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07 10:42 来源:中国证券报 浏览量:
“消套利”成为当前定增市场的核心导向,上市公司定增江湖持续生变:一方面,股价倒挂成常态,上市公司定增难度增大;另一方面,定增市场正在迎接定增项目和定增资金的更新换代等。
定增频频遭遇尴尬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宣布终止非公开发行事项。9月2日,山东高速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终止公司2016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的议案》,决定终止该定增方案,并申请撤回相关申请材料。九鼎投资在9月4日晚间公告,鉴于公司2016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公告以来,相关市场环境、监管政策等因素发生了较大变化,结合公司最新经营情况,为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经慎重研究,并与各方深入沟通和交流,公司决定终止2016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并向中国证监会申请撤回公司2016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文件。
大数据终端资料显示,近7个月以来,两市有20多家上市公司终止非公开发行事项。究其原因,在市场环境、监管政策等发生变化的解释背后,部分公司定增价格倒挂,公司不得不终止定增。另外,还有不少公司虽然定增价格频频告急,但仍在艰难推进定增。
此外,已经实施的上市公司的定增也频频遭遇尴尬。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增发募集资金为7839.16亿元,涉及325只个股。在这些定增的个股中,多数股价表现不佳,部分股票甚至出现定增倒挂的现象。
对此,泓铭资本基金经理王灿表示,定增归根结底只是企业的一种融资方式,定增价格会有高有低,关键还是要判断公司的价值。如果定增价格定的过高,那么后期向下调整也是正常的事情。如果定增价格定的低于合理预期的价格,这样的定增票才有投资价值。
券商分析师认为,今年以来,再融资新政、减持新政等正在改变上市公司定增的生态,再叠加市场分化行情的走势,多数上市公司的定增相当不容易。存量定增方面,二级市场严重分化的行情走势,使得不少公司的定增项目价格吃紧;增量项目方面,再融资新政、减持新规等,让上市公司定增的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例如市价发行、减持受限等,再加上二级市场走弱,很多公司的定增项目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也就是说投资预期收益在下降,且投资成本在增加,部分定增项目自然无人问津。
定增生态重构中
分析人士认为,再融资新政、减持新规的出台,短时间刹住了此前定增投资的狂潮。在定增市场狂飙突进之际,各路资金看好定增机会,纷纷参与其中。各类公私募机构、散户资金等都在千方百计寻找定增机会。
如今,定增市场正在“腾笼换鸟”。国泰君安证券8月中旬的研报认为,减持新规推出两个多月后,定增市场已基本回归理性。主要的标志有两个:一是减持新规之后,上市公司新发预案融资规模大幅下滑,月均融资规模由高峰期的3000亿元以上下滑到了500亿-600亿元左右,基本上与定增实施的规模相匹配,定增“堰塞湖”现象逐步消除;二是资金的热潮退却,一年期定增平均折价率在定增规模回归正常的前期下业回升到了10%以上。定增回归理性,成为一个长期的投资市场。
机构投资者也表示,随着各类政策落地实施效果的显现,定增市场正在让理性投资的资金感到很舒适。一位私募投资机构人士就表示,当前基金公司定增项目没有了以前的门庭若市、疯狂追逐的状态,更多地回归到对公司基本面的研究判断、对市场走势的跟踪等。作为资金方,在这样的市场中可以更为从容,并将工作做得更为细致。“理性投资、价值投资的风气正在回归到定增市场,这样的市场环境对于上市公司、对于投资者来讲,都是有益的。”上述私募机构人士表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评级机构穆迪5日发出警告称,如果美国政府出现债务违约,将下调美国目前享有的AAA最高信用评级。
从去年至今,定增基金的发展仿佛坐了“过山车”,从2016年的井喷,再到2017年的“急刹车”,让原本兴致勃勃想要参与定增的公私募界人士措手不及。
今年以来,受委外定制基金调整、基金发行遇冷、公司布局产品线等多种原因,发起式基金正逐渐呈现出“流行”趋势。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定增连连遭遇政策的变化,今年年初的上市公司再融资新政、5月底的减持新规等,都将上市公司定增作为监管、规范的重要内容。
9月7日消息,浙江华仪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华仪电子 证券代码:838314)今天正式在新三板公开发行股票5900万股(全部为限售条件股份),募集资金1.18亿元。本次股票发行募
9月7日消息,南阳格瑞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格瑞光电证券代码:832384)今天正式在新三板公开发行股票160.18万股(全部为不予限售条件股份),募集资金881万元。本次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