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超预期后,当前实体经济增速有温和放缓之势。
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的经济蓝皮书春季号指出,根据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模型预测,2017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我国GDP增长率分别为6.9%、6.7%、6.6%、6.5%,呈现稳中微降的发展趋势。
如何让“L型”的经济走势更加平稳?多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表示,目前最需要的政策加持有三方面:继续减税降费,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推进放管服改革,降低融资成本,拉动民间投资;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尤其是关键领域的改革寻求突破,并处理好稳增长与去杠杆的关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王军告诉第一财经,在当前货币政策效应有限的背景下,财政政策的空间很大,将发挥主要作用。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5500亿元新增减税降费举措已于近期相继实施,未来将对进一步减轻企业成本负担发挥作用。
多项数据出现回调
作为先行指数之一,4月份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2%,低于上月0.6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PMI增速回落主因是市场供需增速均有所放缓,高耗能行业景气度降至收缩区间,受国内外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和部分行业供求关系变化等影响,价格指数明显回落,进出口扩张速度也有所放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4月份PMI指数仍然在50%的荣枯线以上,表明经济企稳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
除PMI外,1~3月份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8.3%,比1~2月份回落3.2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利润增长23.8%,增速比1~2月份回落7.7个百分点;4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4月发电耗煤增速为14.3%,比3月明显下降;4月上旬全国粗钢产量增速3.8%,也低于3月份。
市场预测,4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也将有所回落,价格拉动作用将明显减弱。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计,4月PPI环比涨幅由正转负,同比涨幅在6.3%到6.9%之间,比上个月显著回落。随着企业补库存周期逐渐走弱,叠加翘尾因素下降的影响,未来PPI涨势可能继续放缓。
申万宏源宏观的一份报告预计,4月工业生产将有所放缓,投资增速小幅回落至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在汽车的影响下放缓至10.2%。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继续维持低位,PPI则将出现较明显回落。进出口增速自高位有所回落,但仍保持较快增长。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债券分析师姜超撰文分析称,制造业PMI下滑、发电耗煤增速下降、商品价格下跌,意味着4月工业利润增速将明显下滑,经济短期高点已现。
企业成本仍有下降空间
既然全年经济走势“前高后低”是大概率事件,如何通过施政以降低这一概率,考验管理层的智慧。
在利润增速将明显下滑的预期下,如何减轻企业成本负担尤其重要。王军表示,财政政策需要更加有效,一方面要优化支出结构,盘活地方政府存量资金,另一方面要继续减费降税,推动个税改革,同时要发挥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作用拉动投资。
万博研究院新供给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哲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最应该重视的政策首先是减税降费,任何一个经济的税率接近“临界税率”之后,都会对经济产生压制作用,适当减税降费有利于短期释放供给潜力,创造有效需求。
李克强总理今年3月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要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如今,5500亿元的新增减税降费举措已于近期相继出台实施。
3月份,财政部先后公布了《关于取消、调整部分政府性基金有关政策的通知》《关于清理规范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政策的通知》,从4月1日起,取消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和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取消或停征41项中央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扩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免征范围,设置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标准上限。将商标注册收费标准降低50%。
4月底到5月初,财政部又先后公布了5份通知,简化增值税税率,将13%的增值税税率并为11%;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至75%;对创投企业、个人投资者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给予所得额的优惠政策等。
财政部表示,今年出台的减税措施到位后,加上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今年前4个月翘尾减收,预计全年减轻各类市场主体税负3800多亿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52元,比上年下降0.1元。2017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同比减少0.28元。未来,在新增减税降费举措的催化下,企业成本仍有不小的下降空间。
拉动民间投资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拉动民间投资来降低经济对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的依赖,这需要政府在财税政策、产业政策等各方面加以扶持。
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民间投资达到了57313亿元,增长7.7%,比1~2月份加快1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1%。
章俊认为,政府希望通过PPP来引导民间投资参与到基建投资中,但效果不明显,主要还是因为基建投资的回报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大,对融资成本较高的民间资本吸引力不大。
刘哲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十分重要。按照2016年11.6万亿的税收收入和70万亿的企业信贷总额计算,其直接影响是相同比例减税的将近3倍。
刘哲表示,在企业补库存的周期因素和去产能政策因素的作用下,民间投资的企业家预期已明显改善,应抓住这个宝贵的预期稳定期,进一步放开民营资本准入门槛。比如,落实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有序放开民间资本对教育、交通服务业、金融等关键领域准入,不仅民间投资会增加,这些基础服务的竞争也会提升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最终会促进行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推进“放管服”改革,破除垄断和行政管制,也是短期提升经济增长率有效的政策工具。刘哲表示,放松行政管制可能会动既得利益者的“奶酪”,但有利于让要素能够自由进入有效供给不足的领域,引导新供给的形成和扩张,增加有效供给,进而创造并满足有效需求。
平衡去杠杆与稳增长
上个月召开的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取得新突破,着力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包括投融资体制改革、价格改革、国企国资改革、市场体系改革、财税金融改革等。
在价格改革方面,加快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完善输配电、天然气、医疗服务等重点领域价格形成机制。在国企国资改革方面,推动“1+N”文件落地见效,加快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大力推进电力、油气、盐业等重点行业改革,持续夯实市场经济微观基础。
国企混改近期明显提速,尤其是军工、民航、通信三大行业,推进力度超预期。目前,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一批试点的9家企业方案已基本批复;第二批10家试点企业名单拟近期批复,预计年内将取得阶段性进展;第三批试点也着手启动了遴选工作。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诚撰文分析,随着垄断领域央企率先破题,将“以点带面”式地带动其他关键性领域国企混改,最终扩散至全行业。可以预见,2017年国企混改将会在数量、层级及深度等方面寻求更大突破。
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表示,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章俊表示,目前来看中央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决心很大,但这对实体经济融资也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在经济增长重新回落的时候,可能会加大经济下行的压力。
处理好去杠杆与稳增长的关系尤为关键。章俊表示,鉴于目前中央政府的债务负担率和赤字率依然较低,在通过去杠杆来推动经济转型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财政支出的力度来为经济托底。虽然这在短期内会导致中央政府的债务负担明显上升,但可以有效避免非政府部门去杠杆过程中的硬着陆风险。
姜超表示,在监管文件密集出台、金融去杠杆持续趋严的大背景下,一季度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着重提出要“确保不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向市场释放出维稳信号。而这也显示出监管部门温和去杠杆的政策主基调,以及“严监管+守底线”的政策意图。未来监管政策的实施可能将不会出现“硬着陆”,而是温和推进、逐步实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我国其他地区在顶层设计、合作内容、平台打造、合作机制等方面,可以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借鉴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经验做法,共同迈进高铁联盟新时代。
改革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带动地方政府发展理念的转变,重点考核领导干部在落实经济社会改革举措、提供社会民生服务等方面的工作,相应提高相关指标的比重。引导地方政府更多提供
无惧经济数据短期波动,要将精力放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将关键环节做细做实,激发经济活力。
监管只是防范金融危机的手段。鉴于管控成本不断递增,当今各主要经济体既要通过前瞻性研究,保持敏锐的金融直觉以提高对金融危机的早期预警能力,更要在对经济与金融体系全面体检
资本市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资本市场这一局部环境优化离不开经济环境这个整体及其各个构成要素。促进资本市场建设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必须兼顾经济基础、金融发展及制度与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