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名家 / 投稿专栏 课堂 / 热点 / 视频 / 战略 > 官媒:银证保强化监管并非打压市场

官媒:银证保强化监管并非打压市场

2017-06-06 13:49  来源:券.商.中.国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券.商.中.国

 端午假期前最后一个工作日,证监会就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有关股东减持股份行为发布了新规定。此次制度完善指向扰乱股市的集中、大幅、无序减持行为,对市场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出针对性安排。减持制度的修改完善,让近期出台的一系列金融业监管举措又添上令人关注的一笔。

  监管在不断强化,这是近来金融市场各方的共同感受。这样的变化本在情理之中,金融监管,顾名思义,就是要突出监管“主业”,在风险防控上耳聪目明,确保金融系统良性运转。然而,实践中,如何把握监管和发展的关系,却是一个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

  我国金融业发展时间并不长,真正的跨越式发展是近十几年内实现的。在2003年确立的监管格局下,银证保“三会”监管的对象,是各自分工领域内的金融机构,各监管部门事实上就成为行业主管者,担当起各自所监管领域的“大家长”角色。尤其是市场发展初期,金融机构羽翼未丰,投资者也不够成熟,市场内生发展动力还不足,各监管部门或多或少身兼本行业发展和监管的双重职能。可以说,我国金融业能短期内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与相关部门的推动促进作用密不可分。

  但金融业已是今非昔比,对监管的期望和要求自然也大不相同。这十几年来,金融机构种类、数量等快速增长,各细分行业的金融资产规模打着滚往上翻,更重要的是,金融市场的主动发展意识大增,机构创新能力也已经很强,很多时候走在了监管前面。客观看,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积极变化,可其中也蕴含了一些不能忽视的风险。随着金融混业经营活动不断增加,机构的交叉业务和跨业交易行为越来越多,其中还有一些以创新之名开发了长链条、跨行业、跨市场、结构复杂的产品,各类“通道业务”流行,此外冒出了五花八门的“类金融”业务,这既容易引发交叉性风险传递,也可能导致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滞留,造成资金“脱实向虚”。从监管角度看,各类监管空白和监管套利空间的出现,对金融管理提出新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部门凝聚监管合力,补齐监管短板,及时消除金融风险点,是形势所需、必要之举,对经济发展全局具有关键性意义。

  有人认为,金融市场敏感性强,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掀起大波澜,强化监管会抑制金融业发展。显然,这样的看法存在误解,强化监管的目的,并不是要打压市场,而是意在化解金融业快速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隐患,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形成金融发展和监管的强大合力。

  媒体:金融去杠杆要堵更要疏
  经验表明,金融去杠杆既需要堵住资金的高风险流向,更需要将金融体系的流动性疏导进实体经济。唯有如此,才能在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降低金融风险,真正维护金融安全。

  过去几年,我国曾数次严堵资金流动。2011年对农信社倒票行为的清查,2013年的“钱荒”,2015年的股市去杠杆,以及最近的债市去杠杆,均是监管部门为抑制金融杠杆而采取的紧缩政策。然而,数次“严堵”总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在金融体系内部催生了新的高风险资金流动通道,引发了新的问题。

  堵之所以总也堵不住,是因为我国金融体系内部存在大量可贷资金,是金融杠杆的源头。可贷资金简单来说就是银行体系可以用来放贷的资金。可贷资金产生于实体经济的储蓄,而并非如很多人所误解的那样来自央行的货币创造。我国国民储蓄率接近40%,是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平均水平的两倍。高储蓄格局下,企业和居民将其所获贷款的相当大部分存回了银行,形成了可贷资金的沉淀。相反,如果经济中的储蓄率很低,那么就算央行想超发货币,也会马上因为发行的货币被企业和居民快速花出去,从而导致通胀水平的快速上行,反过来对货币扩张形成制约。

  规模庞大且还在快速增长的可贷资金,有配置出去的客观需求。因为债权型融资在我国社会融资总量中占比超过90%,所以可贷资金配置的主要方向只能是债权型资产,我国杠杆率因而不断攀升。可见,要降低我国经济与金融体系中的杠杆率,治本之策只有两条:第一,推进消费转型,降低全社会储蓄率,从源头上减少杠杆资金的来源;第二,大力发展股权型融资,降低债权型融资在金融体系中的占比。但这二者涉及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结构转型,尽管相关政策一直在推进,但短期内难以看到显著变化。

  在可贷资金仍大量存在的背景下,试图通过阻塞资金通路来去杠杆,就像是在河流上筑坝,能堵得了一时,但堵不了一世。而且,堵住了现有的流动渠道,反而会让资金蔓延到其它地方,形成新的通道。过去几年里,当信贷被严控后,资金就转而借道影子银行流动。影子银行受控后,资金就向股票市场集中。股市去杠杆而形成异常波动后,资金又大量流向债市,推高了债市杠杆率。而最近,当债市融资因为去杠杆而萎缩后,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大幅攀升,影子银行死灰复燃。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金融去杠杆行动中,只堵不疏难以奏效。各方需要认识到我国可贷资金大量存在的客观现实,认可可贷资金资产配置的合理需求,认清杠杆上升的必然性。金融监管政策需要开正门、堵后门。一方面,疏通信贷投放渠道,将可贷资金导入实体经济;另一方面,加强对影子银行、金融过度加杠杆等高风险业务的监管,抑制风险在这些领域的积聚。只有两手同时抓,疏堵结合,才能达成维护金融安全之目标

标签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