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股票 / 行情 概念 / 新股 / 研报 / 涨停 > 探讨:人工智能能否战胜人类?

探讨:人工智能能否战胜人类?

2017-07-12 14:49  来源:教师博览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教师博览

中信出版集团、百分点集团共同主办|圆桌论坛

主持人: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尤瓦尔·赫拉利,苏萌,以及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魏坤琳,Dr.魏,旷视(face++)创始人兼CEO印奇等四位嘉宾参加讨论!

可以说当下的人工智能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不管是人才的涌入还是资本的关注,大家来到现场无非是承认人工智能未来已来,我们听到两种不同观点,人工智能可以战胜人类吗?尤瓦尔先生是非常自信的,还有一位是洪小文博士他认为不,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将进行第一个问题,人工智能会战胜人类吗?第二个问题人工智能的来临会导致世界的剧烈分化吗?第三个问题如果未来已来我们究竟是持悲观的态度还是乐观的态度?首先亮出第一个问题,人工智能能否战胜人类呢?

尤瓦尔·赫拉利:首先要知道什么叫人工智能?能否战胜人类,这句话本身是什么意思?并不是说在科幻小说或者电影当中机器人叛乱要杀死所有人类,这个问题指的是越来越多的权力和决策,现在是掌控在人类手中,将来会越来越多地交给计算机和人工智能,这是非常有可能发生的,因为人在做决策的时候也要收集各种各样的数据,也要做计算,而且也要找到数据当中的规律,人也是会考虑这样的因素,人工智能在以这样的方式做决策的时候比人强得多,收集海量数据,找出数据中的规律,然后做出计算,人工智能在这方面比人好的多,越来越多的决策权力会从人类的手中被交到计算机和算法手中。

而且非常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我们会越来越多的看到人类和人工智能融合在一起,这不是谁反对谁、两者对决谁会赢,更有可能的是融合,使得人成为部分有机部分、部分无机的组合体。所以我想把这个问题做一个重新的表述,并非人工智能要和人类发生战争,决定输赢。更多地会是一场“婚礼”,人类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婚礼。而且我相信这场婚姻肯定会发生。

主持人: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的综合,什么样的婚姻中,是有主次、主导,不同的角色分配的。Dr. 魏也举起了一张绿纸表示人工智能一定会战胜人类。让我们非常地诧异甚至是失望。你作为最强大脑的判官,见证了那么多优秀、卓越的大脑所展示出来的人类极限,为何依旧持如此消极的观点?

魏坤琳:就是因为我们研究人类的大脑,特别是研究人类的认知,人是怎么处理信息的。所以我越来越同意尤瓦尔先生的观点——至少他的书里80%的观点我都同意。我们人脑不会在能力上像刚才洪先生展示的金字塔一样,把人类的感知、决策、创造力,我们不会摆出一个金字塔,有高下之分,我们只会把它只会看成不同的模块。而在所有的模块上面,我们都看到人工智能在超越人类。记忆不用谈了,感知力就是我们怎么看待这个世界,人工智能也在跟上,比如现在大家都在做的自动驾驶,这其实是一个感知加运动决策的问题——要快速地感知到路上的行人是怎么走的,然后做出正确地判断。这方面我们(人工智能)马上会改善。最后讲的那个是创造力,创造力在做脑科学、认知科学的人看来没有什么好神秘的,创造很多程度上是已有信息的随机组合,组合完了之后去试错,看它是不是有用、是不是可行。这方面人工智能也跟上来了。比如下围棋的时候,经常AlphaGo走出来的棋局、步数,人想都想不到。柯洁想不到,柯洁说“哎,我都想不到这一步”。这是不是创造性的一步呢?当然是了。这是它(人工智能)的创造力。我们做药物的发明,是要做很多试错的,有很多随机的组合,现在有人工智能在做。未来也会有更多有创造力的工作交给人工智能在做。未来人脑的各种功能——这些模块没有高下之分——每一个模块都会被人工智能所超越。

但是我对这个问题本身不太满意。它(人工智能)为什么要战胜人类呢?好像我们只有winner or loser。我觉得只是说——如果要清晰定义的话,只是在人脑的各种能力上,包括将来通用的AI也会出现的话,我们可以说在Inteligence上面人工智能完全可以击败人类。

主持人:我相信马云对人工智能的观点也是,为什么人工智能要战胜人类,人工智能可以去做人类做不到的事情,但是Dr.魏,难道我们引以为豪的创新、想象力,不是机器所不能达到的吗?

