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买药,房子没了,家人也垮了,谁家还没个病人”这句出自电影《我不是药神》的经典台词深深刺痛了大多数人的内心并引起共鸣。治病对于众家庭而言,轻则积蓄全无,重则倾家荡产,负债累累。在缺少治疗费用时如何通过有效途径获得救助资金?如何更好地做慈善?网络互助平台的出现成为人们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之一。
2016年网络互助以“一人生病,万人均摊”的新模式理念在市场上大势崛起,其凭借着低门槛、低成本、高性价比、涉及面广等特性迅速得到了众人的青睐。众托帮、水滴、众筹等上百家平台顺势而生,17互助创始人曾说“最火爆的时候,每天都有一家平台成立”。在市场的推动下,网络互助平台成为互联网+保险领域最受资本热捧的项目。
可好景不长,2016年底,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以网络互助计划形式非法从事保险业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相关部门开始对行业严厉监管,加法互助、她互助、全民保镖、齐心互助等众多平台纷纷倒下,行业由最初的热闹繁华逐渐归于平静。
浮华过后,回看行业身陷泥潭的背后起因
回看网络互助逝去的繁华之象,可谓是其兴也勃焉,其衰也忽焉。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不到一年的时间网络互助平台就达到120家,注册会员超过1000万。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6年11月,已有22家投资机构对网络互助平台进行投资,累计金额近3亿人民币。资本来势汹汹,平台和会员数量双双火速增长,网络互助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然而,网络互助的繁华并没有持续多久,短短几个月内便迎来了噩耗。同年年底AABang互助、大象同舟会、蚂蚁互助等众多平台纷纷退出历史的舞台,甚至有的平台都没有度过180天的考察期。截止2017年,只有众托帮、抗癌公社等不到十家平台还在咬牙坚持,其他平台几乎全军覆没。那么,行业身陷泥潭的背后起因是什么?
一来,网路互助的出现被认为是在互联网推动下的新型保险,其以入门门槛较低、流程简单、传播属性强等原因在市场上大受欢迎。然而,不少投资者却以低额成本高保障为借口,借机圈钱。2017年央视公布350个资金传销组织名单中就包含YY互助、草根互助、WWW联盟互助、三盈互助等多家网络互助平台。随着网络互助众多平台非法集资、卷款逃跑等“金融骗局”相继被揭露,其社会公信力度大有所降,对市场的吸引力也大有所降。
此外,根据平台相关标准来看,能受到资助的用户范围仅限制在平台的会员中且患的病需要在平台规定的范围内才能获取资助资格,与纯粹救济的受助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也就是说,网络互助平台拥有保险和公益的共同属性,但其既不是保险又不完全是公益,这样尴尬的行业处境也限制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来,缺乏有效风险控制,注定高开低走,难以为继。网络互助平台以均摊几毛钱的低投入和大病时最高可获得30万的高额互助资金等普惠条件,一进入市场就得到众人的关注。但平台对于均摊的次数没有具体限制,不固定的缴纳费用难以让用户长期参与其中。同时,平台缺乏有效的风控体系和监督体制,无法准确判断互助资金去向是否真实,难以有效规避互助资金被骗风险。
三来,资本热加快商业化,信任体系被软化。由于网络互助获取会员的成本非常低,再加上涉及到健康保障领域,市场认可度高且发展前景大,一经出现便吸引了不少资本家加入其中。不到一年,市场上就出现120家网络互助平台,市场竞争日渐白热化。不少平台为扩大会员规模不惜降低平台门槛,用免收注册资金、抬高资助金额度等利好条件吸引用户,有的甚至夸大条件、虚假宣传,给行业带来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