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基金 公募 / 私募 / 理财 / 信托 / 排行 > 公募基金今年首现人才回流

公募基金今年首现人才回流

2017-05-03 16:30  来源:未知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未知

    《金证券》记者梳理了自4月份以来的公募基金人员变动发现,近一个月来“因个人原因离职”的公募基金经理数量占总体人员变动公告的20%左右。

  在离职的基金经理中,目前大部分并没有明确的去向,坊间传言,许多公募基金经理离职后,在公募基金之间流动较多。

  “有了前车之鉴以及血泪教训后,目前公募基金经理自主创业办私募的都会很谨慎,不会轻易奔私。”一位基金行业内部人士对《金证券》记者表示,私募只要做砸一两个产品,很容易把招牌给毁了,如此行情之下,很难东山再起,更多的则是一蹶不振。

  基金公司增聘人才“双保险 ”

  尽管公募“私奔”的人数锐减,但随着新基金公司数量的锐增,公募基金互相之间的流动很大。为了防止人才流失,许多基金公司进行了人才储备。

  《金证券》记者统计了解到,自4月以来,有41家基金公司发布了增聘基金经理的人员变动公告,占基金经理变更总数的75%左右(另有5%左右的基金经理“因工作原因调整”).

  记者注意到,有许多基金产品经过增聘后,共同管理的基金经理数量达到三四人。如,华泰柏瑞增聘盛豪后,共同管理同一只基金的基金经理还有杨景涵和罗远航;东方多策略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增聘黄诺楠后,共同管理同一只基金的还有徐昀君和朱晓栋两人;民生加银鑫瑞债券基金增聘彭云峰后,共同管理同一只基金的还有李慧鹏和柳世庆等。

  上述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告诉《金证券》记者,之所以增聘人才增加,与基金公司储备人才、稳定队伍有很大的关系。

  “增聘的基金经理,大多数是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更熟悉公司的企业文化。”该人士说,增聘基金经理,也是给基金上个“保险”,免得独一无二的基金经理撂挑子,新的基金经理措手不及。

  部分公司设60天“反悔期”

  《金证券》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那些曾经投奔私募、券商的基金经理、研究员以及营销人员的回流案例开始增加,其中不乏此前的明星基金经理。

  一位刚刚“回归公募战线”的营销总监在接受《金证券》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重回公募基金,是因为私募真的太累了。”他透露,2015年行情最火的时候,他跟着一位明星基金经理私奔下海了,明星经理自己创立了私募基金,而他就成了“经理人”。为了节约成本,“经理人”啥都得干,产品设计、报备、营销、风控、后台管理等,不像公募,有整个团队作战。

  “当年我们四个一起奔私的同事,如今三个回来了。”该人士对《金证券》

  “这或许代表公募基金业吸引力开始增大。”上述基金公司内部认为,对于投资者来说,回流基金经理具备更多的投资经验,业绩保障度会有所提升。

  而公募基金公司对于人才的回流也采取了“敞开怀抱”的态度,许多基金公司甚至特设了“离职人员60天反悔期”。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人力负责人在接受《金证券》记者采访时表示,“做生不如做熟,在公司工作过,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工作的操作流程都熟悉,离职的员工能够再回来,说明是对公司的信任。我们欢迎。”


标签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