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 >主页 > 财经 > 国内 >

业内专家:未来要有效控制资产管理产品杠杆比例

时间:2017-09-08 08:23 来源:中国证券网 浏览量:

理财 金融监管 资产管理

   近期各部门陆续出台了促进资管行业发展的新政策。业内专家表示,资产管理业务的监管标准不一致、监管规则不完善是发生问题的重要原因。未来需逐步打破刚性兑付,有效控制资产管理产品杠杆比例,充分考虑不同类型资管业务的运作差异、对交易结构灵活性的合理需求等。

  逐步打破刚性兑付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中国大资管行业规模已达116.18万亿元。但对于资管和理财行业来说,刚性兑付的风险仍然停留在金融体系。部分资产管理产品以自有资金或资金池资金确保预期收益,无法与自身的资产负债业务充分隔离。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殷勇此前指出,下一阶段在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完善的过程中,刚性兑付问题应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要让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让价格波动去提示投资者和消费者投资有风险。

  但打破刚性兑付需要逐步进行,梳理清楚各种制度和情况。建设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刘兴华表示,金融系统相对较脆弱,打破刚性兑付若走得过快,可能对金融秩序产生意想不到的冲击。尤其是核心金融机构、“国”字号机构要边走边看,不能操之过急。

  华润信托总经理刘小腊表示,刚性兑付是我国资管和理财行业的顽疾,打破刚性兑付、回归本源要做三件事:一是找对合格且合适的投资者,解决理清产品应该归“谁”的问题。当下很多新产品打着私募旗号,但却以公募形式在很多场合出现。二是各机构应将品牌产品相对固化,有自己的专属领域。三是增加沟通频次,产品信息的公布频率和渠道应相对公开,有些产品至少要一个月公开一次。

  稳中求进谋发展

  “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子公司、券商资管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发展得非常快,资管行业的资产规模已超过100万亿元。”新华资管总经理李全表示,前些年资管行业的高速发展建立在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市场流动性过剩的基础上,有的金融机构急功近利,导致资管行业积累了很高风险。

  中国保险资管协会执行副会长曹德云认为,部分金融机构通过加杠杆、做通道、期限错配、层层嵌套等方式套利,导致监管削弱、风险积聚。资产管理业务的监管标准不一致、监管规则不完善是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有专家称,当前市场中很多问题是各国资管市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不会使市场就此萎缩。曹德云认为,随着市场发展、投资者教育普及、各方面制度规则不断健全,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资管市场在经历淘汰洗牌和不断提炼的过程后,将会是一个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市场。

  工商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顾建纲表示,“稳中求进”是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的总基调,监管新政有利于统一各类资产管理业务的监管标准,消除监管套利,防范金融风险,实现整个资管业务长期健康发展。

  顾建纲指出,“进”就是要推进资产管理业务的统一规范管理。一是法律地位,建议给予银行理财法律地位,统一准入标准。二是产品转型,建立更加规范的估值定价体系,由产品的期限定价转向资产风险收益定价。三是客户营销,要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投资者教育。四是同业能力,要坚持大类资产配置,为客户实现长期稳健的回报。五是风险管理,要坚持简单透明可控的原则,实行底层资产的穿透式管理,把握实质性风险。六是国际化发展,商业银行可以发挥海外布局的优势。

  曹德云认为,未来要有效控制资产管理产品杠杆比例。统一资产管理杠杆水平计量方法,研究具有风险敏感性的补充杠杆计量标准,以便更全面准确地反映资管产品杠杆水平;加强资管产品杠杆比例监测,在统一的杠杆计量方法基础上,监测各方面资管水平及其变化情况,必要时采取监管措施。同时,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型资管业务的运作差异,对交易结构灵活性的合理需求。多层嵌套是资管业务和产品重要的风险来源,但合理的结构也是实施专业化投资提升运作效率的必然需求。(原标题:专家建议推进资管市场统一管理)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