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估值就输在了起跑线上”,这是最近市场流传颇广的一句戏言。确实,在经济转型的初期,市场预期的不明朗难免造成旧有估值体系的重构。但是,作为衡量投资安全边际的重要手段,估值仍不应被理性的投资者所忽视。
从今年以来行业板块的估值变迁看,在显着的结构分化中,有近半数的行业板块已经逐渐显现出了相对的估值吸引力,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存在“估值-股价”剪刀差的行业:一是部分行业今年估值提升的速度明显慢于股价提升的速度,显示业绩增长对当前股价存在较强支撑;二是部分行业的估值下行幅度明显大于股价下行幅度,显示投资者对相关行业股票的预期过度悲观,其中或隐含着价值投资者最喜爱的低估机会。
整体估值下行结构分化显着
今年以来,A股市场整体表现低迷,主要表现为市场层面的股价下行,以及基本面上业绩增速的整体下降。在股价和业绩双降的背景下,整体市场的市盈率也出现了下降。统计显示,全部A股整体市盈率(TTM)与年初相比下降了9%。这说明在预期不佳的情况下,市场整体估值中枢出现了明显下移。
但是,在整体估值下行的背景下,行业估值的结构性变动却如火如荼地开展。截至目前,在22个申万一级行业板块中(剔除掉综合(行情 专区)行业),有11个行业的市盈率今年以来出现了提升。其中,电子、信息设备、黑色金属三大行业板块的市盈率较年初的提升幅度都超过了50%,分别达到82%、78%和68%,而信息服务、机械(行情 专区)设备的整体估值提升幅度也超过了40%。与之相比较,另外11个行业板块则出现了明显的估值下行。其中,轻工制造、公用事业(行情 专区)、交通运输整体市盈率较年初下降幅度最大,基本都处于30%附近。
从本质上看,估值反映的是市场资金对不同品种的偏好,强烈看好的行业板块其估值水平势必水涨船高,而那些被资金“抛弃”的品种则难免处于估值下行通道中。从今年以来行业板块的估值变动看,电子、信息设备等新兴行业估值的大幅提升,与交通运输等传统周期性行业估值的明显下行,确实体现出了转型期投资者的偏好。
两类板块进入估值“安全带”
在估值强烈分化的背后,投资者的疑问也开始出现——是不是估值已经难以成为投资的重要考量指标?毕竟,目前投资新兴产业股票的投资者已经很少谈及估值,而传统周期行业较低的估值水平也很难激发资金的参与兴趣。
对此,分析人士认为,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投资指标,估值的指导意义毋庸置疑,只不过在当前A股市场环境中,投资者更应动态关注估值的高低。具体而言,应该将估值变动与股价变动结合起来进行观察。比如,采掘行业当前整体估值只有12倍,处于市场较低水平,似乎提示了一定的投资机会。但从其估值与股价变动的比较来看,今年以来该板块股价下行了19.36%,而市盈率下降了15.27%,估值下行速度慢于股价下行速度,说明该板块今年以来出现了明显的业绩下滑,这也意味着该板块当前较低的估值水平并不具备基本面的支撑,因此难以提供安全边际。
顺着上述思路,分析人士认为可以从估值与股价变动的比较中,寻找出两类具备更高安全边际的行业股票。
一方面,信息服务、医药(行情 专区)生物、家用电器等行业,虽然其市盈率今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其估值提升的速度明显慢于股价提升的速度,显示相关行业今年基本面景气度较高,业绩在一定程度上平滑了估值压力。这意味着,上述市场当前明显偏爱的行业板块的估值提升具备较稳定的基本面支撑,尽管当短期估值过度走高时,其股价难免出现回落,但回落中的机会更值得关注,特别是对于成长股投资者来说更应引起重视。
另一方面,轻工制造、公用事业、交通运输、房地产(行情 专区)等传统周期性行业,今年以来的市盈率出现了明显大幅下行,但反观其股价表现,或者实现上涨,或者跌幅有限,显示此类行业实际的基本面明显好于市场的悲观预期。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预期差的产生意味着投资机会的来临。由此看,部分传统周期性行业板块虽然当前不被市场认同,但潜在投资价值已经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