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马云提出“新零售”理念,获得颇多争议。随后的一年多里,阿里巴巴开始了一连串的线下零售股权投资:三江购物、新华都、联华超市、高鑫零售等数十个项目共计500亿元,算上此前对银泰、苏宁的投资,阿里在线下零售共计投资750亿元,同时,对高鑫零售的要约收购仍在推进。
2017年12月18日,另一家互联网巨头腾讯以42亿元获得永辉超市5%股权,同时将增资永辉旗下子公司永辉云创。而永辉云创正是“超级物种”的运营公司。
再回想到同年7月马云现身“盒马鲜生”时的灿烂笑容,“盒马生鲜”作为阿里巴巴全资子公司身份的揭露等等。
新零售的盖头终于掀开一角。
01 电商黄金时代的告别
2003年“非典”肆虐神州大地,北京等重灾区人人自危,足不出户,大有空城的景况。
人流稀少,店铺生意开始下滑,这一次意外刺激到了原计划大力发展线下连锁店的刘强东,促使其最终做出了全部业务转战线上的决定,并于2004年上线了京东多媒体网,也就是“京东商城”的前身。
同年4月,在杭州湖畔花园小区的一幢小楼里,一群人全力奋战保密项目,经过一个多月努力后,“淘宝网”正式上线,并成为了阿里巴巴集团重要的流量入口。
当当网、聚美优品、唯品会、凡客诚品、拍拍网、易趣网、考拉网、苏宁易购等等一大批电商公司也不断成为社会焦点。有些不断发展成为小而美的代表,有些则逐步淡出公众视线。
电商开始利用品类丰富、成本优势、数据积累、技术革新等利器,在“延时消费”领域对传统百货穷追猛打。
图1、2010年-2016年中国百货、超市、便利店增长状况
数据来源:Euromonitor、德勤研究
过去的十余年,可谓是电商的黄金时代,京东和淘宝均获得了惊人的壮举。2016年,京东全年交易总额(GMV),达到 6582 亿元人民币,而淘宝从C2C孵化出了B2C的天猫,淘系平台成交额达3.092万亿元人民币。
然而,事物发展总是有极限的,电商的黄金时代也已经告别。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显示,2017年6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了54.3%,高速增长期已经过去。
图2、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数据来源: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报告统计调查
另一方面,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非银行机构网络支付数据来看,尽管这几年支付总金额和笔数都在大幅增加,但是平均单笔支付金额基本稳定在了600元附近,这也说明,当前互联网模式的人均消费支出饱和度已经趋于高位。
图3、2013年-2017上半年非银机构网络支付单笔金额状况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黄金时代已经告别,但对“黄金”的追求却从未停止。既然“延时消费”未来发展空间在逐步缩小,那就要把目光聚焦在“即时消费”领域了。
02 生鲜的冲锋
即时消费领域广阔,而阿里旗下的“盒马生鲜”,腾讯入主永辉的“超级物种”,发展前期都聚焦在了以海鲜为主要品类的生鲜领域。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中心发布的数据,2016年,国内生鲜电商整体交易额约913亿元,较2015年增长80%。而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的生鲜市场规模达到1.36万亿元,以此数据计算,生鲜电商的渗透率还不到7%。行业空间足够大,也就意味着试错机会会很多。
另外,海鲜水产等日常消费品,高客单价、高频次、高复购率,也是培养粘性的良好选择。
加之生鲜的即时性比衣帽之类要强,但又弱于“渴了就要喝水”的紧迫性,看起来似乎是不错的突破点。
从2011年起,生鲜电商便成为了创业热点,但结果却很残酷,根据中国农业生鲜电商发展论坛的一组数据显示,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只有1%实现了盈利,4%持平,88%亏损,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
当时的生鲜电商,虽“鲜”,却“生”,并不好吃。而这几年,生鲜电商的商业环境正发生着良性改变。
1)智能机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手机网民数量快速提升,为线上线下的互动提供了用户基础。
