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府为什么拼命印钞票?
归根结底还是美国在印。
美国拼命量化宽松,如果中国不印,就是傻子。所以中国明知道印多了钞票会通货膨胀,也要拼命印,而且印得比美国更厉害。
二、多印的人民币怎么办?
美金是全球硬通货,多印了,全世界人民帮着一起稀释,一起承担美国的通货膨胀,这叫通货输出。
中国也想学美国,让人民币变成硬通货,或者有限范围比如东亚的硬通货,可惜美国绝对不会同意。
因此,在以前,多印的人民币只有一条路:在国内通货膨胀。(而以后,随着我国一带一路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这些多印的人民币也将像美国一样让全世界人民一起帮着稀释——这就是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的真正目的)
三、严重的通货膨胀后果是什么?
参考1949年的金圆券,还有1989年的事情。
严重的通货膨胀后果肯定是政府垮台。因此,可以有适度的通货膨胀,但是不会坐视恶性通货膨胀。
四、如何处理严重的通货膨胀?
政府的处理方法,就是挖一个超大的坑,把钱囤积在里面,不让它流动,这样多余的钱就不会进入民生市场,对粮食等基本生活用品形成冲击。
这就是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一直在做的事情。
房价一直在涨,囤积了大量超发的货币。
五、房价恶性上涨的后果是什么?
房价恶性上涨,结果就是大多数人买不起房子,后果也很严重,可能导致群体事件和政局不稳,因此,房价可以涨,但是不能恶性上涨。
政府必须对涨幅有所控制,同时加强保障房建设。
让最穷的人,最有革命性的人,在郊区有个小房子住,免得他们起来闹事。
六、如果房市崩溃,下跌一半甚至更多,后果是什么?
后果就是银行呆账急剧增加,银行面临破产。
同时有很多行业倒掉,或者凋敝,造成失业增加,税收减少,这是政府更不能接受的。
所以,房价可以下跌,但必须在政府可以接受的幅度内。
七、关于房产税
大家都知道,卖地财政给政府带来了滚滚财源。但土地一旦卖光,就不会有后继收入了。
因此,必须找到一个替代的财源来填充政府的收入。这就是房产税。
所以,房产税的推出,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只是时间早晚了,不可更改。之所以迟迟不出来,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压力太大,来自既得利益者们的压力。
但等他们认清形势,出完货之后,这把刀子就会放到老百姓的脖子上。
八、政府会放弃房地产业作为支柱行业吗?
不会。
看看城镇化,在不远的将来,将有数以亿计的农民搬进城镇居住。
房子从哪里来?还不是靠开发商建房子。
再仔细看看各地的大开发商,以上海为例,50大开发商里面,有七成是国有或者政府背景的开发商。
政府不可能放弃他们。
九、政府调控的目的是什么?
上面可以得出推论,调控的目的,既不是为了让房价上涨,更不是为了让房价下跌。
目的是为了挖更大的坑,储蓄更多的货币,免得货币泛滥造成通货膨胀,后果不堪设想。
十、为什么通过交易环节征重税,而不是持有环节交税?
因为在持有环节交税,就会造成大量抛盘,严重的甚至造成市场崩溃。所以要在交易环节征税。
交易环节征税,以及限购的目的,就是让交易减少,但又不妨碍真正地刚需购买第一套房子。
打个比方,市场上本来有100套房子,每套1万块,那么市场上顶多需要100万的资金就行了,后来,新建了200套房子,每套房子的价格变成了10万块,如果这300套房子全部进入市场交易,就需要3000万的资金,需要银行提供这么多资金,会造成进一步的通货膨胀压力。
所以现在政府调控的思路,就是尽量冻结交易,把钱变成凝固的水泥,握在老百姓手里,变成纸上财富,不能轻易套现。
十一、房价取决于什么?
房价是涨是跌,并不取决于政府的调控,而是取决于人民币对美元的走势。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所以大量外资就涌进中国,由于强制结汇,所以政府就被迫发行更多人民币,形成通货膨胀压力。如果美元走强,人民币开始贬值,那么外资涌出中国,人行被迫收回人民币,将储备的美元还给外资企业,流出中国,于是通货膨胀压力减小,市场上人民币减少,房价就下跌。
所以,房价的涨跌基本上取决于人民币美金的走势。从过去几年的人民币走势图和房价上涨图来看,两者惊人地重合。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财经365( www.caijing365.com )为了满足广大投资者们的阅读需求,特推出名家课堂栏目,让投资者们更加深度了解股票市场知识,: 我们为什么要做超短? 第一:我们不知太远的将来会发
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IPO企业以自己所特有的经营方式发展至今,每家都有其独特之处,虽然不可避免的也会存在不足和缺憾,但这也是成长道路中不可避免的,毕竟登陆资本市场仅仅是企业
iPhone的力量很强大,以至于它能在一些你观察不到的层面和地方产生你意想不到的效果。十年来,iPhone已经改变了手机、苹果、世界和你我。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疏堵结合”的思路,完善法律规制体系,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创新集成监管手段,有效防范非法集资问题发生,让民间借贷“阳光化”,让民间资金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