魏坤琳:我们想象什么东西其实都是视觉表现,我们是视觉、空间动物,绝大多数的想象思考是在这个空间里完成的,电脑也可以做到,没问题。就像如果你是蝙蝠,你靠的是声波,那你是在另外一个思维空间里想象,做它的思考。这个本身其实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人工智能也可以做到。

苏萌:我认为人工智能在很多领域已经战胜了人类,不仅仅是在围棋。我从两个角度来佐证一下为什么我认为AI最终会战胜人类。第一,AI是可叠加的;第二,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比人类快得多。

首先,我们人类的存储能力计算能力其实是不错的,可惜的是我们人脑不能像计算机那样非常有效的连接起来。所以一百万个围棋大师加在一起,总的智力并不能让围棋的棋力得到提高,因为合不到一起。而机器可以。

其次,机器的学习能力远远超过人类的学习能力,我们从小学初高中到大学才学了多么点东西。我到今天为止,也只会说英语和东北话,好多语言我都不会。而机器可以迅速学习、迅速阅读、迅速理解大量的语言文字。所以我觉得人类在未来一定战胜不了人工智能。

主持人:还是要问赫拉利教授,他们也认为人工智能一定会战胜人类,因为这两本书你全球成名,对于这些绝对同意你观点的读者你是否认为他们对你所讲的若干个故事也要有一些敬畏呢?

尤瓦尔·赫拉利: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讲一讲对于我读者的期望,我不希望我的读者仅仅接受我书中提出的观点,最重要的是我通过这几本书所提出来的问题而不是答案,而且我的书并不是预言未来会发生什么,我的书是指出了未来的不同可能性。在我的书中我竭尽所能地强调并没有什么事情是预定的,我们可以用人工智能来创建一个非常美好的社会,如果我们不小心谨慎的话也有可能创造一个非常糟糕的社会,人工智能本身不过是一个工具,问题是你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我对读者的希望是他们如何把注意力放在问题之上,而不是相信我提出的那些解答,要放在问题本身,以不同能力去探究和思考。

主持人:就和一半支持您一半不支持您一样,今天现场我们还有face++的创始人印奇,多大,80后吧,我们不太相信,为什么不太相信呢?一个很重要的观点认为算法是来自于人的,印奇你的理由呢?

印奇:很意外,我是台上唯一一个SAY NO的人。我的观点可能介于刚才尤瓦尔先生和洪小文院长之间,我有三点理由,为什么说最终人工智能不能战胜人类。

第一,是对周期的判断,因为忽略周期去谈终局往往可能都是不准确的。人工智能的发展虽然非常迅速,我和小文院长都是从业者,我们知道我们所谓的人工智能其实在,刚刚接触到人工智能,虽然有个框架,但其实是挺边界上的问题,还没有真正到人工智能最重要的内核。这就给我们人类留下了未来50年到100年足够长的时间,对技术的演进。这首先是一个长周期,在这个长的周期里,我后面有两个理由说明人工智能不会战胜人类。首先我觉得,人工智能和人类的融合和协同进化会早于人工智能达到超过人类智能的那个点——在那之前,AI+HI可能已经完成那个临界点,后面它可能更是有机的实体而不会分为你和我。如果有这么一个长的周期的话,融合发生在战胜之前。

第二,我认为技术的发展本质上只提供了possibility,技术上可能给我们指引出未来有ABC三个选项,可能最终决定人类命运的,是技术以外的因素。如果技术发展在五十年后人工智能可以达到人类的水平,今天尤瓦尔已经向全球警示人工智能可能会战胜人类,这就像一个混沌系统一样,人工智能可能因为人类的预测而发生改变。

基于以上三个观点,我觉得人工智能未来会跟人类更多是协同进化的方向。

《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教授

主持人:确实您的书里面提到了预测最有意思的地方,其实这种警示可能会改变人工智能未来和人类的关系,对于这些年轻的不喑世事的人,不相信你观点的读者您有什么话想在中国跟他们说?

