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基金 / 公募 / 私募 / 理财 信托 / 排行 > 当前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可能被过高估计

当前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可能被过高估计

2017-05-26 16:22  来源:证券日报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证券日报

新年一月份全国信贷投放总量数据很快就要出炉,是否破万的争论也将就此平息。无论最终信贷数据如何,可以肯定的是,一月份全国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总量不太可能重现2009年同期天量的情形。进而言之,当前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可能被过高估计。

"早投放、早受益"是近几年来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时间安排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根据现行会计制度对当期经营利润确认的原则,以及金融机构激励与当期利润相挂钩的制度安排,尽早投放,可以最大程度锁定当期的经营利润,符合金融机构经营管理层的短期最大利益。但显而易见,这并不符合金融机构自身稳健经营的内在要求。事实上,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与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期限安排上存在"错配"。

即使金融机构经营管理层依然存在"早投放、早受益"的冲动以及尽力做大信贷规模的主观愿望,应该看到,这种主观愿望也会受到客观因素的严重制约。首先,风险顾虑将会抑制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冲动。在现行制度下,不良贷款出现,有关责任人将会被终生追责。即使可以免责,中间过程的相互扯皮、审查也会让人焦头烂额,影响到绩效兑现。第二,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受到宏观经济面制约。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存在顺周期特点,在经济下行背景下,不能对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过高估计。第三,流动性也会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2011年,全国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存款9.63万亿元,同比少增2.29万亿元。特别是在国际收支形势变化导致外汇占款减少的情况下,流动性生成机制出现重大变化,由此也会降低金融机构流动性来源的稳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抑制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能力。

当然,是否会出现金融机构"惜贷"的情况,现在尚难判断。不过,金融机构"惜贷"情形在我国并不是新鲜事物。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前,金融机构普遍存在"惜贷"情形。当时背景是监管当局严控不良率。随着对金融风险顾虑的加重,今年金融机构会不会出现"惜贷",对此目前尚难做出明确的判断;如果真的出现"惜贷",也不会让人感到意外。

金融机构顺周期经营行为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目的存在背离。特别是在维持企业正常经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方面,需要金融机构信贷的支持。如果切断信贷资金来源,则企业经营将面临困境,金融风险也将浮出水面,并可能会有连锁反应。这又涉及到个体理性但群体无理性的合成谬误。综合来看,需要密切观察经济运行态势,对政策进行动态预调微调。若出现金融机构惜贷情况,需要高度关注,并及时应对。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