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陈荣钢,网易浪潮工作室出品,《别说格斗,太极大师可能连广场舞大妈都打不过》
前天晚上,综合格斗(MMA)教练徐晓冬在直播平台上直播了自己的一场“约架”,对手是自称杨氏太极拳传人的魏雷。一方想戳穿太极的“骗局”,另一方想凭迎战的勇气证明太极不是只会耍耍嘴上功夫。
直播引来近百万网民围观,结果,徐晓冬仅仅用了几秒钟就把这位太极大师打趴在地上。
想必不少人是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观看这场比赛的,在比赛前早已猜到了战局。为什么这些太极拳,乃至传统的武术大师都不经打?
每战必败
太极大师魏雷最初向格斗竞技发难是在去年底,当时他在微博上扬言自己能单手破裸绞(Rear Naked Choke)。他说:“单纯的裸绞很好解。”
随后,魏雷拍摄了“单手破裸绞”的视频,并称自己没有用到“内力”,但这个解法就像《道德经》所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意思是练过格斗的人用别的办法反而解不开裸绞了。
他认为,裸绞并没有那么专业,被裸绞的人 “意识停留在自己头上方,而不是对方关节支点”,“几次有效攻击就可以彻底使对方失去上腿缠绕的勇气”。
由此可见,不尊重专业性是传统武术界的通病。
裸绞,顾名思义就是从背后绞杀对手,使对手脖颈缺血休克或咽喉窒息的招式,最初源于柔道,后来巴西柔术和其它许多格斗系统都继承了这一招。
魏雷的“单手破裸绞”视频是在其弟子的配合下完成的。视频中魏雷竟能开口说话,足以见得他并没有被真正绞杀。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因为从没接受过格斗训练的弟子不可能掌握裸绞的专业技能。
这些太极拳手自始至终透露着非专业性。他们不承认太极没有实战作用,但又不接受、不认可专业的身体训练。要知道,耐力、爆发力、频率、步伐的专业训练是基本功,它们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战斗力。
魏雷曾在微博发布过一则乱甩“战绳”的视频,原本用于力量训练的战绳,魏雷像甩面条一样上下晃动,其动作业余之极,可以断定他在身体训练上完全靠自己琢磨,没有专业人士指导。多年来,传统武术界太仰赖师傅的所谓言传身教,在格斗的必须要素上是空白的、没有体系的。
既没有占优的绝对力量,又没有格斗基本功,还要别人认可太极的实战作用,只能靠武侠小说和“民间哲学”的想象支撑了,否则哪里有“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好事。
这种自命不凡源自一种草根的反智主义。也许没有人会说,自己每天练习跑步,总有一天能成为第二个博尔特,但一定有人认为自己的球技可以和国足比一比,殊不知从球场这头跑到那头都费劲。
空有姿势
太极拳这样的内家拳讲究放松、心静、慢练和关节活动,它的基本原理决定了它只有套路,也就是姿势标准,而不可能有格斗效果。
从无甚攻击属性的基本原理到将太极拳捧为“以柔克刚”的武技,需要建立一整套想象系统,包括追认祖师、建立门派、传抄道家和医家符号等等。
本质上说,一些跟风的武术爱好者不甘心太极拳只有健身功能,让“大师”们有市场,任由他们捏造格斗和治疗疾病的功效。
他们笃信自己可以找到捷径,超越经过专业而艰苦训练的职业格斗选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需要建立自己的圈子、门派,在尽量避免和外界交流的前提下,对内使用一套模棱两可的话语“洗脑”。
这套话语统摄太极拳的方方面面,门派不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也有差异。它们看似完整有序,既有历史的沿承,又有对身体秘密的种种追问,但一经推敲,会发现很多流传民间的太极秘典不过是拼凑、演绎自道家哲学经典和传统医学原理的碎片,很多内容都是胡编乱造和生拉硬拽上去的,是对道教和中医的重新想象。
比如,有人认为练太极可以打通经络,做到“筋骨通穴”,健身之余强化了自己的攻击力。这种说法并无根据,不过是将练习太极和传统医学强行嫁接在了一起。加之,这种说法在民间有数个世纪的历史,当代人又把自己放在历史中,以为找到了前人的经验作为铁证。
还有人对“来氏太极图”(传统太极图的一种)做这样的解读:大圆和小圆相互运转,合二为一呈螺旋线运动,其中挥动手臂类似于“公转”,推掌类似于“自转”。“要就不打,要打必伤;要就不伤,要伤必死”,就是说有功力者以旋转中螺旋加速的拳、掌发功而误伤对手。这样的话听起来也是天方夜谭。
