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过2008年的金融危、在华尔街屹立140多年不倒的高盛,最近却出现了问题。
最近几年,高盛的多项业务营收却大幅下滑,部分甚至不敌华尔街其他同行。
高盛7月18日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其FICC(固定收益、外汇、大宗商品)业务同比暴跌40%,在华尔街大型银行中垫底,创下2015年第四季以来最低水平。其中,大宗商品业务创下高盛自上市以来的最差季度表现,引发高盛未来是否还将继续坚守大宗商品这一阵地的疑问。不仅如此,高盛可能会因在该领域的窘境失去“华尔街之王”宝座。
FICC业务垫底同行 高盛称环境挑战太大
哪怕经历过金融危机的风吹雨打,“巨人”高盛也受不住宏观环境对业务造成的影响。
18日公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营收数据显示,高盛FICC业务从去年第二季度的19.3亿美元降至11.6亿美元,同比暴跌40%,创下2015年第四季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一数据显示,该行很可能连续第二个季度业绩大大落后于其华尔街竞争对手。此外,高盛今年上半年股票和债券交易业务也大跌10%,创下自现任CEO劳尔德.贝兰克梵(LloydBlankfein)上任1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很显然,华尔街专业人士对高盛FICC部门的成绩非常不满。在财报公布后的电话会议上,七名专业分析师轮番对高盛首席财务官马丁.查维斯(MartinChavez)发难,质疑高盛是否做了足够努力来扭转收益颓势。
美银美林分析师迈克尔.卡瑞尔(MichaelCarrier)提问称:“2016年,高盛在全球的竞争对手在FICC交易业务方面就面临了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高盛的管理团队以及FICC团队是否重新评估过高盛的客户以及产品组合,以促进多样化和扩大增长机会?”
对此,记者注意到,马丁.查维斯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具有“挑战性”的宏观环境是造成FICC业务重挫的主要原因,其“特点是波动水平偏低、客户活动偏低和总体上困难的做市条件”。
市场投资者显然也对高盛的表现异常失望。高盛当天(美东时间18日)的股价暴跌2.6%,至223.31美元,是当天公布财报的五家大型银行中股价表现最糟糕的一家。
事实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最近几年来,FICC营收下降是美国银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只是,其他银行所面临的境遇要比高盛轻松一些。
摩根大通FICC部门营收为32亿美元,同比下降19%;花旗集团FICC部门营收为34亿美元,同比下降6%;美银美林FICC部门营收21亿美元,同比下降14%。
大宗商品业务创上市以来最差季度表现 高盛选择坚守?
高盛糟糕的FICC业务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大宗商品业务的拖累。马丁.查维斯表示,高盛今年第二季度的大宗商品业务继续重挫,是公司上市以来表现最差的一个季度。而在今年第一季度,高盛大宗商品业务就已创下近十年来最差表现。但高盛并未透露该部门的具体业务数字。
针对糟糕的大宗商品收益,马丁.查维斯在电话会议上表示,“我们知道我们需要做得更好一些。”他承认,尽管大宗商品市场具有挑战性,但高盛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该行自己酿成的。他说:“我们并未像我们渴望的那样、或像我们过去做到的那样,很好地驾驭市场。不过,本公司一直致力于从各方面帮助客户管理其大宗商品风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金融危机后,全球大宗商品交易萎缩和各种严厉监管,令投行在大宗商品领域举步维艰,包括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巴克莱银行在内的众多顶级投行今年来早已大幅收缩,甚至完全退出了大宗商品业务。
尽管如此,高盛却始终坚持着“利润下滑总是周期性的,最终会迎来逆转”的长期原则。然而,现在看来,这样的坚持收效甚微,高盛的态度也因此有所松动。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报道,高盛CEO贝兰克梵甚至表示不得不重新审视这项长期原则。
在上月末于伦敦举行的董事会上,高盛管理层讨论了该部门的发展出路。高盛也对大宗商品部门开启了内部非正式审查,希望借助审查,对大宗商品部门的发展前景作出更好的规划。
获取更多财经新闻讯息,请关注财经365。(原标题:“巨人”陨落!140多岁的高盛躲过了金融危机却败给他)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