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讯 呼和浩特7月16日电 盛夏时节,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湛蓝色的天幕下,随风翻滚的“草海”绵延至天边,牛羊如星辰般散落在远方,宛若一幅动人的画卷。
望着自家的百亩草场,牧民赛罕和希格心中乐开了花。谁能想到,就在前些年这片草原还曾面临被黄沙吞噬的危险。他回忆说:“2010年时因为干旱和超载放牧的影响,我们周边的草场已经和科尔沁沙地连在了一起,稀稀拉拉的草根无法喂饱牛羊,牧民的生活很辛苦。”
据当时的草原普查结果显示,阿鲁科尔沁旗90%以上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和盐渍化,中度以上的“三化”草原面积已接近60%。为了彻底改变这一面貌,当地提出“生计兼顾生态,治沙与致富共赢”的发展思路,2011年起通过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方式,每年种植苜蓿草20万亩,如今规划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07万亩,是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节水灌溉紫花苜蓿种植区。
赛罕和希格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每年收割苜蓿草3-4茬计算,年平均产干草750公斤/亩,苜蓿草市场价格约为1600元/吨,家里的300亩草场仅出售干草一项就能收入36万元。记者了解到,去年阿鲁科尔沁旗优质牧草年产量超过60万吨,实现产值近11亿元。
长期关注草牧业发展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显国认为,阿鲁科尔沁旗只是内蒙古草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推动草牧业发展不仅对草原生态保护有重要意义,通过人工种草带动草食畜牧业提档升级,还能够有效帮助广大农牧民实现增收致富。
为尽快构建起集“种草-制草-养畜-加工”于一体的草牧业完整产业链,内蒙古编制了《牧草产业发展规划》,开展草牧业试验试点,从2015年草原补奖绩效评价奖励资金中拿出1亿元用于推进草牧业试验试点工作。目前,已逐步形成粮、经、饲三元结构,采取牧区繁育、农区育肥的养殖模式,通过已垦草原退耕还草,引草还田,草田轮作,种植苜蓿、青贮玉米等措施,发展草食畜牧业,实现种养业协同发展。
2016年内蒙古草牧业发展成绩斐然,全区草原植被盖度稳定在44%左右,草原生态水平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最好水平。同时,牧业年度牲畜存栏量领跑全国,牲畜超载率维持在10%的较低水平。在草食畜牧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过程中,肉食品加工、乳制品加工、羊绒制品等领域涌现出众多知名企业,其中伊利、蒙牛、鄂尔多斯(600295 公告, 行情, 点评, 财报, 圈子)等龙头企业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