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名家 / 共赢 / 将军 / 北斗 / 花生 / 裕宸 / 荣泽 / 江湖 > 治理“校园贷”需要聚力多方

治理“校园贷”需要聚力多方

2017-07-12 12:55  来源:新浪财经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新浪财经

应给平台退出留出一定时间。部分经营规范的互联网平台可以加强与正规金融机构合作,其服务大学生市场的经验可供商业银行等机构学习借鉴,多年积累的数据和资料可供商业银行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小编带您听董希淼评治理“校园贷”问题!!!

董希淼:治理“校园贷”需要多方聚力

董希淼:治理“校园贷”需要多方聚力

  近年来,一些不具备资质的互联网平台瞄准校园,针对大学生群体推出借贷产品,“校园贷”由此开启野蛮生长之路,并演变成“校园害”。近期,相关部门相继出台措施,加大对“校园贷”治理。治理工作很有必要,下一步应引导银行、高校、学生及家长转变观念,多方聚力,取得实效。

  日前,银监会、教育部、人社部等部委联合发文,提出明确要求,鼓励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进入大学校园,并暂停网络借贷平台开展校园信贷业务,禁止培训、就业类机构捆绑信贷产品。应该说,正规金融机构重新返回大学校园,有助于形成“良币驱逐劣币”态势,促进大学校园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与互联网平台相比,商业银行开展大学生信贷业务,具有多方面的优势:资金成本较低,能够提供较低的借贷利率;机构网点较多,便于提供服务和开展贷前调查;具有丰富的信贷业务经营经验;风险管理较为规范,不会发生暴力催收等。消费金融公司作为普惠金融的践行者,可以凭借更灵活的机制,借助“互联网+”带动线上消费金融的发展,针对大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和教育等方面提供更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因此,这些正规金融机构应成为校园金融市场的主力军。

  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不少人片面地认为大学生没有稳定收入,不应该向其提供信贷服务。因此,从监管部门到各高校及学生家长,消极对待大学校园金融服务,对正规金融机构采取限制甚至是围堵行为,大学生金融消费需求被迫转向网贷平台,这是近年来“裸贷”等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教训是深刻的。

  因此,健全校园金融市场,需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多方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监管部门要继续“堵偏门”“开正门”:一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整顿力度,坚决遏制校园网贷平台无序蔓延,将“偏门”堵严、堵实;另一方面要放宽政策限制,进一步放宽正规金融机构进入大学生信贷领域,将“正门”开大、开好。

  监管部门还要加强与公安、法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等单位合作,打出治理的“组合拳”。要杜绝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以培训、求职等名义捆绑推荐信贷服务,对诱骗诈骗、违规放贷、非法催债的,由司法机关及时介入,追究法律责任,形成对非法“校园贷”的高压态势,防止死灰复燃。

  正规金融机构要在风险可控制、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应面向大学生群体开发有针对性的新产品,如提供额度可控、价格适中的信用卡、消费贷款、创业贷款等,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金融消费习惯。应进一步丰富大学金融服务的应用场景,如加强与电商、连锁店合作,针对大学生购买“3C”产品,直接将资金转入相关商家,既便利大学生,也有助防控风险。

  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以及学生父母,要正视大学生在学习、培训、求职等过程中合理的金融消费需求,理解和配合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进入校园开展活动,并提供必要的协助。只有支持正规金融机构向大学生群体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校园贷”乱象才能得到根本的整治。

  当下,对互联网平台的退出,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平台的实际情况灵活实施。存量消化是一个过程,强行收贷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也不符合整治的初衷。所以,应给平台退出留出一定时间。部分经营规范的互联网平台可以加强与正规金融机构合作,其服务大学生市场的经验可供商业银行等机构学习借鉴,多年积累的数据和资料可供商业银行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

  教育主管部门、金融机构和各高校还应加强联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金融知识,提升大学生群体识别诈骗、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信用是经济身份证,是大学生隐形简历。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金融消费习惯,合理借贷,及时还贷,保持自己良好的个人信用记录。同时,要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轻易对外提供,特别是不能轻易在网上提供给非正规金融机构。

到此,小编要和广大的投资者朋友们说再见啦,大家是不是很舍不得小编呢?不用伤心,不用难过,大家可以阅读下面的几篇文章,财经365的小编永远伴随着您!!更多的资讯请关注财经365热点频道!!!(本文原标题:董希淼:治理“校园贷”需要多方聚力)

推荐阅读>>>

孙建楠评三年前万达与三年后融创战略布局

张少华评白皮书:确保2017年房价环比不增长

马云:未来十年,制造业、金融业受到的冲击无法想象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