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何为消费信托?
信托公司通过发行信托理财产品,直连投资者和产业,让投资者购买信托产品的同时获得商品消费权益,同时实现消费权益增值(如低于市场的价格、回购权益和放弃选择权等)。从个人角度,消费信托是为消费而进行的投资理财。因此产品要求钻石具备金融属性。
国际上,钻石有通行的分级标准和每周更新的RAPAPORT指导价,作为欧美国家资产配置和财富传承的一部分,与美元挂钩,在钻石银行、钻石交易所等流通。在中国,钻石的价值以佩戴为主,用钻石对冲人民币贬值的投资者并不多。再对比中国人“喜闻乐见”的翡翠玉石,钻石的矿源被垄断,上游供货稳定,商品更标准化。
了解了钻石的金融属性,我们再来比较下销售渠道:
1. 传统珠宝商门店。品牌越大,溢价能力越强。库存、柜台、人员、店租等成本和资金占压很高,导致销售价格高昂。
2. 电商。有价格优势。钻石属于高额低频奢侈品,需要较长的决策周期,电商很难解决信任问题,无法试戴,缺乏良好的服务体验和购买贵重物品的“仪式感”。
3. 银行。意克拉背靠孙可的家族产业30年的行业资源,通过简化产业链中间环节,降低价差。投资者与意克拉签订电子合约后,钻石从境外一级批发商直达工厂,加工后由意克拉统一装运配送,经由现场专业仪器检验,与GIA证书一同交割,并设置了30天的犹豫期。钻石被打包成消费信托,合法合规进入银行渠道,由银行营销人员介绍并展示样品,增强背书。
另外,近年个人投资渠道有限,需要新的保值投资品种;银行基础业务转线上,需要通过线下销售维系高净值客户;中信信托在研发创新产品上,一向积极(之前与蚂蚁聚宝合作推出过消费信托产品乐买宝)。
这么看,钻石销售打入银行场景,逻辑通顺。
据介绍,项目2016年11月上线,已与建设银行、中信银行总行签署合作协议,目前在四个省份试点,产品均为1克拉以上的投资级裸钻,网点提供十几款固定样板和图片,消费者可测量试戴,也支持个性化定制。
孙可认为,像蒂芙尼这种一线名牌,是需要时间创造“故事”的,而国内此阶段,暂时缺乏将品牌升级成国际化名牌的土壤,因此意克拉无意与“品牌”正面竞争。根据目前的用户画像,大部分是买钻石佩戴、追寻低价的存量消费者,小部分是购买裸钻、被逐渐培养出需求的投资者。
意克拉未来计划打通“钻石矿产供应-钻石交易所-金融渠道”上中下游,建立全产业链条闭环交易模式;同时,积累高净值用户,根据其消费行为,设计定制化的高端金融产品(如高端旅游、医疗、养老等),构建社群并提供增值服务。
意克拉正在准备A轮融资,用于渠道、团队和品牌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