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过万就能超过80%的同龄人?这是现在网上很流行的一种说法,用于衡量年轻人的收入。
分歧在于,尽管一些网友认为月入过万是有钱的象征,另一些网友却认为这只能代表你刚刚步入中产阶级。
甚至于,有帝都、魔都的网友表示:月入过万仅仅是生存的基准线。
对此,一位名叫“人生资本论”的达人,用数据对比的方式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月入过万算什么水平,主要和所居住的城市有关。
以北京和成都两个城市为例,将一个人活下来最基本的开销——吃、住提出来进行计算。
假设你能接受的上下班通勤时间为40分钟,排除平房、地下室、奇怪的隔断等简陋住房,在北京的朝阳门地区附近上班的小东,可以选择的地方有青年路、劲松、东四十条、车公庄等地。
比如在劲松附近租一个旧而不破的小区,跟朋友合租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平均下来每人2250元,房间的面积算上阳台大概13平米左右,已经算是性价比较高的住房了。
那么在成都的小西呢?同等位置,在冠城广场的写字楼上班,不费力的可以在沙湾找了一套房和同事合租,700元每月轻松拿下。
在吃这方面,假设两人都是单身,基本都在外面吃饭,以沙县小吃为例,在某众点评上,北京最贵的沙县小吃人均30元,而朝阳门的沙县小吃人均20元,都是一份鸭腿饭的价格。但在成都,沙县小吃最高人均13元,也是一份鸭腿饭。
根据某众点评显示的商家信息,北京市吃一顿火锅的人均大致在100元左右,成都市消费一顿火锅人均在50元左右;北京市看一场电影人均在60元左右,成都市看一场电影人均在30元左右。
如果把剩下的钱都用于市内的吃喝玩乐,比如看电影涮火锅,那么小东和小西在分别剩下4300元2470元的情况下,享受到的生活几乎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在一线城市北京月入一万的生活水平,约等于二线城市成都月入五千。
对于这个衡量标准,网友们是这么看的:
▍财主579459089:
我在五线城市月净收入五千,我也没有存到两千块钱,我们这里的生活水平一点也不低哦!
▍131*****08:
在北京才一万工资,哪来的底气说出来……
▍财主773594000:
我在成都税后收入18000,但在北京明显无法拿到36000。房子另说了,13年二环内不到8000买的80多㎡套二,要是在北京估计得等第18代子孙了吧
▍我也理财:
不能这样分析,核心的差距在于房价,医疗资源,教育资源。至于吃,其实城市都一样。
▍爱吃鳕鱼的猫猫:
不能只顾吃,以后孩子在北京考大学容易还是二三线城市考大学容易?
你又是怎么看的呢?
另外,为什么年轻人喜欢待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呢?
参考答案如下:
在一线大城市,机会多,资源广,相对公平。不像小地方依赖于暧昧的人情关系,在大城市努力奋斗,靠能力打下江山的人比比皆是。很多网友反映,大城市会更加包容、自由以及冷漠,但这种冷漠让人舒心。因为你是什么人,城市不关心。你想去做谁,城市也不阻碍。
还有很多网友反映,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能更直面的见识全世界的文化。比如大英博物馆的宝贝巡展,全国也只有北京这一站。
根据本文中的案例,如果把钱花在北京之外的地方,万元人民币就显示出其威力。
这样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回老家、旅游等事件中。其中回老家一项,不难让人们想起那些进城打工却把钱寄给老家供弟弟上学的民工们、利用城市收入差补贴家用的白领们。
有些网友有时称自己为码农、新媒体民工,其实并非自嘲,而是事实。高工资相对来说攒钱容易,比如想去巴厘岛晒太阳,连机票酒店购物,花费万元左右,在北京月入过万的只要咬咬牙攒钱两个月,就可以飞往心中的旅行圣地。
从理财的角度来看,待在一线城市的理由似乎更容易理解了。
每月结余4300元和2470元的理财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假设小东和小西分别把一年的结余攒下来理财,我们按照年化6%的收益来计算,那么两人一年后的这部分资产分别为54696元和31429元,差距会越拉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