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 >主页 > 财经 > 要闻 >

广东创新驱动发展,再创新局

时间:2017-06-21 14:36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量:

发展 驱动 创新

   首届中国创新大会召开前夕,就广东如何把创新驱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为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支撑等问题,广东省省长马兴瑞接受了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中国经济时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作出“三个支撑”重要批示,要求广东为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支撑。在国际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珠三角传统制造业遭遇发展瓶颈的背景下,广东省推动创新成为经济转型升级新的动力源,取得了哪些成就?

  马兴瑞: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广东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各项工作,要求广东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重要批示精神,是统领广东各项工作的总纲,也是新形势下推动广东创新发展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作为全国经济大省、改革开放先行地,广东较早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面临经济增速换挡、产业结构调整、增长动能转换的压力和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总抓手,连续3年以创新发展为主题召开春节后的第一个全省性大会,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区域创新能力稳步提升。2016年,我省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2.52%,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居全国第二,专利授权量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保持全国首位;技术自给率达71%,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7%。

  ——区域创新体系日益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逐步确立并加速提升,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过1.9万家,跃居全国第一。中国(东莞)散裂中子源等国家大科学装置建设进展顺利并逐步投入运营。实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倍增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达213个。

  ——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创新引领产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2016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86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7.6%;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超过5.9万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9%;形成了新型显示、软件、生物医药、新一代通信等7个产值超千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出台了全国首个促进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地方法规,各类创新政策普惠性不断增强。科技信贷、创投风投等科技服务业发展迅速,创业投资管理规模超过1万亿元。孵化育成体系不断完善,国家和省“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达634个,众创空间达500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不断迸发。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1+1+7”的珠三角创新格局基本形成,9个国家级高新区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近1/5。其中,深圳是我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领头羊,打造了产业化能力最强、市场化环境最优、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国硅谷”,成为我国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6年深圳市R&D占GDP比重超过4%,达到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水平。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推动创新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支撑产业升级、引领未来发展的科学技术储备不足,产业发展关键技术仍受制于人;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多层次协同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有待提升;科技人才队伍大而不强,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缺乏;创新创业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适应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亟待建立健全。

  中国经济时报:中央赋予了广东打造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对此有哪些战略部署?

  马兴瑞: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国发展大局和广东优势特点出发,赋予我省创新发展的总定位,也是我省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根本之策。下一步,我们将紧紧抓住和用好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以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为总定位,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省为引领性工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体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完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推进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实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倍增计划,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加快中国(东莞)散裂中子源、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等国家大科学装置建设。推动开放创新,加强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合作,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二是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坚持数量扩张与质量提升并举、壮大规模与提高创新能力并重,推动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大型工业企业全部设立研发机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超过20%。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力争五年内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番、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35%,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千亿级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积极开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工程,加快形成大中小企业协调配套的创新型企业发展格局。

  三是加快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推动科技与产业、市场、资本高效对接。聚焦产业发展方向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瞄准科技前沿抢先布局战略性技术、颠覆性技术,努力在机器人、工作母机、超材料、基因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核心技术和设备研发上取得突破。破除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技术成果、知识产权、科技企业股权等交易市场建设,形成转化应用的快速通道。

  四是培育创新型人才队伍。大力实施珠江人才计划等人才工程,积极培养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大人才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切实解决科技创新人才入户、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实际问题,为各类人才安居乐业创造有利条件。加快健全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积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探索对创新人才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让他们各得其所、各展其才。

  五是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完善科技服务平台体系,加强中小微企业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深入推进科技信贷和风投创投,促进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推行“互联网+创新创业”新模式,加快推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科技“四众”平台等建设,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中国经济时报:在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百里“科技创新走廊”等区域联动方面,广东的战略考量是什么?

  马兴瑞:我们将加快构建以深圳、广州为龙头,珠三角各市分工互补的“1+1+7”创新发展格局,形成全国领先、带动力强的创新发展极。“1+1”是指强化深圳、广州创新发展两大龙头引领作用;“7”是指珠三角其他7个市要加快形成各自创新优势,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等市要发挥产业层次较高、创新资源较丰富的优势,找准定位,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江门、肇庆要进一步改善创新发展政策环境,努力集聚创新资源,尽快在高新区、重点产业园区、重点产业创新发展上实现突破。珠三角地区毗邻港澳,我们将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机遇,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加强与创新型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交流合作,聚集全球创新资源。

  与此同时,我们还将积极推动粤东西北地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步伐。在这些地区布局建设一些重大创新平台,支持粤东西北各市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支持汕头、湛江等区域中心城市打造科技创新中心,发动珠三角各市加强对粤东西北的科技对口帮扶等等。

  中国经济时报:你对在广东办好中国创新大会有何期待?办好中国创新大会对广东未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促进对外开放等方面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马兴瑞:首届中国创新大会在广东召开,既体现了国家对广东创新发展成绩的充分肯定,又对我省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希望通过首届中国创新大会的举办,充分展示广东改革开放程度高、经济发展体量大、产业发展基础好、创新发展环境优等综合优势,进一步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和智慧,凝聚各方力量,深化全方位创新合作,为广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强大动力。

  创新驱动是世界大势所趋、国家命运所系、广东希望所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办好中国创新大会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我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的具体行动。广东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历史新机遇、增创发展新优势,就必须牢牢抓住创新发展这个核心和关键不动摇;只有高举创新的大旗,广东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办好中国创新大会,有利于广东全面对接国内各类创新资源,为科技创新中政银企、产学研合作搭建良好平台。同时,办好中国创新大会也是广东深化开放合作、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迫切需要,有利于广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强与创新型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技术合作及人才交流,进一步提升广东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