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经济,是依托高铁的综合优势,促使资本、人力、技术等生产要素,以及消费群体、消费资料等消费要素,在高铁沿线城市实现优化配置和集聚发展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高铁沿线各省区市分工协作、共享资源、互动发展,形成一个经济一体化区域,即高铁经济带。高铁具有高时效、辐射广的特性,高铁经济带有利于加快生产要素的有效集聚和合理流动,密切沿线地区人员往来和经济联系,优化沿线城镇产业分工,推动新型城镇化集聚带形成,促进区域开放合作和协同发展。
随着“八纵八横”高铁网的加快建设,我国高铁经济带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正因为高铁蕴含着巨大红利,围绕高铁走线、设站而展开的高铁“争夺战”此起彼伏,反映了各地对高铁的渴望。高铁走线和设站必须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综合考量经济、安全等多种因素,包括听取各地政府和公众的呼声。应该看到,高铁不是万能的,它在提高人流、物流效率的同时,也会促进资金、人才、信息等存量生产要素向发展环境更优、行政效率更高的区域集聚,产生“虹吸效应”,使集聚力较弱的城市从“同城效应”弱化为“过道效应”。如果各自为政,恶性竞争,盲目建设高铁新城,不切实际地竞相攀比,高铁作用将难以得到很好发挥。建设高铁经济带,就是要充分发挥高铁的重要战略通道优势,优化组合资源要素,统筹高铁沿线城市的功能划分、发展定位、产业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
2014年12月26日,贵广、南广高铁开通的同时,广东、广西、贵州三省(区)签订了高铁经济带合作框架协议。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沿线三省(区)、13市(州)务实推进合作交流,以高铁引领沿线各市交通网络建设和工业化、城镇化整合发展,收获了累累硕果。包括召开三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会,签订《高铁经济带沿线城市共同建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行动计划》《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协同创新合作共识》等合作协议,达成一大批合作项目。《贵广高铁经济带发展规划(2016—2025年)》《南广高铁经济带发展规划(2016—2025年)》陆续出台,明确了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建设的思路、任务和措施。加快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广西园、贵州园建设,将以“一区三园”形式申报全国高铁经济带合作示范区。高铁开通以来,沿线的贵州省相关地区旅游收入年均增长超过40%;广西接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近20%,今年上半年,桂林市接待游客更是劲增66.34%。产业、旅游、经贸、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他领域合作也都取得明显成效。
区域合作是资源要素整合的过程,也是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必然遇到问题和挑战。基础设施远远跟不上高铁开通后的需求,区域内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交通运输方式衔接不够,高铁站点周边的交通设施和公共服务不配套;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产业园区产业特色不强、同质化竞争、缺乏有效整合;资源、市场、人才等竞争压力不减,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供给遭遇瓶颈,招商引资难、项目建设落地难问题突出;合作牵涉面广、内容多,各方利益诉求不统一,协调难度大,合作体制与协同发展机制有待完善。对这些合作发展中的问题,应积极探索新的解决措施。
要将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建设融入“一带一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区域合作,加强项目、资金、政策等整合,形成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强大合力。抓住打造以高铁为引领的综合交通网络、旅游文化、先进制造、现代物流、新型城镇、生态建设等若干重点,彰显特色,融合发展。完善金融、财政、投资、土地、人才等政策,加快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从规划到实施的落地进程。加快合作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特别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创造经济带发展新优势。粤桂黔三省(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规划和相关协议,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
合作方能共赢,共赢促进合作。持续有效推进高铁经济带建设,关键在于找准合作之道。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是东西部跨区域合作新模式,在合作之道上做了新的有益探索,为我国高铁经济合作发展提供了新示范、积累了新经验。(原标题:李世泽:串珠成链促高铁经济共赢)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