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5-06 14:05 作者:桂浩明 来源:http://news.10jqka.com.cn/2017 浏览量:
委外是指委托外部投资机构进行投资,主要集中在私募和信托,赎回也就是将资金收回。
这几天,“委外赎回”成为市场上的一个高频词。很多人在谈到近期股债双杀的行情时,都提到了它。要讲清这个问题,需要先从“委外”说起。
所谓的“委外”,习惯上是指一些银行将其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部分资金,委托银行体系之外的基金、信托、券商等进行投资的行为。在低利率的环境下,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等,比较容易拿到廉价的资金,将这部分钱用于委托投资,也是其应对“资产荒”的一种重要手段。不过,此举在具体的操作上,通常都会存在放大杠杆的状况,因此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最近,央行决定加大金融机构的去杠杆操作,要求商业银行将表外理财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范畴进行考核。此举的影响在于,过去那种“委外”业务较少受监管的状况不能再延续了。商业银行通过“委外”实施杠杆投资以获取利差收益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也就走到了尽头。既然“委外”业务受限,那么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想到的自然是要赎回那些“委外”投资。当这种行为大规模出现时,“委外赎回”潮也就到来了。有人认为,现在金融市场上就有这种状况。
对于“委外”的规模到底有多大,目前还缺少相应的权威数据。一般认为可能在4万亿元左右,其中绝大部分投向了固定收益类品种,一般认为投资股票的可能在500亿元左右。按理来说,由于我国固定收益市场的风险相对还是比较可控的,即便出现部分“委外”产品的赎回,也不至于发生大的问题。几百亿元股票理财产品的赎回,对一个每天成交几千亿元的市场而言,也很难造成很大的冲击。但问题在于,一旦各个银行都要求赎回“委外”,必然是会对市场的流动性产生影响,导致债券价格下跌、收益率走高,在股市中则形成个别品种的异常波动。进一步说,当债券收益率有明显回升时,不但对债市构成了压力,也使得人们联想到要求提高股市的风险补偿,这就往往会导致“股债双杀”出现。其道理,和升息时的市场所作出的反应有某些相似之处。
显然,虽然“委外赎回”只是部分资金由于监管条件发生变化所带来的结果,从长远来看,清理不规范的“委外”业务,不但是去杠杆的需要,而且也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因此是很必要的。但是,金融市场由此受到一定的阵痛,恐怕也是难以避免的。
其实,这方面的问题并非是现在才发生,自“委外”纳入MPA考核范围后,银行的赎回量逐渐增加。一些“委外账户”出现投资亏损,同时其资本充足率也有所下降,部分银行股在3月份股价就出现了下跌。问题还在于,当“委外赎回”不断升温时,股市又是处于题材股炒作的后期,本来就要进行调整,而赎回事件在这时就成为一个不小的做空理由。原本基本属于银行体系内的“委外赎回”,就这样引起轩然大波,令人唏嘘不已。
话说回来,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应该说正是当初“委外”业务的野蛮生长,才导致了如今予以规范时所出现的问题。如果现在不清理“委外”,以后可能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换个角度来说,“委外”的大量存在,不仅仅是导致风险放大,还会造成资金的表外空转,使之难以进入到实体经济中。这显然是不符合金融发展的大方向。
所以,从宏观调控的角度来说,规范“委外”业务带来的是短期冲击。它对于营造金融市场平稳运行的氛围,具有积极的作用。随着“委外赎回”压力的逐渐过去,市场还是会回归到正常运行的状态,而且因为健康程度提高了,其自身的价值也就得到更好的显现。无论是债券投资者,还是股票投资者,都是一件好事情。
作者系申万宏源(000166)证券首席分析师,这篇文章将委外赎回讲的很清楚。
时隔一年半,商业健康险个人税收优惠试点再有新进展。近日,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将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推广到全国范围实施的通知》(以下简
近期,寿险公司陆续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2016年非保险子公司的相关数据。根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显示,目前已有前海人寿、中国平安、泰康人寿、中国太保、合众人寿等险企披
自4月至今,大盘调整已经淹没了一季度的上涨,沪指年线甚至已由红变绿。不过,虽然市场气氛低迷,但保险股却走出了靓丽的独立行情。 最为显著的就是新华保险(601336),从4月19日以
A股保险板块一枝独秀。 5月10日,上证综指报收于3052.79点,跌0.90%,再创1月16日以来新低。在盘面一片碧绿中保险板块逆势翻红,四家A股上市险企中国人寿(601628.SH)、中国平安(601318.SH
保监会9日发布《关于开展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排查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保险机构重点梳理合规风险、监管套利、利益输送、资产质量、资产负债错配等风险点。 《通知》提出,
截至昨日收盘,保险股板块在过去的14个交易日中,除了5月5日微跌,板块指数实现全面上涨,个股表现不俗。对这一现象,券商分析人士认为,这在预料之中。并且,多家券商发布研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