尤瓦尔·赫拉利:非常好,并不是每个人都相信我的观点,这样我们才能讨论,才有更多围绕未来的自由思考,台上几位嘉宾的观点并不完全一致,但有一点是一致的——不要把人工智能想成和人类是战争、对立的关系,而是这两者之间如何融合、发展演进。我认为并不会发生机器人和人类之间的关系,我深刻的担心是人类会发生分裂——一部分成功实现和人工智能融合的人,会获得新的权力,获得人工智能带来的巨大益处,但是人类中的大多数人有可能滞后、会被甩在后面,我担心的是人类将来会分化成这样两个阶级,这样的话会带来巨大的不平等——不同的国家之间,同一个国家不同的阶层之间。

这样的不平等在此前的历史发展中出现过,19世纪由于技术革命,当人类发明了蒸汽机、火车和电力之后,当时我们看到人类当中有一部分,比方说西方国家,英格兰、德国、法国获得了更大好处,但人类当中很大一部分被甩在后面了,所以我们看到少数人类对新的技术有一种垄断地位,如果不小心,这样的情境会让我们感到非常担心。在21世纪的时候,如果少数几个国家——可能不一定是英国、法国、美国这样的,可能是中国或者韩国,如果少数几个国家垄断了新的技术,如果社会当中少数精英阶层人员垄断了这样的技术,所有的其他人被甩在了后面,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可能会被剥削、被社会所遗弃,但是我们今天有能力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为什么我到处去演讲、去宣传我的图书,是因为我想提高大家对这个问题的意识,看到问题背后可能的风险和危险。

主持人:第二个话题就是伴随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人机融合的发展,社会是否会出现阶层的分化呢?其实今天到场Dr·魏是带来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准备挑战您的。

魏坤琳:因为我们做科研的,做什么事情喜欢对事情做一个操作性定义,什么叫做无用,无用到底是道德层面上还是现实层面上定义了无用,还是所谓的数据主义?这些人在决策上没有问题,到底是哪一个层面定义了无用?

尤瓦尔·赫拉利:我用“无用”这样一个词不是说真的一点用都没有了,每个人从某种程度上讲都是很有价值的,我所谓的无用是从经济系统,政治体系角度来讲,人可能会失去他的经济价值,但是不是说所有的人我们社会当中的很多人,大部分人他们会失去他们的经济价值,这是我指的无用,它的规模非常大。比如说军队举个例子,20的时候所有的人从军事上讲都是有价值的,世界上强大的军队都是靠人海战术在打仗,作为士兵人总是有价值的,世界上大部分政府,包括纳粹政府,也要把我们普通人养得壮壮的这样他们可以替我们打仗。但是我们展望未来的时候,从军事上讲失去他的价值了,因为以后的战争,以后的军队,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他们越来越多的将会依赖复杂的技术,比如网络战争,无人机他们需要人还有机器人打仗,他们可能依赖非常专业的士兵,比如说超级士兵战士,他们不需要人海战术了,未来我们不需要大量几百万的群众进行人海战争,人对于军事这样一项行动来说就变成无用了,所以我们指的是军事无用或者经济无用。在日常经济当中某一个职业的从业者今后失去了他的军事价值,因为他的军事价值失去了,慢慢他的政治价值权力也失去了,你不需要这些人来当兵了,我要再次强调对于任何人而言,他的父母是无价的。

主持人:那Dr·魏您对赫拉利先生这样一个无用什么意思能否对我们解释一下。

魏坤琳:我是觉得他其实有三个论断,他说个人层面上无用,人类作为整体还是有用的,有一个巨大的分化(英文)出现,在一般人眼中他们可能是没有用的。这个事情在历史上发生过,欧洲的殖民者到新大陆探索的时候,当地的土著在他们眼中也是无用的,也没有经济价值,对他们来说哪些当地人倒是占了有价值的东西,比如说那些自然资源,这个历史回到这个时间点来,如果是站到殖民者角度看这个问题是一模一样的,我们中间有什么不同,或者能做什么。

