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31个月中,美国股市出现了很多个昙花一现的“明星股”,但这些昙花一现的股票都不会长久。
在这其中,最耀眼的“明星股”莫过于亚马逊了,其股价从2015年1月的每股285美元当年升至575美元每股。自此,在其后的21个月里,其股价一度达到1000美元每股。
相比之下,美股大部分时间是比较平静的。但全球经济一直在大起大落,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的剧烈震动,也把美国股市带入了泥沼。
但在过去30个月的激烈市场震荡中,也出现了一些“赢家”,这些“赢家”的PE指数成倍数增长。市场还给这些“赢家”取了一个有意思的代号——FAANGs+M,专指
Facebook,Apple,Amazon,Netflix,Google和Microsoft这几家大型科技企业。而FAANGs+M的加权平均PE指数占了约50%。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与标普500指数的其他494支股票比较,市场的狂热投机性投资主要集中在FAANGs+M上。这一集团的整体市值由2015年的17.7万亿美元上涨至目前的21.2万亿美元,而FAANGs+M的收益占整体收益的40%左右。换句话说,其他494支股票的市值在30个月内从16万亿美元涨至了18.1万亿美元。也就是说,FAANGs+M这六支股票的涨幅达到了82%。
其实这不奇怪,在本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期间,美国科技股的四大龙头企业(微软,戴尔,思科和英特尔)的市值由8500亿美元涨至1.65万亿美元,涨幅达到了惊人的94%。在2000年3月的高峰期,微软的PE倍数为60倍,英特尔为50倍,思科达到200倍。而这种情况与40倍的Facebook、190倍的亚马逊,217倍的Netflix没有什么不同。
事实上,在“互联网泡沫”破裂时,大企业也躲不过高市值预估带来的激烈跳水。微软、戴尔、思科和英特尔这四大企业的市值下降了1.25万亿美元,约占此前估值的75%。更重要的是,并不是由于销售和利润的下降才导致了“互联网泡沫”破裂,像今天的FAANGs+M一样,“四骑士”是准成熟的大型公司,从未真正停止增长。
但现在的问题关键是,在这个“泡沫循环链条”上最主要的企业——亚马逊。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里根经济学创造者戴维-斯托克曼(David Stockman)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亚马逊是一颗正真的流星。
维-斯托克曼指出,历史上亚马逊的股价就出现过投机性暴跌跳水。1998年10月开始一轮暴涨,2000年3月再次翻番,最终2002年9月下挫了82%。因此,戴维-斯托克曼预计在最近的一个周期里,亚马逊的股价会大幅度下跌,成为最大的流星。
戴维-斯托克曼认为,亚马逊股价现在已经到了1000美元关口,这意味着其市值在金融热域(最高的地球大气层)中。
毕竟亚马逊成立24年了,不是初创企业。其不像苹果、英特尔、微软那样有爆发性的新产品。相反,其91%的销售涉及采购、搬运、存储和交货。从本质上来说,亚马逊股价搭乘“美元汇率波动”这个武器,实现了一次“飞跃分享”。190倍的PE数值,是其成长的源头。
戴维-斯托克曼表示,问题就出在这里。随着“共享经济”和大宗商品的元气恢复,亚马逊的很多业务与竞争对手出现重合。比如:沃尔玛也创立了电子商务模式,销售额在最近一个季度上涨了63%。在去年,沃尔玛还将其电子商务产品从1000万类提高到5000万类。
在这种情况下,亚马逊在2017年第一季度的销售同比增长22.6%。基于某些现实情况,可以这样评价亚马逊,其商业模式非常有问题,有缺陷。因此,亚马逊的商业模式只是催化剂,这个泡沫随时等待被刺破。
由于现在整个股票市场处于一种纯粹的狂热之中,戴维-斯托克曼甚至表示,现在的股票市场不再是贴现机制、不再是称重机,是一个纯粹的赌博大厅。
所以,在竞争对手都在发展电子商务的同时,亚马逊贝佐斯的电子商务策略是一个疯狂的策略,向市场发出了一个虚假的价格信号。
看看下面这张没有任何想象力的图表吧。在2012年以来,随着世界三大央行的资产负债表的扩大,亚马逊的股价几乎完全锁定上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