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发现账户里有迷你基金,该如何应对?这类基金若转型会变成怎么样?是否存在“黑马逆袭”的可能?本期理财工作室就针对迷你基金给你支招。先给您提个醒:投资者若遭遇迷你基金,需要格外谨慎,尽量还是关注规模正常的基金;迷你基金出现“黑马”的概率非常低。
现状及成因——60只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多因素导致需要仔细分析
究竟现在有多少只迷你基金?根据相关规定,若基金资产净值连续低于5000万元,管理人需要在定期报告中披露或者出具解决方案,按照5000万以下规模来定义“迷你基金”,截至二季度末,符合条件的基金数量有260只,占全部基金比例大约6%。
从基金类型来看,迷你基金基本涵盖了所有类型的产品,债券类和混合类基金是迷你化的“重灾区”。究竟是何种原因使得这些基金沦为迷你基金?总体来看,成为迷你基金的原因很多,不同的情况需要不同的对待。
第一是产品设计的原因,有些基金公司盲目跟风同业创新基金,但基础市场环境的变化,一些“跟风”型产品带有鲜明的投资局限或认知缺陷,会给日后的投资带来各种各样的困难,造成一批基金逐步“迷你”。此外,也存在一些产品设计独特的品种,遭遇政策变化、市场不振等影响,也使得两三年业绩平平,渐渐沦为迷你基金,如一些风格明显的主题型、行业指数型基金。
第二则是基金业绩的原因,一些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的主动性投资管理能力存在问题,业绩排名长期落后,从而导致基金成为迷你基金,对于这类情况投资者最好要选择“用脚投票”。
第三是基金营销能力原因,有些业绩较好的基金越涨越遭遇赎回,基金持续营销难跟上,导致规模较小,不过这种情况出现并不多;更多见的是近两年设立的机构定制类基金,单一机构占比较高,一些产品在成立之后某个时间点突然遭遇巨额赎回,规模从数亿乃至数十亿元猛跌至几千万或者几十万情况较多,基金公司倾向于清盘处理,投资者没必要跟随。
“通常规模并不应该成为投资者赎回该基金的主要因素,除了上述小微规模的潜在风险较为显著的情况,投资者需要回避。”上海证券分析师李颖表示,其他情况下,投资者更应该关注基金产品本身的情况做出投资决策。如果是因为基金长期投资业绩不佳致使规模萎缩,投资者可以酌情考虑更换投资能力评价更突出的产品。如果因为基金是行业主题产品,在当下没有相契合的行业主题机会的情况下,因缺乏短期资金关注而规模萎缩,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市场判断,选择更换投资标的或者是继续持有。
李颖建议,历史上,也出现过规模濒临清盘的行业主题迷你基金迎来结构性行情后,规模持续增长的情况;以及部分基金产品因为特殊的市场定位,如风险控制策略等,不被市场广泛认知,规模逐步迷你化;部分小型基金公司旗下也有产品投资业绩持续出众,但是受到销售力量的限制,规模平平。因此,投资者应主要避开规模过小同时叠加机构持有集中、临近清盘、基金经理变动频繁等因素的基金,对规模过小的基金不用弃之如敝屣,更应从基金的长期业绩、产品特色等角度进行分析。
审核转型方向 注意清盘风险
根据规定,若基金公司旗下迷你基金数量超过10只,将被暂停申报新基金;同类型迷你基金超过3只,也会被暂停申报同类型基金产品。受此影响,基金公司更为积极解决迷你基金问题,而主要的方向是转型和清盘。手中基金要转型,持有人该怎么办?
据业内人士分析,基金转型是指调整产品的整体设计,使其符合未来的市场投资需求,程序上,基金公司需要重新设计出新的投资理念、策略,修改基金契约,召开持有人大会等。投资者必须明确一点,转型也不意味着基金业绩就会变好,基金规模就会提升。
李颖表示,当基金规模过小,尤其当长期低于5000万元时,转型是一个相对较好的方案。因为转型能够保持基金运作持续性,有利于基金公司降低重新发行产品的成本。历史上基金转型,既有方向不变、被动变主动,也有投资方向有较大改变的情况。通常而言,一只基金规模过小往往是因为需求过于细分、历史业绩不佳、定位不清晰等原因,转型的方向应向需求更广的方向转换和更能发挥公司实力的方向转换,使得基金能够获得更好的管理资源和更广泛投资者的关注。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迷你基金转型,投资者需要把它当成新基金来分析,若看好转型投资方向,则可以继续持有,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此前迷你基金本身就是因为管理上出现问题,那么转型后也不会改变太多。而对于避免迷你基金清盘而迎合市场的转型要尤其警惕。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