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度经济增长虽然开局良好,但5月2日公布的4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录得50.3,低于3月0.9个百分点,增速放缓至去年9月以来的最低点。导致制造业PMI下降的主要因素是产出与新订单的增速放缓。产出指数已连续两月增速放缓,4月整体增速轻微。新订单总量也出现相似趋势,增速放缓至去年9月以来最低。
这种经济反弹中的不确定性恰恰说明当前经济向好主要是周期性因素,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远远没有完成,还必须坚持用新常态的大逻辑研判经济形势,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什么强调必须坚持用新常态的大逻辑研判经济形势呢?这是因为如果不坚持新常态的逻辑,就会迷失结构性调整的方向。
为此,在2015年的股市动荡和2016年的楼市泡沫风险过程中,权威人士先后发表讲话,强调中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这意味着新常态需要打持久战,不能也没必要用加杠杆的办法硬推经济增长。
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开局超出预期,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就提出经济结构调整任重道远,面临不少挑战,必须坚持用新常态的大逻辑研判经济形势,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告诫不能重蹈过去两年在股市、楼市以及货币政策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有效防控风险。
新常态就是要理性对待经济增速的平稳化,既要防范增长速度滑出底线,对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要理性对待,对一些经济指标下降也别惊慌失措。关键是要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新动力、形成新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效防控风险,既高度关注产能过剩、地方债务、房地产市场、影子银行等风险点,又能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
新常态是一种阶段性的事物,是中国经济推动转型的过程和方式。即首先要理性对待经济增速换挡,这是客观规律,不用恐慌;其次,培育创新驱动的新动力与新结构,这也是一个解决存量问题的过程。其三,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防范风险,避免转型过程被危机打断,制造更大更多的问题,导致战略性调整停滞甚至倒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常态”重大战略研判源自国内与国际两个背景,在国内,中国正处在“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处于旧的发展模式向新的创新驱动模式转换,这个过程异常复杂与艰难,所以,首先要科学的认识新常态,逐步适应新常态,化解风险,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国际背景则是,在次贷危机至今,陷入危机的发达国家在进行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调整,并试图重定游戏规则,这种再工业化的调整战略会对中国产生巨大的冲击,既可能输入金融动荡的风险,又对产业竞争力构成威胁。
因此,当前中国既要防止外部风险通过金融体系输入,通过降低金融业杠杆以及加强监管防范风险并确保金融安全,又要尽快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新常态是一个长期存在,是一次改革的长征,任何时候都需要用新常态的大逻辑研判经济形势,以改革为主线,防止三心二意,随时将工作重心从结构性调整转向应付经济暂时的波动,用“宏观调控”思维和手段去处理新常态中的一些问题。
作为一个超大型的新兴市场国家,转型任重道远,根本没有捷径可走,在外部发生急速变化的环境中,更没有停滞不前的本钱。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是意识的改变与利益的调整,是一场自我革新。因此必须时时提醒,转型是历史性的挑战,是国家的一次重大考验,不要有侥幸心理,更不要坐等天上掉馅饼,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完成这一代人必须肩负的转型使命。
本文“经济形势研判”由财经365首发,欢迎转载,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财经365(www.caijing365.com)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 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 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 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或致函告之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关注财经365公众号(caijing365wz),获取最优质的财经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