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 >主页 > 财经 > 要闻 >

为改革打开舆论空间,落实已制定框架

时间:2017-06-20 14:37 来源:时代周报 浏览量:

改革 经济 市场

    今年3月下旬到6月中旬,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肖亚庆展开了自其上任以来最频繁的外出调研,加上接见中外政企代表、参加会议,可谓安排“满满”。

  具体来看,今年3月底,肖亚庆分别赴福建、辽宁等地调研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6月初带队前往河南调研,并与河南、山东、广东、江西、湖南五省国资委及部分企业负责人召开部分省份国有企业改革专题座谈会;6月12日,再赴青海参与调研。

  “调研的重心在于央企及国企的改革和经营状况。”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国资委需要总结上个阶段国企改革经验,理顺改革思路,并为下一个阶段的改革寻求路径。

  广东是唯一曾两次“出镜”的省份。在此之前,4月6日,肖亚庆在会见广东省省长马兴瑞时曾表示,希望广东省为全国国企国资改革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他还在与马兴瑞的会谈中特别提到:央地合作,是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广东的国有企业改革走得早、走得快、走得比较规范,在市场化水平、资产证券化率等方面也已经处在全国前列。”

  为改革打开舆论空间

  除了主要领导密集调研之外,国资委近来还有许多动作:继两会期间的“国企改革”主题记者会后,国资委于6月2日举办吹风会,透露下一步国企改革重点推进领域。更值得注意的是,6月16日,肖亚庆在《学习时报》撰文,针对国企改革方向和国企党建等方面做了论述。就在同一天,国资委党委在《求是》杂志发表题为《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文章。两文均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国企改革的指示与推动作为开头,以“国企坚持党的领导”相关内容为结尾。

  有研究者认为,由于时近十九大,肖亚庆和国资委的连续举动可能是为了营造一个好的舆论环境,是为国企改革的大局考虑。

  肖亚庆在为《学习时报》所撰的文章中谈道:“坚决抵制私有化和去国有化等错误思想言论。”有研究者分析,外界一直有嫌改革尤其是混改太慢的调子,也有人担心混改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这句话是为了抵消这种调子的负面影响,为改革打开舆论空间”。

  除了在主流思想阵地发声外,国资委的调研工作也做得具体而细微。

  调研对象的选择颇为考究。3月下旬,肖亚庆分别调研福建、辽宁等地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根据国资委官网消息,肖亚庆于3月22-23日在福建展开调研,具体参观考察了福建东南汽车和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在调研福清核电公司期间,肖亚庆强调,要带动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走出去”工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辽宁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肖亚庆在辽宁调研的重点也放在了推动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升级上。肖亚庆强调,东北振兴,国有企业任务依然艰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他在调研的最后还指出,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理直气壮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为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在河南,肖亚庆主持召开了部分省份国有企业改革专题座谈会 ,河南、山东、广东、江西、湖南五省国资委及部分国有企业负责人参会并就改革情况作汇报。在会上,肖亚庆与参会者交流了市场化选聘、债转股、改革试点等改革热点话题。他再次指出“要加强舆论宣传,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把已制定框架落实下去

  除地方外,肖亚庆还前往央企调研。此番调研选择的企业亦极具典型意义—首要的是去年开展的两项试点,包括中粮集团、五矿集团、中交集团、保利集团、国投等国资投资公司试点,及诚通集团、中国国新两家国资运营公司试点。两类试点既是国企压缩层级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国资委归位“出资人”角色,进行“自我革命”的关键环节,因而成为外界期待最高的改革动作之一。

  调研的另一类企业则是电力央企,包括国家电网和华能集团。电力行业是所有产业的基础,在国内煤价走高的趋势下,电力行业的发展受到挑战。转型升级、走电力改革之路,是两大电力央企的应然之选。肖亚庆此番调研,重点关注的也是电力和能源企业的改革进度。

  李锦的感受是,调研的意义更多在于督促,“把已经制定的框架落实下去”。

  2017年对于中国的国企改革而言颇为重要。各项试点需要看到效果,另一方面,今年是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的收官之年。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刘兴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下半年央企改革的几个重点领域应该是:第三批混改扩围与员工持股改革落地、在并购重组基础上加快国有资本投资与运营公司组建、全面完成公司制改制。

