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频道: 课堂 / 热点 / 战略 / 视频 /
  • 央妈们今年已放水1万亿美元!

    2017-05-10 10:38 华尔街见闻

随着美国加息频率加快,欧洲、日本央行预期减少购债,全球宽松周期似乎在走向终结。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上月末,美国银行(BofA)统计显示,今年前四个月全球央行(主要是欧洲央行及日本央行)已经购买了1万亿美元的金融资产。

依此推算,各国央行今年买入的金融资产将达到3.6万亿美元。这些资产买入举动成为“全球央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买入交易”。

美国银行经济学家Michael Hartnett指出,尽管过去两年市场遭遇特朗普、勒庞等黑天鹅事件,宏观经济情况也不佳,但全球股票和债券年化收益率均取得两位数上涨,各国央行造就的“流动性超新星”是上涨的最佳解释。


1

各国央行放水越来越猛

2014年的时候,花旗的Matt King计算得知,全球央行只需要每季度花费2000亿美元就可抵御市场抛售。然而到了今年,德银经济学家Dominic Konstam指出,央行1万亿美元(即每月2500亿美元)的资产购买量还不够。

这背后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中央银行资产的存量一直以指数级增长,这意味着中央银行必须将更多资产货币化,才能使系统保持稳定。另一方面,各国央行动用外汇储备维持汇率稳定,以中国为例,中国从2014年中至今外储下滑了超过1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以美元计量,中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外储的下滑进一步转化为全球市场的流动性。

Konstam指出:

从2015年四季度开始,全球流动性连续上升,同比增速在2016年四季度达到5.0%的高峰,再到今年一季度首次放缓至同比增长2.23%。这背后的主要驱动力量正是各国外汇储备,以今年二月份数据来看,各国外储同比下降了近一个百分点。

2

大水漫灌会延续吗?

Konstam表示,未来有两个结果:要么市场资产价格下跌,要么中央银行被迫注入更多的流动性。但他倾向于认为,全球央行需要谨慎行事。很有可能的一种抉择是是股市下跌,收益率下降,市场承认流动性不足。

央行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因为花旗的研究数据显示,央行向市场注入资产(如通过QE方式)边际效益已经变为负值。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相关阅读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