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历史,或许站在任何一个新周期的门槛上,我们都会面对众说纷纭,判断与结论截然对立也并不稀奇。中国经济已经连续8个季度运行在6%-7%的增长区间,多项宏观指标足可佐证,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
不过,这正在宣告着新周期的降临吗?决策层显然对此持审慎态度。8月26日,人民日报要闻版刊发署名“金里伦”的文章,认为应该“取势”、“明道”而后“精术”,提出对经济新周期的讨论“不能打乱仗”——这很容易让人想起过去两年屡屡在关键时点针对经济大势发言的“权威人士”。这篇文章延续7月下旬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基调,即“要站在经济长周期和结构优化升级的角度,把握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话里话外,对新周期的研判不言自明。
我们以为这种审慎自有道理。值得玩味的是,无论新周期的坚定信仰者、持保留意见者或者坚决的反对者,似乎都将目光投注于供给出清,区别在于他们是否相信中国正在完成一轮市场驱动的供给出清,由此,他们对需求复苏的可持续性所做的判断也相去甚远。我们无意在这个时点给哪一方投赞成票,但我们认为,换一个视角和切口,或许可以对新周期的讨论提供一些不同的佐证。
我们注意到,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民间投资同比增速为6.9%,比1-6月略有回落。一方面可见民间投资增速虽然回稳,但并不稳定;另一方面,其增速仍然低于整体投资增速和国有投资。民间投资在投资中的占比超过60%,当我们讨论新周期的时候,民间投资是否进入新增长区间,投资结构有没有出现趋势性改善,信号所指恐怕也值得深究。
从历史数据看,2015年前的十年间,民间投资在投资中占比一直保持上升态势,从不到50%一路攀升,最高至64.2%。此后与经济新常态同频共振,民间投资增速与整体投资同步下降,即使如此,民间投资增速通常也要高出整体投资增速2-3个百分点。拐点出现在2016年,民间投资月度增速首次低于整体投资增速和国有投资,当年七八月,民间投资增速急速下滑,民间投资与国有投资的增速差距一度拉大到20个基点。决策部门连续出台扶持与鼓励措施,方才扭转大势。
如果将2016年前的投资格局视为合理,是否可以认为,民间投资还没有恢复到增长的常态?目前民间投资增速仍然持续低于全部投资和国有投资。民间投资占投资比重则降至60.7%。在对新周期的研判与讨论中,这样的信号不应该被忽视——中国经济中最活跃的因子仍未表现出更为进取的姿态,甚至还没有跑回到原本的位置上。
过去两年半的时间,在相对平稳的经济大局之下,民间投资的增长曲线讲述的中国故事虽然更多波折,却也值得被更多倾听。没有民间投资新角色的新周期无可想象。我们猜测,这也是决策层之所以审慎的原因之一。
不过我们确信,民间投资会找回原属于自己的世界,在经济引擎切换中扮演更为关键的角色。一个理由是,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在这个领域民间投资显然表现得更为活跃。即使在另外一些领域,民间投资结构也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一个例子是,五年前,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民间投资规模不过6000亿元,2017年这是可以预期的2万亿市场,依然保持着20%以上的增长。(原标题:评论:放下新周期之争,倾听民间投资讲述的中国故事)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下一篇:应予严管互联网金融
对民间投资的忽视、歧视等,就暴露出金融从业人员的知识及能力的不足,支持民间投资,亟须解决金融人才问题,当前,已经具备了解决的条件,是解决的最佳时机。
今年年初时候,经济学家曾经对中国的经济复苏又过较高的期望。政策性银行将大量资金注入地方投资项目,商业银行也大开水喉(大到央行要派人进行窗口指导)。PPP基建投资大量上
今年年初时候,经济学家曾经对中国的经济复苏又过较高的期望。政策性银行将大量资金注入地方投资项目,商业银行也大开水喉(大到央行要派人进行窗口指导)。PPP基建投资大量上
随着各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PPP立法问题备受关注。财政部条法司副司长周劲松日前透露,PPP立法进程正在抓紧推进。目前,已完成PPP条例初稿,近期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