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还是否还记得,国民老公王思聪和聚美优品的创始陈欧有一个著名的“吃翔”赌局。在2017年中,陈欧斥资3亿元收购街电60%的股权并且出亲自担任董事长后。一向“多管闲事”的王思聪第一时间在朋友圈发消息,他说共享充电宝能成“他吃翔”。这个“赌局”在创业圈引发了很多的讨论,也在客观上推动了共享充电宝的发展。一时间,共享充电宝成为了共享单车以后的新“风口”,资本纷纷进行投入,这些企业真的要感谢王思聪!但不到一年,乐电、小宝充电、泡泡充电、创电、放电科技等多家企业就相继倒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在我看来,共享充电宝的本质就是租赁模式。实际情况就是:商家提供小一块地方,平台准备一个装有充电宝的机器,用户扫码去租充电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共享充电宝企业走向清算?根本原因在于模式不靠谱,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陈欧的“胜算”不大了。下面可以具体分析一下:
充电不是刚需
在分析需求的时候,比如衣食住行是我们所必需的,通常把这一类需求叫刚需。滴滴、摩拜为什么风生水起?因为他们在解决出行的问题,出行就是一种刚需。所以资本非常看好他们,愿意给他们巨额的资金支持。而充电不是必需的,尤其是你不一定需要在吃饭或者逛商场的时候去充电。这就产生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使用的频率比较低。频率低就会导致资金回收的周期会很慢。
单价太低,闲置太多
每次使用充电宝的费用大概是1元钱,而每天使用的频率都很低。上班族一般平时会在公司充电,一般手机在不用的时候都是插着充电器。那么到了周末一般也会充好电再去外面,没有电的时候其实并不常见。如果需要充电一般也会自备一个充电宝,随时携带也并不麻烦。本来商家就一般是周末人比较多,平时大家多在办公室和家里。所以这里面的闲置时间会很长,这样算下来一个月收不了多少钱。
维护成本比较高
这里包括几块维护成本:一方面是商家的维护成本,你放个机器在这里,而且这些充电宝本身也需要充电,你总得给商家一些费用,这就是一笔固定的成本了。另一方面是人员的维护成本,这些充电宝你总得保证它可以正常使用,如果都是坏的这个事情就没法做了。所以要有人员定期去检查充电宝的情况,这也是一块成本。此外,还是充电宝的损坏率,可能有些充电宝因为各种原因坏了,这个就需要更换,也是一个不小的成本。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