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证监会关于“通道业务”的表态引发热议,作为通道工具之一的信托再受关注。
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信托业规模已经跨入20万亿。不过业内人士直言,不应单纯看信托资产规模,应注意到新增规模中主动管理类信托较少。数据显示,2016年信托业新增规模中有约74%来自于被动管理类业务。
信托通道业务受到关注,一方面在于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另一方面在于被部分机构用作规避监管的手段,也正因如此通道业务规模在不同的监管体系下可能呈现出“跷跷板”现象。
一般而言,当证监会体系下的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受到严监管时,银监会体系下的信托规模通常会呈现快速增长,因此本次证监会表态是否对信托业构成利好也值得关注。
不过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未来这一“跷跷板”现象或难以持续。中建投信托北京投行部总经理袁路认为,未来统一监管是大趋势,“证监会严格监管可能对信托没有什么影响。”
另有业内人士认为,证监会延续了去年以来对通道业务的严监管态势并未变化,去年信托通道业务的快速增长主要与基金子公司面临资本约束、规定银行理财投非标只能对接信托等实际利好因素有关。
新增事务管理类占比95%
目前“通道业务”并没有统一的规定。业内普遍理解为,资产和资金“两头在外”的业务。“比如银行通过单一资金信托给项目贷款,资金、项目均来自于银行,这就是标准的通道业务。”一家中型信托公司高管称。
该高管进一步表示,一些集合类信托项目也可能是通道业务。“根据相关规定,保险资金只能投集合,比如1亿规模信托产品,9900万资金来自保险资金,然后关联方出资100万,这是集合信托,但本质上仍然是一个通道业务。”
目前通道业务规模并没有专门的统计口径。不过事务管理类信托、被动管理信托均为观察口径。
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末信托资产规模为20.22万亿元,相比2015年增长3.92万亿元;同时2016年末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为10.07万亿元,相比2015年规模增长3.76万亿元,增长近六成。这意味着2016年新增规模中95%均为事务管理类。
据了解,事务管理类信托业务包括资产证券化、配资、家族信托、消费信托等诸多内容。“通道业务与事务管理类信托并不等同,不过两者之间有较多重叠,原因之一在于,事务管理类风险计提系数低,通道业务大多被划分至事务管理类信托。”华融信托研究员袁吉伟称。
另外一个观察口径在68家信托公司年报中。百瑞信托统计显示,2016年68家信托公司共新增实收信托财产规模为12.46万亿,增长率为38.42%。不过新增规模中主动管理类信托较少,在全部新增信托规模中的占比仅为26.11%,这也意味着,2016年信托业新增规模中有约74%都来自被动管理类业务。
“2016年信托业规模增速很高主要由于通道业务大幅增长,新增主动管理类信托业务反而有所下降,从而导致信托项目净利润都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百瑞信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员李永辉称,“由此可见,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仍有待提高,传统业务模式的转型仍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