再如,曾有一段号称“最强太极推手”的视频流传网上,一个老头轻轻一动手腕弟子就被弹开了。对此太极大师魏雷发微博解释说,这套“拳法”的原理叫“轻手发力”,对方不知道他发力了,而且“力是从腿上来的,手根本是空的”,所以“这个力直接打到了对方的脚后跟”。
太极的格斗体系是一具空壳,但得益于它和道家哲学的先天关系,“阴阳”理论为各门派宣扬自己提供了一套辩证修辞术,让人听起来总有那么一些道理。然而,太极拳里的阴阳理论就像武侠小说里的点穴术.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身形”和“意识”的合作统一,如果“形意合一”的标准是习武者自己感觉出来的,那么是不是恰恰证明它只是一种具有煽动性的精神胜利法?
稍微能打的练传统武术出身的人,大多都额外训练过散打或者自由搏击。但许多所谓习武之人多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节,不喜欢拿内家拳和西方的格斗体系做比较,既不承认自己这套拳不具备格斗功用,又不吸收别人的优点,只好自欺欺人了。
2014年5月30日,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女性内衣摔跤锦标赛 / 视觉中国
到头来,这套话语本质上成了一个修辞游戏,利用汉语词汇的多义性和道家哲学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构建图形符号,阐述对同一事物的多种看法,以此制造话语的机锋,让他人和自己深信不疑。但这些说法又无法证伪,因为证明它的语汇只在其内部小范围地使用,其他人无法介入。
让格斗选手和太极拳手对话,无异于鸡同鸭讲。
神功崛起仅四十年
太极开始被捧为强身健体的神功,源自七八十年代并非偶然。当身体从集体时代的母体剥离出来,个人需要重新探索和塑造自己的身体。
太极拳代表着一种具有时代感的大众审美趣味,要求“内外兼得”,符合“修身养性”以及个人和“天道”交流的伦理。然而,太极拳在民间的普及更本质的原因是,医疗和社会保障体制尚不完备的情况下,人们对健康的焦虑感,个体寻求健康的“民间秘方”,同时也让这个圈子乱象丛生。
不少人相信,太极有别于“西医”,它可以整体地调节身体,但很少有人知道限度在哪里。举个例子,练太极时要求“节节贯穿”,“一动无有不动”,因为单腿支撑的动作和架势套路练习均能提高腿部耐力和平衡能力,对肩部和腰部也有好处。这是一个合理范围内,且符合健身目标的解释。
但认为太极能“打通气血”,正如“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一样,可以治疗肺痨和血栓,甚至习得特异功能,这就是胡扯了。
直到今天,依然有人相信太极拳能够预防甚至治疗癌症,这也是时代的后遗症。
据统计,中国在70年代初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有一个急剧上升的趋势。代表理性的科学并没有向大众承诺攻克癌症的时间表,焦虑的个体就容易成为各种养生理论的消费者。
一些人迫切的求生本能刺激另一些人夸大健身功效,甩手、蹭树、击掌等“初级技能”至今仍能在全国大小公园看到,“高级技能”就是被严重夸大保健和医疗效果的太极拳。
上一篇:没有了
财经365讯(编辑 孟洋洋) 今年7月, 四川 凉山格斗孤儿的事件引爆了公众舆论,传播的视频中两名小男孩正在进行激烈的搏击比赛。据介绍,两名小男孩只有14岁,均是孤儿,被四川成
本文“格斗?太极大师或连广场舞大妈都PK不过!”由财经365首发,欢迎转载,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财经365(www.caijing365.com)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 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 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 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或致函告之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关注财经365公众号(caijing365wz),获取最优质的财经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