图4、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
数据来源: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报告统计调查
2)移动支付行为不断普及和下沉。2017年上半年银行移动支付金额达到100万亿元,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金额达到58万亿元,移动支付经历了快速的发展。这离不开腾讯和阿里巴巴对线下二维码支付的推广。
图5、2013年-2017年上半年我国银行移动支付规模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图6、2013年-2017年上半年我国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规模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注:网络支付包含网上、电话、移动等途径)
3)消费人群禀赋改善。
一方面,得益于互联网巨头对消费者补贴政策的推广, “大妈一族”也逐渐学会了使用APP和支付;另一方面,网民主力军逐步步入家庭阶段,开始具有家庭支出的掌控。
简单说,就是管钱的会玩手机了,玩手机的开始管钱了。
图7、中国网民年龄结构
数据来源: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报告统计调查
4)物流体系的完善。不仅仅是城际冷链物流体系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城市短时配送体系的完善。
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在过去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易观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外卖交易规模达到了818亿元。
图8、2015Q1-2017Q2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交易规模
数据来源:易观咨询
外卖交易规模的提升,对外卖快递人员需求也在增加。网络数据显示,“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三家外卖平台的注册人数超过400万,其他众包物流平台的兼职外卖小哥有300多万,全部加起来达700万人。
外卖公司的大力推广,不仅增加了外卖送递人员的数量,也提高了短时配送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规范了配送人员的行为素质,最终提升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促使城市短时配送产业不断壮大和改善。
5)小龙虾等现象级餐饮的出现,也提升了消费者对海鲜的认知度。海鲜也是餐饮延伸的良好选择。
所以,即时消费以生鲜为入口,生鲜以海鲜为先锋,不失为当下的最佳选择。
03 便利店的阳谋
便利店是日本的一大特色,其经营模式的多样化推动着行业的不断发展。
日本一些便利店会推出老年人便利服务。例如,全家便利店和地方政府合作,为老人送便当,老年顾客还可以打电话让店员把其他生活用品一同送到家里。7-Eleven的店员会在送货的同时,也会去周边的独居老人家走访,确认其是否安康。
在横滨山下公园,有一家名字叫“Happy罗森”的罗森便利店,以出色的亲子服务而闻名。店铺一分为二,前半部分是商品区,有大量的儿童书、玩具和婴儿食品可供选择,后一半则作为室内的儿童游乐设施和用餐区。
数据显示,我国便利店在零售业销售额的占比仍低于1%,远低于日本的9%。
图9、日本、英国、中国便利店在零售业销售额的占比状况
数据来源:Euromonitor、德勤研究
随着我国城镇化不断提高,人口密度不断增加,便利店也在不断发展。
参照本文图1(2010年-2016年中国百货、超市、便利店增长状况)可以看到,在过去七年便利店行业销售增长速保持在9%水平之上。
根据商务部编制的便利店行业景气指数显示,2017年前两个季度景气指数分别为72.22、73.95,远高于50的荣枯线。
便利店贴近用户的地理位置属性,促使其成为生活O2O的良好载体。猩便利的爆红,也表明了资本市场对便利店领域的期待。
勾勒一副场景:既有大平米、品类丰富、多使用情景的商圈购物中心,也有小平米、品类最佳、所见所得的分散在社区内的小型便利店。就像CDN网络一样,通过访问的不同频次、时限、重要级等要素对商品服务进行调配,以达到对用户的需求做出最佳响应,将用户的体验保持在最佳状态。