尤瓦尔·赫拉利:这个比较的案例非常好,这个会比当时殖民者的情况更加的糟糕,当时欧洲在非洲殖民或者在亚洲殖民,世界上大部分地方,当地土著的人是非常有用的,至少他们可以当奴隶,可以当工人,比如你去美洲种甘蔗、香蕉、烟草,需要奴隶从美洲运过去种植,他们对于你来说是有价值的。未来为什么更糟糕?因为连奴隶都不需要你当了,所谓的无用阶层就是我不需要你给我做任何事情,你对于我来说没有任何经济价值,我甚至不需要你活着,你活着死了对于我来说没有一点关系,所以这个更加危险。

主持人:我这个是带括号的,“耸人听闻”的,未来的人类相对于人工智能而言,做奴隶的价值都没了,甚至不必存在,毕竟这是一场人类聚集的讨论,希望给自己的未来寻求希望,只有印奇你举出了红告诉我们你的理由。

印奇:我觉得所有技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带来的是shift(转移),比如马车的车夫不存在了,生产力的提升从来不会带来阶级分化,最终带来阶级分化的是生产关系,最近热的两个技术一个是人工智能,一个区块链,人工智能本身其实是非常中性,我反对的是这个问题,人工智能会不会使人类分化,人工智能的社会效应是我同意的。

主持人:我听明白了,这是反对我啊,但这就是讨论,至少人类有权利去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的真相,这样才能更幸福。苏萌老师虽然我们五位坐在台上,可是台下有很多投资家,创业者,他们认为对于商业社会是机会,对于公民社会是灾难,您的观点。

苏萌:刚才尤瓦尔先生也提到了社会分层的加剧,您是否看到了某些领域出现了巨头对于数据的垄断。

尤瓦尔·赫拉利:是的。

苏萌:上一周在AI大会上马云先生说现在谈数据垄断为时过早,尤瓦尔先生您怎么看马云的观点?

尤瓦尔·赫拉利:我认为时间系不一样,作为企业家来说五年是一个非常远的未来,他们一般想未来几个月怎么样,做企业的来说五年非常遥远,作为历史学家五年非常短暂,不同人的时间维度是不一样的,我并不是讨论五年以后出现无用的阶层,五十年之后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但是我们现在应该担心五十年之后一百年之后,你可以说还早着,我们还有时间,以后的事情跟我没关系,但这恰恰是我们社会危险所在,这样一个听上去很危险很吓人的局面,我们恰恰需要重视它今天采取行动,或许未来二三十年可以防止这种情况,而不是说二三十年离我们很远不用考虑。我有一个孩子六岁了他现在在学校,可能三十年之后他就业究竟怎么样你还是要去关心的吧,还是要关心六岁的小孩上学之后应该去学哪一些内容,任何一个家里有正要上学的孩子的家庭都有这个问题。

魏坤琳:今天都谈到时间尺度问题,人的认知有一个缺陷,我们经常低估长时间尺度的发展,我们会高估短时间长度的发展,让我们的儿孙们在下一代中间,无论是?(英文)上面还是生活上面有更加的学习性和灵活性。

主持人:尤瓦尔先生对于您刚才坚信的会产生分化如何实现更可能的公平您在书里面没有阐述,能不能在现场做观点分享,如果您成为那1%的神人,99%无用的人您希望他们得到什么样的对待?

