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 >主页 > 财经 > 要闻 >

粤港澳大湾区打造计划“争分夺秒”

时间:2017-06-22 15:47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量:

澳大利亚 大湾区 市场

 “机不可失”“刻不容缓”,广东省副省长袁宝成、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澳门特区财政司司长梁维特在提及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构建时,用了同样的语词。

  6月20日,100多名政商学界嘉宾,齐聚香港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论坛”,共商如何在粤港澳三地打造一个世界级的湾区。

  今年“两会”期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曾提交《关于发挥协同创新优势,打造粤港澳世界级科技湾区的建议》。随后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研究制订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舆论热词。

  马化腾在6月20日的论坛演讲中提出,创新驱动的区域经济发展,须集结“软件+硬件+服务”三要素,粤港澳三地正具备这三方面优势:香港高等教育发达、高端人才储备丰富,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现代服务业发达;深圳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完善,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珠三角制造业发达,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澳门积极谋求适度多元发展,在中医药以及对葡语国家合作等领域具有独特优势。

  大疆就是三地联动的典型案例:原本只是香港科技大学的一个项目,后来在深圳建基地,加之珠三角制造业支撑,目前大疆无人机已占据全球90%的市场份额。

  大疆创始人汪滔的导师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十分赞同论坛某位嘉宾的打趣:若不是在深圳落地,无人机项目留在香港,顶多成就一家玩具公司,与今日的大疆不可同日而语。

  经济学家樊纲则从历史成因和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了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的现实意义:东京湾区和旧金山湾区分别在消费电子及PC互联网时代引领全球科技。目前国际一流湾区皆进入科技创新发展阶段。珠三角借助湾区发展可推进“双转型”——在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复苏的大背景下,都市转型发展成为一种必然选择,而科技创新则成为转型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以发展为主题,创新驱动与都市转型形成“双重变奏”:全球金融中心向科技创新转型;单一城市向都市群转型。

  在新的发展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成为中国发展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我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示范区。

  樊纲强调,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支撑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一带一路”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外部市场;二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形成的内部需求空间。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就是在南中国煲一锅创新驱动增长的浓汤。”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朗润资深讲席教授周其仁一个“煲”字,道出了“粤港澳大湾区”从概念到落地实现需要一个持续用力、缓慢探索磨合的过程。

  “科技湾区”是诸多与会嘉宾的共识,他们特别提出,未来的湾区应该是“创新2.0版本”,成为“中国引领创新的一面旗帜”,须完全区别于之前1.0版本——投机取巧式的商业模式模仿。

  “没有大学,就没有硅谷”,与会嘉宾们认为,创新枢纽必须有世界一流从事基础研究的综合性、研究性大学。粤港澳大湾区1.2亿人口,不到80所大学。因此,珠三角未来须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推动教育改革,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当然,仅有教育和人才远远不够,其必备的条件是畅通无阻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

  保证上述“四流”在湾区自由流动,马化腾以企业家的视角,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国家应重视发展科技,构建鼓励创新的氛围;政府培养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生态;粤港澳三地政府建立常态协调机制,变竞争为合作。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