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基金业协会”)公示了第十一批106家失联私募机构名单,平安信托在列。
对此,平安信托回应称,已于2016年8月确定私募基金管理人资质注销,并表示不会影响存续的证券类信托产品。
虽然平安信托注销了私募资质,但公开数据显示,平安信托全资子公司在基金业协会备案了大量私募产品。
除了借道子公司外,信托公司本身的私募属性也令业内对上述资质颇为困惑。信托本就可以发行私募产品,如证券类信托等,私募管理人资质究竟对信托展业有多大帮助?
截至目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在基金业协会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栏中,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信托公司已减少2家(其中尚未包含平安信托,其显示状态为“失联”),且仍有14家公司未有正在管理的产品;另外,即便有备案产品的28家信托公司,对这一资质的利用率也不高,多家仅备案一款产品。
证券类信托产品不受影响
“(注销资质)本质上对信托没什么影响,但万一基金业协会公告"某某信托公司被注销了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那么不懂行的人理解起来就成了一个负面消息。”早在2016年初,一位华东地区信托人士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达了这一担忧。
日前这一担忧成为事实。1月13日,基金业协会公示的第十一批106家失联名单中便包含了平安信托。
对此平安信托方面回应称,并不属于“失联”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我司已于2016年8月接到基金业协会正式通知,确定该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已注销。”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平安信托于2015年9月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但直至该资格注销之时,并未使用过该管理人资格备案和发行私募基金产品。
平安信托方面还表示,已存续的证券类信托产品正常运行,不受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基金管理人资格注销的影响。
在平安信托注销私募资质背后,平安信托旗下全资子公司平安财富理财管理有限公司,备案了多款私募产品。据基金业协会网站数据显示,备案包括平安财富海盛慧品2号私募投资基金、平安财富-国银租赁港股IPO项目等60多只基金产品。
除平安财富理财管理有限公司外,当前中融鼎新、兴业国信、中信锦绣资本等多家信托子公司项下均有多只私募基金备案。
除借道子公司渠道发行基金产品外,另一值得关注的问题是,私募基金管理人资质究竟能给信托公司带来什么,毕竟信托本就是私募属性。有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就牌照而言,信托牌照本身就是跨全市场的,因此很多业务通过信托牌照去做,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私募基金和信托产品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投资者人数、监管、投资方向等方面。具体而言,投资者人数方面,单个信托计划的自然人不得超过50人,金额300万元以上不受限制;而私募基金300万以下小额认购的自然人而言,私募证券基金无50人上限限制,不过合格投资者累计不得超过200人。
在监管方面,信托产品为成立前向银监部门报告;而私募基金受中国证监会、基金业协会监管,实行事后备案制,因为在备案完成后才可开立证券市场交易账户,因此只有在备案通过后,才可实际投资运作。
另外在投资标的方面,证券类信托产品通常仅投资于股票、债券、基金、股指期货等金融品种;而私募基金投资范围在某种程度上相对宽泛,投资限制较少。
私募管理人资质利用率不高
早在2016年2月,基金业协会发文称,自公告发布之日(2016年02月05日)起,已进行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满12个月的,需在2016年5月1日前备案首只私募基金产品;不满12个月的,则需在2016年8月1日备案首只产品,否则将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因此,市场预期2016年8月1日后将有大量信托公司被注销登记。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彼时44家信托公司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均被保留,其中还包括18家没有正式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信托公司。
需要说明的是,彼时公告称,在2016年8月1日前已补提法律意见书申请或提交首只私募基金产品备案申请、正在办理过程中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协会将适当顺延办理时间。
不过这仍旧无法解释44家信托公司私募资质全数保留这一疑问。业内人士称,信托公司本身受银监会监管较为严格,可能基金业协会进行产品备案的尺度上,对信托相对宽松一些。
不过,目前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的信托公司已悄然减少至42家,相较此前的44家减少2家。在这42家信托公司中,14家没有备案私募产品。需要说明的是,在这42家名单中到平安信托仍然在列,不过被标记为异常机构。
从产品备案情况来看,当前信托公司私募基金管理人资质的利用率普遍不高。除华润信托、民生信托、外贸信托外,在当前已有备案产品的28家信托公司中,产品数量普遍在3只左右,仅备案一只产品的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