当年的言论想必很多人也还记得。
不过当时的京东物流其实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那就是现代化平台和标准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其标志便是于 2014 下半年正式启用的位于上海嘉定区的首个“亚洲一号”物流中心,这座“亚洲一号”也是整个京东物流体系中的旗舰项目。
高度自动化、智能化设备让“亚洲一号”成为具备强大仓储、分拣、转运等能力的现代化综合物流运营中心,也成为京东物流体系新的“基石设施”。
而“亚洲一号”代表的实际是京东物流诞生的初心——提升中国零售业流通效率,降低社会化物流成本,打造最优的消费者体验。
2017 年 9 月,京东第一次对媒体开放了上海的“亚洲一号”,这也可以视作一次向全行业展示实力的行为。此时的京东物流已经在 9 个核心城市建成了“亚洲一号”项目,并计划在 5 年内扩展到 30 个核心城市。
从备受质疑到大秀肌肉,实际是京东物流从最初只是单纯的支持自有商城业务走向开放的直观体现。
2016 年 11 月,“京东物流”第一次以独立品牌示人,并开始向社会开放仓配一体化供应链、京东快递和京东物流云三大服务体系。
2017 年 4 月,“京东物流”宣布独立运营,并且不排除未来进一步分拆独立融资和上市。
京东物流的独立、开放是符合刘强东理想的,那就是以标杆的身份改善中国零售业效率和物流服务质量,甚至成为全世界的榜样。
从公司经营角度来说,也是自然之举。因为尽管京东知道物流建设非一朝一夕之事,但连年的巨额投入对整个集团来说也绝对不是轻松之事。京东物流如果不独立、不对外开放,意味着京东商城的业务规模将成为物流业务的天花板。这也是为什么刘强东在京东物流独立运营后给出“五年内自营业务必须低于一半,十年内低于 20%”时间表的原因所在。
再一方面,随着整个电商和物流行业的关系发生变化,产业链重心发生转移,话语权从渠道转向了消费者。物流也从单纯的支持商流,转变为可以直接影响消费者体验,进而反向影响商流。对京东集团和资本来讲,物流业务只有独立才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在首轮 25 亿美元融资敲定后,刘强东表示“这将成为京东物流的新起点,未来京东物流将携手行业合作伙伴搭建智慧供应链价值网络。”
如今,市场越来越多的喜欢把京东物流和顺丰、菜鸟网络放在一起比较,那么你觉得谁会成为中国物流行业的头牌选手呢?或者说京东物流未来会成为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