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新兴市场资本外逃危机持续发酵。阿根廷、土耳其、南非、印度等国央行先后加息,以抑制通胀和应对危机。2月12日,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宏观研究中心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运行持悲观态度,管清友解释,主要是跟过去十年相比,但这在转型升级时期,也是正常的。目前经济有三个风险点:外部是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QE)退出、内部存在债务风险和产能过剩。如果处置不好,年内有可能爆发局部信用违约事件。 正如大家所担忧的,一边是数字上的财富升腾,一边是全面资金饥渴,“钱荒”与“钱洪”共处一国。产能过剩,但僵尸企业无法退出市场;金融结构单一,国有金融机构占据主导;资源价格没有涵盖环境和社会成本,要素价格无法优化资源流向。总量和结构的矛盾是结果,这正是转型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网友们关心的今年会不会有钱荒的问题,管清友说,这要看怎么定义钱荒。监管层肯定是竭力避免去年6月和12月出现的流动性紧张。但是在利率总体维持高位的情况下,一旦政策滞后或处置不当,也有可能重演去年的钱荒。今年的货币政策还是稳健,不松不紧,走一步看一步。但总体而言,偏紧。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还是13%,跟去年的目标一样,同时利率又很难降下来。但对于不同时间段,松紧不一样。目前恰恰处于央行态度的缓和期、政策空档期。环比看是偏松的,但是不要期望再有4万亿那样的宽松了。
最后,管清友总结,微观改革是长期的,宏观政策是短期的。在今后一个时期,宏观和微观总会存在这个期限错配问题。改革很值得关注,不要低估改革的中长期作用,也不要高估改革的短期效果,更不要拿着长期的事来证明短期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