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在跟一些卖车、卖电脑、卖手机等产品的商家聊天,还与一些做餐饮打造“网红”糕点的商家聊天,突然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他们三句话基本上都离不开自己所卖的产品性能,产品特点,甚至连一些非常专业的产品术语、参数,都记在心中。
再来看看家电零售商们,一聊天三句话就离不开“进货价、零售价和利润率”,以及电商、特价机。离不开对于厂家"供价太高、不能一碗水端平"质疑,对于电商低价倾销的气愤。真正跟他们在聊产品时,却总是说太同质化了,基本上没啥亮点。别人有的我都有,别人没有的我还有。最终却说不出一个“清晰的原因”打动用户。
在当前很多面向用户的消费品零售商中,无论是手机、相机、电脑等消费电子商家,还是食品、饮料等产品的商家们,都比家电行业商家懂产品、了解产品性能、能抓住用户的痛点和需求,从而实现高、中、低端不同层次的产品差异化营销和推广。可以说,这些商家们真正是靠产品来赢得用户、黏住用户。
不研究产品,不了解产品的特点,带给很多家电零售商的就是"日子过得很艰难",除了拼活动、抵低价,似乎再也找不到可以竞争的差异化手段。而且与厂家平等对话的地位,也在步步下跌。
一方面,厂家对于零售商们不满意,认为商家只知道拼价格、拼资源,不知道抓用户、抓需求,没有推高端卖高端新品、精品的能力;另一方面,用户也会感觉到,实体店零售商们,与电商比不仅没有价格上的优势,反而对产品解读还不如网页介绍的细致、清晰。而且价格更公开透明,直接可以全网比价。与此同时,很多家电实体店零售商的信息,都是“说一半留一半”。
由此这带来的恶果,不只是大量家电零售商,特别是实体零售商的竞争乏力。而且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难度和复杂度也在增加。远的不说,即便是最近三年来,家电行业整体市场由涨变跌,需求疲软、增长乏力、厂商着急。很多厂商开始从过去的坐商向行商,甚至是跑商转型。一场接着一场的促销活动,不搞活动就没有销量,但是搞活动也被很多零售商吐槽"劳民伤财",效果越来越差。
正是因为对于产品的不了解、不熟悉,让很多家电零售商在近年来的产业转型大潮中"吃足苦头":最近两年来,持续不断参与一线市场的促销推广乱战之中,继续采用过去的"粗放式、野蛮式"手段:以低价为噱头、以人海战术为保障、以资源的集中性引爆为突破,就是要不断制造并掀起一场场的低价促销盛宴来满足用户需求。
说白了当前大量的家电零售商们,并不是在面向用户、围绕用户需求,进行产品的企划、宣传和推广,还是继续通过低价、赠品等外在的手段来刺激消费。将过去的低价格战,包装成一场场的促销活动。这也是很多家电厂商一直抱怨"活动效果越来越差"的问题所在。这是必然,完全就是另外一个版本的低价格战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