尤瓦尔·赫拉利:我们有力量为99%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因为我们有技术能够给他们提供吃的喝的教育医疗等等,我并不是那么的悲观,说未来99%的无用阶层连饭都吃不上了我不是说这个,我们资源是有的,问题是在于动机动力,这1%的人有没有动力为这99%的人创造很好的生活,这就需要全球的协调一个单一的国家不足以解决这个问题,不同的国家之间会有分化,有的国家会从人工智能当中大大的获益,他们会成为更加繁荣的国家,更加富裕的国家,其他国家会被远远的甩在后面,所以我们的问题不是在于那1%的人会不会照顾那99%的人,或者是我书里面讲的无用阶层,而是怎么样在全球范围内管理和协调这个问题,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几乎现在所有的经济都是建立在廉价劳动力的基础之上,很多社会比如说孟加拉国越南他们做纺织业,依赖廉价的劳动力去生存,今天他们的孩子,怎么样在教育系统当中为未来人工智能出现做好准备,如果像孟加拉国这样的国家未来三十年当中我们不需要你们的劳动了,不需要你们做鞋子衣服了,怎么办?他们的孩子能不能适应人工智能的到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国际间的合作,协调。我们现在担心的是我们世界这样一个现状特别是像川普这样的人当了总统,还有脱欧这些,离我们以后的协调越来越远了,这是我们担心的,人工智能需要全球合作而我们没有办法全球合作。

主持人:赫拉利先生没有给出直接的回答,但是您最后那句话说现在全球正在反全球化,越来越民族主义,您的观点是“dangerous”,是危险的。至少说明您对大众的福祉还是有期待的、很关切的。说明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商业问题、人文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伴随着四位的分享,就要进入第三轮的投票了。这轮投票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您是会成为神人还是99%无用的人,第二您到底用什么心态去研究未来的变化。让我们亮出问题——第三个问题是,对于人类的未来您是更乐观还是更悲观?绿色代表更乐观,红色代表更悲观,请亮出您的选择。谢谢。哇,这么犹豫。这就是人类,就像洪小文博士说的一样不乖,他可以挑战规则和算法,于是很多人都举起了两种颜色——我既乐观,也悲观,取决于我未来会成为谁。赫拉利博士,请您来讲一讲为什么这样投?

尤瓦尔·赫拉利:如果来看一下人类的历史,我们确实有很多乐观的理由也有很多悲观的理由。比如说,上一轮的技术革命,当中有核武器,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很多人有这种担心,核武器被发明出来而且当时全世界处于冷战当中,会不会用了核武器导致人类的毁灭。结果这种情况没有发生,人类勇敢地迎接了这个挑战,设法避免了核战争,而且有了核武器之后全世界的暴力水平大幅度下降了,所以今天我们看到世界上的暴力事件,比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少,今天有更多的人是死于吃得太多而不是死于人类之间的暴力事件。这样的历史又给了我们很多乐观的理由,也就是人工智能的挑战我们也能够去化解。另外一方面迄今为止我们也有一些反面的案例,人类失败的案例,比方说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也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现象,迄今为止我们应对这个问题的技术是非常差的,我们的气候和生态系统在快速地恶化,至少迄今为止人类做得还不够,没有能够预防这个糟糕局面的发生,这就是我们的悲观。我认为,人类是既有可能做出明智的决策也有可能做出非常不明智的决策,我们预先不能够预判,这就是我说我为什么既乐观又悲观。

主持人:台上嘉宾有人是悲观的吗?Dr.魏是两张纸都举起来了,是典型的中国中庸之道。有悲观的吗?都是乐观的。说明我们今天的讨论也是在乐观的基础上探究未来的进化。

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们论坛也接近了尾声,在最后,我想问您一个相当敏感的问题,您来自以色列,作为一个杰出的犹太人的代表,一个杰出的历史学家,在整本书的观点中您阐述的是人类因为善于编造故事所以有了这个世界,而且伴随着故事的发展人会变成神人,而且神人会很接近上帝的样子。那,您本人相信上帝吗?

尤瓦尔·赫拉利:这并不是敏感的问题,这是非常简单的问题,绝对是否定的,没有。给我更多影响的是佛祖而不是圣经,我认为圣经是一个强有力的故事,但只不过是故事,是人发明出来的故事,就像哈利波特,但并不是世界的真相。

主持人:您的第一本书《人类简史》讲了人类的过去,第二本书《未来简史》讲了人类的未来,那您的第三本书会写什么?

尤瓦尔·赫拉利:经常有人问我这个问题,可能是现在了。讲了过去了,讲了未来了,就剩现在了。(原标题:人工智能能否战胜人类?

  推荐阅读>>>


  工信部: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


  人工智能渗透衣食住行 投资者看好AI爆发


  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人工智能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