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解开A股IPO的死结?】
目前的市场体制,是一个既无法扼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又无法保护投资者利益制度缺失格局。企业IPO与上市后财务造假基本是死结癌症,无法治愈与解开。
截止2016年底,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超过3300家,2017年以来以每周10家的发行速度IPO,在如此之快的新股扩容下,保证上市公司质量,确保其财报等信息真实透明完整基本谈不上。主要原因在于,IPO审批以及上市后的监督机制存在大问题,即:基本由证监会系统独自审批与事后监督。面对这么庞大的上市公司,即使把证监会累死,把证监会主席忙死,也无论如何不能保证上市公司质量与不做假造假。这就是死穴所在。
深层次原因是,A股市场已经形成一个上市圈钱的极坏氛围。让所有上市公司扪心自问,哪一家上市公司的目的纯洁?不都是为了上市圈钱后溜之大吉吗?有一家公司是为了改善内部治理机制与结构而上市的吗?没有!
一边是造假横行无忌,上市不岀满月就亏损;另一边是IPO突飞猛进,上市后继续造假欺瞒投资者。这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越造假越上市,上市越多造假越多。A股成了连赌场都不如的造假者的藏污纳垢之地。最终买单的,只能是手无寸铁的普通投资者。
以监管部门一己之力监管的体制,绝对是一木难支。这种体制在每一个环节都对造假者敞开大门,造假者都基本上可以畅通无阻。这不是说证监会人员不能干、没本事,也不是说证监会主席没能力;根子是这个体制造就的,谁干都会如此,都会是无解的死结。
如果监管部门能够保证上市公司质量、能够保证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都是全面、真实、完整、透明,对投资者有100%的参考价值,出了问题能给投资者足够的补偿,能让造假者付出惨重代价,那就可以实行注册制而不必再进行审批。如果监管部门保证不了这些,那就退一步,如果能够保证上市后及时发现造假的公司,或在已经上市公司存在造假的,及时查处,勒令退市,同时启动损害赔偿。如果监管部门还做不到,那就再退一步,不妨将监管监督的权力放给社会与市场试试。
此前,笔者建议引进浑水等民间资本的做空机构,现在建议建立投资者自我保护与监督机制。即:投资者自愿成立机构,专司在股市里打假业务。这类机构实行公司化运作,收入来源有两个渠道:一是打假成功后的赔偿金,二是与做空机构联手,从做空回报中分成。中国A股中这么多公司做假,保证“生意”非常兴隆。在强大利益驱动下,这类机构绝对有股市打假的积极性与利益驱动的无穷动力。当然,也绝对会让A股造假公司闻风丧胆。
在这种情况下,监管部门只要根据民间等机构的监督事实,组织查处即可,基本与美国证监会差不多。这就会形成一个官方、民间、媒体“三位一体”的全方位A股监督体系,让上市造假公司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这就会彻底击碎企图上市圈钱者的美梦。如果浑水做空机构、投资者自保自监机构虚构事实,肆意做空上市公司,甚至违法违纪、罔顾事实构陷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反诉索赔即可。这是一个依法为之的反向监督机制,有了这样的依法相互监督与制约,才能形成一个长久性的良性循环机制!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货基虽然受限,但首批公募FOF基金已开闸,发展得好,也可以与货基一样的逻辑,低风险品种完全可以做傻瓜型配置,嵌套在余额宝、理财通等某一生活场景内。
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IPO企业以自己所特有的经营方式发展至今,每家都有其独特之处,虽然不可避免的也会存在不足和缺憾,但这也是成长道路中不可避免的,毕竟登陆资本市场仅仅是企业
虽然目前iPhone X还是这个季节最火爆的话题,但是不知道在即将到来的全民全面屏时代,苹果手机这样的盛世还能维持多久。
等待当然不是无休无止,但对于无数中途放弃的投资人来说,放弃的一刻,就是失败的一刻;而对于更多没有中途放弃的投资人来说,他们在无意中实践了两条投资的真谛
针对金砖国家间的贸易摩擦,尝试成立“金砖国家贸易救济共同基金”,各国按各自贸易份额出资,主要用于金砖五国内部贸易争端和纠纷的防治和解决贸易争端裁决中被判为受损国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