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静许久的无人机行业,近日因为接连出现“黑飞”事件而频频登上热搜。对此,国家民航局5月16日宣布,民用无人机将实行实名登记注册,6月1日正式对质量250克以上的无人机实施实名登记注册,同时建立无人机登记数据共享和查询制度,实现与无人机运行云平台的实时关联。
与“黑飞”事件关注度升温形成对比的是,在初创期的泡沫渐褪后,无人机产业出现“降温”和大面积洗牌,从去年底至今,国内外无人机企业倒闭、裁员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今年年初,无人机企业Lily因未能如期送出众筹时承诺的新品,宣布倒闭。全球排名前三的无人机制造商Parrot也遭遇了发展瓶颈,面临裁员。
一些数据也显示,无人机市场已然“退烧”:2016年的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有100多家无人机厂商参与,而到了2017年,参展企业不足40家;在资本层面,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无人机行业只有5500万美元的融资额度,这个数字在2015年同期则是1.34亿美元。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无人机业内人士了解到,在供需失衡,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不少无人机企业正加速转型步伐、找准自身市场定位,在技术研发、渠道合作方面下功夫,深挖行业细分市场,寻找“新空域”。
据记者了解,在安防领域,需要关注的是无人机在寒冷、高温、雨雪、大风环境的适应能力、快速响应能力及分级指挥能力;在物流等应用场景,更关注无人机载重能力等;这就需要无人机企业找准差异化市场定位,切中不同客户群体的痛点,集中资源研发更专业的功能和更精细的应用。
业内普遍认为,未来的诸如农林植保、安防市场与电力巡检等无人机行业级市场是一片新的蓝海。郭力的看法则有些不同,他认为,比如农林植保就现阶段而言难以说是蓝海,因为已有几百上千家企业涌入,并已有相应的诸多产品和服务,行业技术也有待进一步成熟,目前仍处于重运营轻产品的阶段,但是农林植保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不排除未来会有新的市场格局出现。
曾在Google总部工作五年、现任云启资本执行董事陈昱,目前正专注于技术驱动领域的投资。在他看来,安防领域是几大行业应用里相对蓝海的领域。此外,云启资本也会持续对行业无人机其他应用的布局,如植保、管线巡检、物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