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资新规发布已满百天,相比于传统的定向增发,可转债因受限较少而备受市场瞩目。新规发行以来,可转债一级市场发行预案井喷。但今年发行的多只可转债上市以来却一路走低,逼近或跌破发行价,机构认为,长期来看转债的配置价值正逐渐浮现。
可转债发行预案井喷
2月17日,证监会修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以下简称“217再融资新规”),其中对上市公司定增融资的实施增加了三个主要限制条件:设定18个月的时间间隔、限定再融资发行股份数量不得超过总股本的20%、明确定价基准日为非公开发行期的首日。但以发行可转债融资的,却不受此期限限制。
不难发现,今年以来已有五十余家上市公司发布可转债预案,其中也不乏终止定增方案,并改换可转债发行募资的案例,券商人士对记者介绍到,小康股份、兄弟科技、亚太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均以可转债发行取代了原有的定增方案。
业内人士表示,再融资的这种转变,符合监管层对于避免“定增套利”的初衷,同时,也有助于扩大可转债市场容量,丰富可转债品种,有利于可转债市场的完善和发展。
中信证券固收分析师余经纬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17再融资新规”之后,一级市场转债预案明显井喷。“217再融资新规”之前转债预案仅有13支,规模700亿元左右,新规之后,新转债预案总规模接近千亿元。诸多公司主动选择可转债进行再融资,或者中止定增改为转债融资,这一趋势十分明显。
余经纬指出,再融资新规为转债市场注入了较大的增量,这一预案规模历史上从未有过,预计短期内这一趋势还将持续,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公司选择发行可转债融资。
记者发现,这五十余家上市公司的可转债发行方案,大多数才刚刚通过股东大会甚至是停留在董事会预案的阶段,通过证监会审核的预案仍是极少数。但是近两周获得证监会受理的可转债预案支数快速上升,预计审核速度将会加快,在今年四季度有望迎来上会的高峰期。
记者注意到,在四月分骆驼转债发行上市后,可转债的发行貌似停滞了。对此,华创证券固收分析师王文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与上市公司年报转股分红有关。上市公司在发行可转债后,如果推出转股分红方案,需要对转股价进行相应调整。以久其软件为例,在4月11日就已获得证监会,但在年报中推出了10转3送0.3元的方案,王文欢指出,分红送转是可转债5月份发行放缓的原因之一,6月之后可转债的发行有望再度加快。
多只转债上市后一路走低
尽管一级市场发行预案数目不断增加,今年以来,可转债二级市场的表现却差强人意。
以光大转债这只备受市场关注的大盘转债为例,上市以来价格一路走低,有资讯显示,5月9日盘中还一度跌破发行价。记者发现,在今年发行上市的可转债当中,破发的不在少数,永东转债和山高EB近日也一度跌破发行价。
华创证券固收分析师王文欢认为,转债破发背后的原因有三,一是A股市场的持续走弱,二是债市的深度回调,三是转债市场供给量的潜在增加。在股债双双调整的背景下,兼具股、债特性的可转债显然无法独善其身,相比之下,中证转债指数自2月17日以来的累计跌幅仍小于上证指数累计跌幅。
王文欢对记者表示,今年很多转债的打新收益普遍不乐观,一些转债发行上市的多只可转债上市后持续低迷,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投资者参与打新的积极性,另外,由于大部分转债打新额度都存在5000万的上限,也导致了机构投资者参与打新的绝对收益相当有限。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对可转债市场来说,在股债市场调整的背景下,再融资新规带来了潜在供给,二级市场也承压调整;但从长远来看,供给的增加和品种的丰富,会促进转债市场的完善和健康发展。
中信证券余经纬认为,光大银行300亿可转债启动以及多只可转债预案密集发布,使存量市场遭遇较大的供给冲击,转债市场开始震荡走跌,个券估值进一步主动压缩。但在个券估值压缩的同时,可转债市场的“性价比”却在悄然提升。
可转债的机会来了吗?
多位接受采访的分析师表示,当前可转债已经具备一定的“债底价值”,长期配置机会隐现。所谓的债底价值,就是不考虑可转债的转股功能,仅计算债券本息的贴现值。记者了解到,部分公募基金也正在计划发行新的转债基金,而此前一季度转债基金的发行已经停滞,如果二季度有新的转债基金发行,可转债二级市场的人气也有望提升。
同时,这些机构也对记者指出,尽管可转债长期配置已经出现,但转债基金大规模入场的可能性很小。目前转债的“债底价值”支撑作用还不是特别强,机构的入场意愿和动机还不是特别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