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尽管“归国潮”已非新鲜事,但在讲究团队合作、科研环境的大科学时代背景下,顶级人才“集体回归”,并到一个二线城市创业,显得弥足珍贵。这也再次引发我国各大城市该如何吸引人才,打造人才高地的讨论。
近日,“八剑下哈佛,共聚科学岛”的“归国潮”事件引起极大反响——8位哈佛博士后留学人员集体回国,共聚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中心)所在地合肥科学岛,锻造“国之重器”的佳话。
近期,引进人才话题热度不低,吸引人才的城市也不再是传统人才高地北上广深,成都、杭州等新一线城市引才优势突出、政策扶持力度更大。近年来,北上广深要么以一些限制措施控制人口,要么高房价、高生活成本筑起无形屏障;同时,产业向内地转移,国家有意打造更多区域中心或枢纽城市;另外,各大城市主政者对新兴产业扶持力度更大;而且,近年来大城市与非一线城市薪酬差距缩小,但非一线城市低房价、低生活成本优势突出。因此,各类人才涌入这些城市的趋势非常明显。
数据显示,2014~2016年,热点城市中成都、重庆、天津、武汉、长沙、杭州人口增量都高于京沪两地,上海人口甚至是负增长。一份调研报告显示,2017年应届毕业生签约新一线城市比例与北上广深持平,但希望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高达37.5%,高于一线城市29.9%的水平。从流入数据看,部分新一线城市更是不逊一线,电商之都的杭州人才流入率高达11.78%,成为“领跑者”。
近期,第一财经旗下“新一线城市研究所”评出15个新一线城市,基本上都出台了人才新政。除降低落户门槛(甚至“零门槛”)外,利用一线城市高房价、高生活成本挤出人才的大好时机,这些城市主政者都拿出了购房补贴或优惠的利器,“以房引人”可谓“让天下英才为我所用”的杀手锏。
确实,高成本是创新的大敌。由于高房价、高生活成本,近年来大量初创类科技公司开始从“硅谷”所在地旧金山南部的圣何塞,溢出到北部的西雅图和奥斯汀(被称为“硅滩”)。
深圳之所以被称为“创新之都”,与香港高房价导致企业北上创业有关,如大疆科技、大族激光、顺丰等。目前,深圳也遭受高成本、高房价困境,近年来有部分科技公司离开深圳。
有人说,吸引人才的关键是就业机会和创业环境。在创业基础、软硬件环境上,一线城市优于新一线城市,后者很难吸引人才。这是片面的。吸引人才,首先应满足其基本诉求,如“住有所居、居者有其屋”。而且,在生活成本高涨、未来不确定性支出增加的大城市,如果无法拥有房子、拥有房子附属的归属感、扎根感,人才自我价值认定、创业激情会或多或少受到心理挫败感的冲击。
“以房引人”的政策大礼包确实能让人才到来,但这仅仅是第一步。至于能否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转化为产业升级、竞争力提升,则需要一系列有关创业环境、竞争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的良好综合平台,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成本优势没有了,要靠创新优势。不同于政府过去屡试不爽的招商引资、上投资项目,创新最重要的是“集聚同类”,即社会能容忍持有不同想法的人,有创新想法的人最大程度地凑到一起。
而且,不同思想能交流、激荡和融合,足以把成熟想法打磨出来,变成创新行为;创新成果能得到融资、有企业购买并实现产业化、实现人才的价值。比如,上述哈佛博士后“归国潮”案例中,在知识结构上,8位人才形成了从基础理论到制药应用的完整“研究闭环”。尽管引进如此结构完整的人才很罕见,但对政府来讲,“筑好巢”、鼓励人才尽可能聚集是可以做到的。知识和信息经济时代,创新全过程形成闭环,需要的不仅是院士、杰出青年、长江学者等金字塔尖的人才,更需要大量持“奇观异论”的年轻人。马云、马化腾、丁磊在创业之初,都是普通大学生。
在“巢”的打造上,类似于合肥科学岛这样的优质平台,多数城市或许只有1~2个。但是,精心和耐心培育创业环境,这是更持久、更有竞争力的“巢”,也是各个城市主政者完全可做到的。比如,在培育创业软环境(平等竞争、法律意识、重视智力)上加强制度建设、规则建设、公平透明的市场秩序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再比如,政府搭建创业环境和基础设施平台,激励市场和社会自主主导的创新行为,扫清一切人情和社会关系等。 房地产也是“巢”的一部分。上述哈佛博士后“归国潮”案例中,第二个归国的刘青松,其一踏上合肥科学岛,便被郁郁葱葱、四面环水的环境所吸引。事实上,无论在欧美还是日本,很多科技公司深处环境优美的小镇中,比如微软和因特尔。因此,房地产要发挥其本源功能,即基础产业、物质空间的作用。同时,在教育医疗、体育休闲、社区管理、孵化器、风投进驻等配套产业链的建设上,也要提供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基础空间。当然,最重要的是,要降低房价并打造低成本的创业生活环境。
如前所述,高成本是创新大敌。无论硅谷还是香港和深圳,都经历过高成本冲击创新的痛楚,新一线城市不能重蹈覆辙。目前看,高成本主要是房价成本,房价一旦上涨,不仅商业零售、餐饮、用工等基础生活和生产成本会明显上涨,进而会折损创业利润预期,挫伤创业激情。
往往在创业数年甚至十几年后,人才价值才开始体现,“筑巢”的作用就在于实现人才从“落脚”到“扎根”,安心和踏实创业。因此,房地产既是创业者的“巢”,也是创业大环境之“巢”。只有将房地产作为公共产品,降低房价,才能筑好吸引人才的“巢”。(原标题:李宇嘉:留住人才 房地产要筑好“巢”)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