因此,大胆预测:
以海鲜为主的生鲜电商突破,也许只是阿里新零售战略里的第一小步。而超市+餐饮的模式,也并不是新零售强调的“新”。
以生鲜、餐饮为突破口,从而获得“即时消费”的品类拓展,则是阿里的第二步。
而基于线下店铺,介入本地生活服务领域才是阿里的最终目的。
不管是线上订单还是线下消费,无论是“消费者到店”还是“阿里到家”,阿里的目的都是黏住更多流量、提供更多服务,最终成为消费者的管家。
04 腾讯的迎击
阿里巴巴从线上购物进入线下购物,从“延时消费”进入“即时消费”,都算得上是其业务的主动拓展和顺延。而腾讯这次入股永辉,则有一些被迫“迎击”的意味。
在2017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表示其并不是要大举进入电商领域。这话应该是很真诚的。
腾讯何尝不想进入电商领域。在2005年腾讯便成立拍拍网,进军电子商务领域。并相继推出了QQ商城、QQ网购等等。尽管有强大的QQ用户基数,但是发展并没有特别惊艳。2014年腾讯和京东联姻,拍拍网整体注入京东。2016年4月,拍拍网关闭。
虽然有着强大的社交用户群,但在当时,腾讯并没有在电商领域,独自挑战阿里巴巴的强大基因和禀赋。
士别三日,腾讯基因发生改变则要感谢红衣教主周鸿祎。2010年360和腾讯的“3Q”大战,将双方推向了社会焦点,“二选一”的压迫,让用户受到了极大的不愉悦之感。舆论的压力也让马化腾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腾讯帝国太封闭了,太危险了,随后对腾讯进行战略上的革新。腾讯以更开放的态度迎接各类合作伙伴,入股京东、美团、滴滴等等。流量的引导、技术的支持,开放的态度为腾讯赢来了强大的生态帝国。
腾讯在生鲜电商领域,已经投资了每日优鲜,而每日优鲜和永辉的差异就在于线下店铺的布局和管理能力。
诚然,腾讯本无意在电商领域同阿里针锋相对,步步紧逼。但是,如果没有参与此次线下零售流量入口的争夺,那么其支付流量入口、社交流量入口,未必会安全。
05 传统零售的变革
商业的落脚点是消费者。而当消费者的年龄、理念、行为、需求等都在发生变化时,商业的模式也就需要变化,传统百货败于电商,电商从PC端迁移到移动端等等,皆因如此。
零售业是有壁垒的,供应链的管理、品类的选择、价格的设计、店铺的选址等等,都是需要经验的积累。然而,这一切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迭代的冲击下,都不能抵挡太久。
因此,当步步高推出了“鲜食演义”、新华都推出了“海物会”时,可以看到传统零售也在努力迎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变革。
然而,撇开与互联网在公司IT支持、数据沉淀分析等软硬科技的差距,单单经营思维模式的差异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传统零售是即期或短期利润驱动,而互联网多是投资人资本驱动,不追求短期利润。勇于试错、快速迭代的互联网思维,可能就会让传统零售的老板拍案而起。
人是有思维定式的,要打破原有体系,不断挑战自己,很难。传统零售主动进行变革的进程也是充满困难,主动接受互联网合作伙伴或是最佳选择。
06 隐私的牺牲
新零售无论模式如何,目前都是以手机APP为窗口。而且可以确定的是,由于支付端的实名认证,以前你可以匿名甩钱拿东西就走人,以后就很困难了。
其实这点没必要阐述,因为大部分用户即使在意也无能为力。数字经济时代,用户的隐私如何保护也充满了争议。
07 格局未定,形象已成
阿里巴巴坐拥淘系数据,等待“盒马鲜生”模式成熟,然后快速复制到以大润发为代表的线下零售企业,完成线下零售店铺的变革。
腾讯坐拥微信、QQ两大社交数据,将会以其技术和流量,为永辉包含“超级物种”等在内近700多家线下店提供支持。也许,永辉也不会成为腾讯入股合作的唯一一家线下零售企业。
京东和沃尔玛的合作也在紧密推广。考虑到今日资本在永辉云创里的持股、腾讯在京东里的持股,今日资本对京东的支持等等,京东-沃尔玛组合纳入“腾讯-永辉大生态”的可能性并不小。
这轮新零售大潮,谁会最终胜出,目前并不能预测。从延时消费到即时消费,主力消费群体是新的画像、手机碎片化的运用是新的场景、物联网等技术支持也都在更新。
但,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全新未来,就像马云所说“大部分人是因为看见才相信,少数人是因为相信才看见”。
可以预见的是,对用户而言,腾讯越来越多的像顾问,而阿里也越来越像“爸爸”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