  肯定广东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在肖亚庆的历次调研中,涉及广东省国资委及部分广东国企负责人的有两次,在此番调研的地区中独一无二。

  国资委对广东的关注早有先声—今年4月24日,肖亚庆在北京会见了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并对广东积极推进国企改革工作、推广先进经验,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前沿予以充分肯定。

  李锦认为,十九大前,国资委需要总结经验,突出典型。广东因为在国资改革领域的成绩,成为这批“典型”之一。

  在人们的印象中,广东的民营经济实力强劲,而国有资本的发展则似乎不受瞩目。广东省国资委主任李成在一次论坛上直言:“广东的国企一直以来是一个中坚力量,而且广东的国有资产总量一直在全国来讲,都是在前列的。”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身处经济大省,广东国资的先天环境优良。敢为人先的地域氛围,也让广东比其他地区踏出一步。早在2014年,广东省就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并确定50家体制机制创新试点企业。两年后,这些试点企业逐渐产生活力。有了第一步的成功,员工持股试点等改革措施也纷至沓来。

  广东社科院国资监管研究中心主任梁军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以广州基金为代表的一批产业投资基金,在广东国资改革进程中亦发挥了关键作用。“国企改革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比如企业要转型升级,尤其是实体经济,需要大量的钱。”产业投资基金可以引导资金注入到企业需要的环节中,这比企业自己融资成本低、效果好,因为这些政府运作的产业投资基金并不以盈利为目的。

  广东国企改革的成效有目共睹:据广东省国资委公开信息,2017年一季度,全省国资监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35.88亿元,同比增加73.95亿元,增长28.2%,较去年全年提升26.4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对全省国资监管企业利润增长贡献最大的是工业。对实体经济的贡献,让广东国资的这一串数字更具意义。

  央地合作或升温

  在与广东省省长马兴瑞的会谈中,肖亚庆特别指出,推进混改过程中,“央地合作是题中应有之义。”马兴瑞也向肖亚庆介绍了广东的一些央地合作项目。

  就在此次会谈的6天前,国新央企运营(广州)投资基金(下称“国新基金”)刚刚举行了揭牌仪式。这个项目由中国国新、浦发银行、广州基金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为1500亿元。这是一项专门为国资改革设立的基金,主要投资方向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重组整合并购、资产证券化、股权运作等。

  今年3月15日,广州市与央企、大型企业签署了投资合作协议,产生了五个“巨无霸”项目的签约。“国新基金”是其中之一,另外四个项目分别为银河金控公司、中证报价系统公司项目,中国华电集团公司项目,亚信数据全球总部等项目,华工广州国际校区项目。对广东来说,央地合作仅仅开了一个好头。

  “目前来看,央地合作的形式有二,一种是央企参与地方的ppp项目,一种是央企和地方国企展开合作。” 国企专家祝波善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两种形式都能推进地方的混改进程。

  祝波善分析,相对于社会资本,地方国企会认为引入央企资本更加稳妥和安全。反过来讲,拥有巨量资金的央企,也需要找到投资方向和新的增长点,与地方国资合作亦有稳妥安全的考虑,“同时,地方国企也在意央企带来的各种资源”。

  对地方政府而言,央地合作的意义在于央企的投资一般数额庞大,能够为地方经济带来支撑效应。李锦认为,央企与地方国资合作,可以使资本更加集中,从而突出主业;另一方面,促使股权多元化,有利于推行公司制改革。

  肖亚庆向马兴瑞表示,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离不开地方的支持,中央企业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持“两个坚定不移”,要坚持开放发展,到资金密集、人才密集、技术密集、环境优良的地方谋发展,要与地方国资融合发展,要与地方发展大局相契合,共同为国家做贡献。

  李锦推测,央地合作的模式在下一阶段可能会升温。“现在央企重组提得很多,而央企和地方国企的重组和合作还没有被大规模推广宣传开。”他解释道,肖亚庆提央地合作,可能是一个信号:“目前的兼并重组已经走过两个阶段,即央企之间的兼并、央企所处的产业链条的兼并。下一步可能就会涉及央企和地方国企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