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4月摩拜被美团打折收购后,ofo的命运一直被大家密切关注。近期ofo遭遇轮番“舆论轰炸”,先是被爆资金链断裂公司大批裁员,后有媒体称其押金余额不足。曾经风光无限,三年内拿到10轮融资,估值一度达到30亿美金的公司,如今是否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毕竟,这是一个全然靠烧钱堆积起来的赛道,所以,也只能靠持续烧钱维系。可是,资本也是有代价的。而戴威一直坚持的‘“不被大公司、股东控制,保持独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其余的一切业务规划均要为其让位。’的信条究竟还能坚持多久?
虽然ofo公关澄清了裁员和资金链断裂等相关新闻,据虎嗅报导称:从ofo、滴滴在职员工等多个独立信源处,得到了与之完全相反的答案:
1.总部大规模裁员属实,人员优化将会快速完成。
2. 这次裁员人数是ofo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总部整体裁员比例达到50%,且存在继续扩大范围的可能性。
3.裁员涉及ofo的全部业务条线,包括业务团队与职能部门。其中供应链团队80人,此前的既定裁员比例为47%,而虎嗅上周六(6月2日)得到消息,这个比例已经扩大至60%,也就是说供应链最终只保留32人。
4.管理层剧变。海外市场主管张严琪离职,整个海外部门解散。同时离职的高管还包括负责市场公关业务的高级副总裁南楠与主管杨迅。
确认了“ofo大规模裁员与管理层变动”一事的存在,但ofo官方依然咬定传言无稽。没有承认的原因,可能是为了维护昔日独角兽的形象,也或许是希望维持高估值和资本市场的信心。
今年5月下旬,由于难以靠用户的单次骑行获取利润,ofo开始发动员工售卖车身广告,以期从B端寻找到大规模变现的路径。根据刊例显示,ofo给出的资源数据为“1500万辆单车、覆盖2.5亿用户”,而品牌定制车身的广告价格为每辆2000元/月,开屏广告价格为100~120元,1000CPM起售。“App开屏都是些没听过的公司,你就看出ofo多缺钱了。”接近ofo的人士评价。
前不久,ofo取消了全国范围内支付宝芝麻信用免押金骑行政策,宣布上线自建信用积分体系。信用免押金取消后,用户需购买95元“福利包”才可继续免押金骑行,或者直接缴纳199元押金。95元福利包将直接冲入余额,且不可退回。
而对于之前已经交过押金的用户来说,依然可退,但收到的提示却不那么“爽快”
今年3月,ofo通过动产抵押获得来自阿里系旗下公司近18亿借款。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在此次交易中,ofo通过上海奥佛合盛网络科技公司将位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共计约444.76万辆共享自行车抵押给上海云鑫创业投资公司,债权数额5亿元。随后又将浮动数量的共享自行车抵押给浙江天猫技术公司,两次动产抵押登记中被担保债权数额合计17.66亿元。其中,第一笔交易的债务期限为今年6月7日。如未能如约履行债务行为,阿里或将获得ofo在北上广深四地超过440万辆的共享自行车资产。
虽然阿里巴巴和滴滴此前一直有收购ofo的意向,但是却因为创始人戴威不肯放弃对公司的控制权,新一轮融资也迟迟没有消息。在戴威看来,“不被大公司、股东控制,保持独立发展”是第一要务,其余的一切业务规划均要为其让位。
入股ofo后,作为大股东滴滴曾经派了三位高管坐镇ofo。根据当时ofo内部人士回忆,付强进入ofo之后接手了所有国内业务,包括供应链、产品、用户增长和线下运营;南山继续负责品牌和市场;Leslie Liu则接管ofo的财务部门。可以说滴滴当时强势把控了ofo命脉。彼时,戴威则被派去负责海外市场、会见投资人和媒体。此前CPO也被调往海外部门。同时,ofo创始团队被滴滴架空的传闻不胫而走。
为了重新夺回对公司的控制权,去年11月份,ofo将滴滴的三位高管被删除了内部权限与邮箱,赶出了公司。戴威就说了一句,“你们可以走了。”
两天之后,付强团队离开,同时还带走了此前通过正常入职程序的50位ofo员工,他们此前也都曾在滴滴工作。
而跟阿里的进展也不进入人意。
6月1日,蚂蚁金服子公司上海云鑫以14.68亿美金估值,向哈罗单车增资20.6亿人民币。本次增资后,蚂蚁金服占股比例上升为36%,为第一大单一股东。而永安行的持股比例从10.2%降至8.9%。
自2017年12月至今,短短半年内,哈罗单车完成了4轮融资,共计15.3亿美金,而几乎每一轮都有蚂蚁金服的身影。
作为股东,面对ofo与哈罗这两个投资标的,从资金需求来看,显然是ofo更需要支援,而阿里却选择了哈罗。这种选择本身就代表二者战略地位的升降。
经过网约车大战、滴滴快的合并案,阿里比谁都更了解“控制权”的重要性。而很遗憾,ofo和戴威的可控度很低。
赛道毫无先发优势可言,只靠免押金、大规模融资就可以“烧”出用户和订单量。而哈罗单车背靠上市公司,也有供应链加持,阿里没有理由舍近求远。共享单车还并没有发展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车辆损耗和运营成本远超预期,整个充满变量的财务模型只是空中楼阁。因此,投靠BAT或者BAT体系中的公司目前看起来是共享经济模式的唯一出路,毕竟,这是一个全然靠烧钱堆积起来的赛道,所以,也只能靠持续烧钱维系。
胡玮炜也曾经感慨“资本是助推你的,但是最后,其实你都得还回去。” 飞猪时代,速升速死放佛成了中国创业公司的普遍发展路径。希望戴威和他的创始管理团队能走的更远。
本文“戴威带领下的ofo,还能走多久?”由财经365首发,欢迎转载,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财经365(www.caijing365.com)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 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 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 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或致函告之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关注财经365公众号(caijing365wz),获取最优质的财经报道!
继全面取消支付宝免押金之后,ofo小黄车又涨价了,3分钟收费2元。 如果说服务好,取消免押、涨价也勉强能接受。但是, ofo 最近的行为却逼着用户跟它说再见。 共享单车一开始就陷
这几天, ofo 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先是上调部分城市骑行收费,随后全面取消芝麻信用免押金,并推出了自建的信用体系。要知道,蚂蚁金服可是ofo的重要股东之一,此前ofo曾拒绝滴滴
ofo在6月13日ofo的B2B业务负责人邵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ofo B2B各项业务进展顺利,目前营收已经超过1亿元。同时ofo在国内100余座城市也已实现盈利。” 成立两个月的ofoB2B事业部,
去年烈火烹油的 共享单车 们,今年基本都作鸟兽散——倒闭的倒闭,转卖的转卖。从最开始的万人空巷,到现在被人数落,一地鸡毛。 共享单车似乎经历了短暂的一生,如今留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