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被称为水稻“癌症”,是影响我国水稻减产的主要病害。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何祖华团队通过发掘新基因位点并解析其功能机制,有效选育广谱抗病新品种,为控制稻瘟病提供了经济有效的方法。该研究成果近日由国际知名期刊《科学》在线发表。
新华社8日消息,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多年来科学家一直试图解决水稻高产和抗病的问题。除了使用农药外,抗击稻瘟病公认的有效办法是种植抗病品种。不过,目前被鉴定的抗稻瘟病基因,绝大多数抗谱窄,单个应用价值不大,但是如果把这些抗病基因整合到一个品种以提高抗病性,又往往会降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瓶颈如何突破?何祖华团队与育种家合作,广泛筛选抗瘟种质,经过大规模遗传分析,克隆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gm,并系统解析了它的功能机制。
何祖华介绍,Pigm具有持久抗病性,其位点上有2个基因起作用:一个抗病但降低产量,一个不抗病但增加产量。这2个基因在一起可以达到广谱抗病与产量平衡,也使病原菌不能进化而破坏水稻抗病性。
该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扩展了植物免疫与抗病性机制的认识,也为作物抗病育种提供了有效的新工具。自发掘以来,Pigm被广泛应用于我国水稻抗病育种,已经有新品种参加区试和品种审定。
本文“选育广谱抗病新品种,为控制稻瘟病提供了经济有效的方法”由财经365首发,欢迎转载,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财经365(www.caijing365.com)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 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 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 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或致函告之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关注财经365公众号(caijing365wz),获取最优质的财经报道!