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傍晚,经济学家韩志国再次更新微博,这是他对一份网传其与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会谈观点总结的回应。
近日,韩志国因对中国股市监管发表诸多看法,诸如“小心股灾5.0”“股市不能大跃进”“市场的监管取向是否顾及投资者利益”等看法均引起强烈反响。5月24日,据多名微博大V发布的韩志国朋友圈显示,证监会主席刘士余邀其共进午餐系统阐述对股市和监管的意见。那么,究竟存不存在股市大跃进?近期以来的监管风暴是否真的“任性偏执”?对于上述问题,新京报将刊发一系列市场人士及学者对当前资本市场的改革文章,以供参建。
谈IPO
新股发行是对“价值投资”的一次倒逼
“证监会已核发新股455只,一级市场筹资近3000亿元,表面上是在消除新股排队的”堰塞湖“,但实际上是把”堰塞湖“由场外转移到了场内。”经济学家韩志国近日微博再次引爆朋友圈,称新股发行形成恶性循环,股市内在机理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大破坏,市场已完全丧失财富效应导致投资者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
然而,果真如此吗?从盘面上看少数绩优股并没有因为市场的暴跌而跟随下跌,相反却走出上涨行情,其他次新股、题材概念股、垃圾股则在持续暴跌。投资者要避免成为待宰羔羊,就应狠心抛弃没有多少内在价值的题材概念股、垃圾股、次新股,甚至必要时可放弃新股申购。然而,投资者基于重燃一波行情的投机心理,或让他们难以割舍价格高估个股。
此前,上市公司数量屈指可数,上市资格奇货可居、壳价值不菲,垃圾股、题材概念股估值较高,一些大股东本来没有为社会做出多少贡献,却可通过高抛套现大发横财;新股保持持续供应,降低了壳价值,未来垃圾股大股东可从股市套现,抽血量也大为降低,未必全是坏事。
笔者以为,上市绝非少数企业可以独享的特权,只要拟上市企业在上市材料中没有虚假信息披露,就没有理由不让它发行上市。至于投资者是否认可,那是投资者自己的事情。当前,市场投机惯性巨大,一些投资者对二级市场几倍市盈率的老股嗤之以鼻,非得打破头申购22.99倍市盈率的新股,甚至在新股上市多个涨停板之后仍然敢于以上百倍市盈率的高价抢入投机。但这些次新股泡沫在大小限解禁之后露出原形,大小限原始股成本甚至只有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几十分之一,即使暴跌90%,它们仍有套现动机。
巴菲特曾说过,“如果你没有持有一种股票十年的准备,那么连十分钟都不要持有”,A股投资者如果按照这种思路选股投资,又怎会被近阶段的市场暴跌所烦恼?买入一些物有所值的股票,有的股息率甚至比债券还高,可任凭市场波澜起伏;相比一些垃圾股今天涨停明天跌停、投资者到头来一场空,投资绩优股即使十天涨一毛钱,感觉也是妙不可言。即便按庸俗的投机观点来看,现在绩优股吃香,投资者又为何不尽快改为投机有价值的绩优股,没有必要在垃圾股投机这棵树上吊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炒高的白马股就不需警惕风险。
不过,对目前新股的大量上市也有值得完善的地方。
首先,是要确保拟上市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性。目前一些新股刚上市业绩就变脸,部分是因为企业业绩受季节波动性等影响,但也不排除个别企业存在财务造假可能。目前对IPO在审企业有财务核查制度,建议加大核查力度。
其次,按照排队时间先后上市并不科学,理应让好企业、愿意为投资者让利的企业率先发行上市。为此应建立拟上市企业之间的竞争机制,让其通过公平竞争来争取投资者的垂青认购。对新股上市节奏也要把控,要适当顾及市场和投资者承受力。
其三,要追究造假上市责任。严格贯彻落实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若有造假上市,由发行人回购首次公开发行的全部新股,控股股东购回已转让的原限售股份。造假上市致使投资者在证券交易中遭受损失的,控股股东、实控人、董监高等应依法赔偿投资者损失。
其四,要畅通退市渠道。现在一年有数百家公司上市,一年退市的却没有几家,股市自然吃不消。为此应完善退市制度,提高退市率,可考虑采用末位淘汰制,以之前五年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排名,末尾5%的强制退市。毕竟,提高退市率这一步迟早要迈出去,如此也是在倒逼投资者未雨绸缪,现在就离垃圾股、问题股远远的,等退市时再去找监管层没有用,毕竟股票投资风险自负,可不是说着玩的。□熊锦秋(财经评论人)
谈监管
呼吁“叫停新股”,究竟在诉求什么?
5月23日,一篇《经济学家韩志国建议中纪委叫停新股发行,并调查证监会在新股发行中的以权谋私行为》的文章被纷纷转发。文章认为,以每周10只的速度狂发新股,给市场造成巨大冲击,为未来留下重大隐患,但证监会置市场强烈质疑于不顾,并且接连祭出一系列光怪陆离监管举措,使得市场无所适从。同日,创业板指报收1758.23点,下跌1.67%。尽管指数并未创出近期新低,但很多个股股价已创新低。
股票下跌就要“叫停新股发行”,显然是不值一驳的“谬论”。不过,透过问题看本质,埋藏在这一呼吁谬论的背后,人们究竟在诉求着什么?
前不久,新华社发文呼吁,“不能发生处置风险的风险”,央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先后也表态:“切实防止处置风险的风险”,安抚市场对监管政策所造成的“误解”。
事实上,金融去杠杆、挤泡沫,规范金融市场于金融安全、金融风险防控有利,这是各界共识。在曾经的“金融大繁荣”时期,高杠杆、金融市场乱象积聚了较高风险,如果不提前对风险进行适度释放,极有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
因而,无论是证监会近期对资管通道业务“痛下杀手”,还是银监会对理财等委外业务进行“密集整治”,或是保监会对险资脱离实际、盲目“举牌”并购等保险市场乱象“重拳出击”,都存在一定必要性。
事实上,金融监管不是该不该的问题,而是来得太晚了一些,毕竟金融风险点积弊已久,释放也非朝夕。然而,金融监管不能造成金融市场“大起大落”,监管的节奏和处置的方式应该顾及市场担忧。
“一行三会”在作答“防控金融风险”这一大课题时,颇有“竞争式监管”的味道,一行三会几乎同时发力,新账旧账一起算,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金融乱象”一一整治。韩志国在文章中称“一年多来,共发行新股并上市445家”,监管部门的发新股速度令市场短时间内承压过大,也确有值得商榷之处。
欲速则不达,金融去杠杆等监管政策几乎都提到了“服务实体经济”,但或事与愿违。根据民生策略估算,截至5月23日,跌破股票质押警戒线的市值规模接近3000亿(只包含2016年以来的股权质押,假设折价率四折,警戒线150%),同日跌破警戒线个股平均跌幅5%,在警戒线价格附近的个股出现大批跌停。仍在警戒线以上,但是距离警戒线不到1块钱的市值规模高达3500亿左右。
监管部门认为这是市场过度反应,毕竟从每个监管政策来看并无不妥。以银监会为例,正如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局长肖远企所说,“这些制度、规定、要求过去都有,散落在不同的办法、文件里,这次是系统地归类、系统地重申。”
事实上,这源于金融领域的“合成谬误”与“动物精神”。由于金融行业之间关联度高,金融机构的风险具有较强传染性、放大性、内在脆弱性,加上信息不对称,“市场信心”会导致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诸如股灾、银行挤兑风波往往就是因“信心不足”对预期的影响导致问题放大所致。
金融监管也是如此,就单个政策而言并无不妥,但经过“合成”后,问题放大、传染由此便可能引发不小的宏观波动,并导致“处置风险的风险”。
不过,“呼吁中纪委叫停新股”的“谬论”也是一种市场诉求,监管者需要对这种“谬论”加以正视,比如注重对既往风险的缓慢释放,释放方式则应从宏观审慎监管的思维出发,避免“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统筹协调监管的时间强度和跨度。毕竟,资本市场的“大起大落”于实体经济乃至宏观经济运行都是一个不小风险。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财经365( www.caijing365.com )为了满足广大投资者们的阅读需求,特推出名家课堂栏目,让投资者们更加深度了解股票市场知识,: 我们为什么要做超短? 第一:我们不知太远的将来会发
在本周二直播中,我们做了一个调查,闲置资金所经历的四个时期:积累期、投资期、复制期、稳健期,你现在正处于哪个时期? 其中,只有4%的朋友处于稳健期,在收租金,创投分红
黄金期货市场资料图 财经365( www.caijing365.com )一个信息及时全面的财经资讯类网站为您提供 黄金期货 基础知识相关资讯: 对于投资黄金期货的投资者们来说,知道黄金期货市场在全
在美联储政策声明即将出炉前夕,市场缺乏明确交易线索,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宣布缩表计划。特朗普在联合国讲话中再度威慑朝鲜,称金正恩在自取灭亡。提醒投资者关注相关市场
应充分理解中央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回归特色小镇建设的基本价值,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主体的关系,客观看待房地产企业投资特色小镇行为,建立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